超過百元的價差的固態硬碟,偷工減料還是另有隱情呢?

在機械硬盤讀寫性能仍裹足不前的時候,對它的不給力而懊惱的時候,固態硬盤在這些年內無論在速度與容量都翻了好幾番,具備機械硬盤所不能比擬隨機讀寫性能等優點,對系統性能提升非常明顯,固態硬盤受到的關注度大幅上升,讓它迅速成為消費者購置時優先的選擇。隨著遊戲軟件體積越大,120GB/128GB容量的固態硬盤明顯完全不能滿足日常存儲所需,240GB/256GB的價格還是讓普通用戶不好接受,臺電作為傳統存儲設備廠商在用戶群中的認可度較高,固態硬盤的產品在市場中顯露頭角,其殺手鐧應該就是性價比爆表,讓囊中羞澀的玩家買到性能不錯的產品,這些體驗的臺電極光A850固態硬盤京東售價449實在極具性價比,比同級五六百的售價要低一些,實際的讀寫性能表現如何呢,小酥這次通過詳細測試數據以及拆解告訴你。

臺電極光A850固態硬盤採用了全鋁外殼,左上角與右下角分別臺電LOGO跟SSD標識,主體以活力橙為色調,磨砂質感摸起來很不錯,不沾指紋也不容易出劃痕,這外觀更為迎合年輕玩家的審美眼光。

超過百元的價差的固態硬盤,偷工減料還是另有隱情呢?

金屬外殼與外部空氣接觸的面積大,使得散熱能力更好,進一步提升高負載時固態硬盤的讀寫穩定性,凸起的臺電LOGO顯得特別亮麗,表面斜紋批花處理方式使其極具金屬感,有質感而又不突兀。

超過百元的價差的固態硬盤,偷工減料還是另有隱情呢?

超過百元的價差的固態硬盤,偷工減料還是另有隱情呢?

正面四周邊緣均以CNC精密切邊拋光處理,經過高精度打磨視覺效果非常精緻,過渡處用手摸上去沒有明顯的凹凸感,邊框上有四個螺絲固定孔,還有一張易損保修貼紙,該位置下隱藏著固定外殼的螺絲,要拆解這塊固態硬盤先撕掉它,保修服務也將不復存在。

超過百元的價差的固態硬盤,偷工減料還是另有隱情呢?

固態硬盤背面參數規格貼紙,簡單描述了產品的型號和功耗大小,產品通過了CE、FCC等多項認證,輸入電壓5.0V電流1A功耗為5W,功耗方面控制的相當不錯,低功耗不僅意味著更長的續航時間,同時也帶來更低的發熱量。

10

超過百元的價差的固態硬盤,偷工減料還是另有隱情呢?

這款固態硬盤採用一顆螺絲三個暗釦設計,邊緣處預留了四個扣孔,從側面看鋁合金外殼的厚度很飽滿,外殼的堅固性還是不錯的,這極光系列固態硬盤容量有240GB和480GB兩個版本可供選擇,具體原因在拆解篇中告訴你。

超過百元的價差的固態硬盤,偷工減料還是另有隱情呢?

配置接口方面沒有什麼可說的,採用了最為普遍的SATA 3接口,人體或者環境產生的靜電可對內部元件造成損害,無論在接觸或者安裝時也要注意不用接觸針腳,官方標稱連續讀寫速度分別高達500MB/S跟300MB/S,一個入門級固態硬盤到底能否達標呢?在展示速度測試之前首先插入拆解內容。

超過百元的價差的固態硬盤,偷工減料還是另有隱情呢?

固態硬盤的質量好壞處決於主控芯片和閃存顆粒,這兩個關鍵性元件的質量,小酥接下來對這個固態硬盤進行拆解,徒手拆解會極大地損害電路穩定性,也將面臨壞掉的命運,強烈建議各位不要起拆解的念頭。

超過百元的價差的固態硬盤,偷工減料還是另有隱情呢?

先把隱藏在側面的這塊保修標貼之下的螺絲擰下,在沿周邊撬開就可以了,經過小心拆解後終於能看到臺電極光A850本體,PCB板覆蓋面積不大還不到外殼的尺寸的一半,採用了少見的雙面PCB板設計,在背面能看到一片閃存顆粒,PCB板與外殼間有一層靜電保護膜隔離。

超過百元的價差的固態硬盤,偷工減料還是另有隱情呢?

主控芯片負責調配數據和控制整個SSD系統,通過拆卸圖片可以看到的主控芯片採用了慧榮SM2258XT,兼容主流2D/3D TLC NAND顆粒與支持SATA 6Gb/s接口,SM2258XT是SM2258無緩存版本,此款臺電極光A850固態硬盤並無採用高速緩存設計,PCB上並沒有單獨的高速緩存芯片,帶緩存讀取小文件的速度當然會更快,沒緩存好處是突然斷電不容易丟失數據,閃存顆粒讀寫速度跟反應速度本身就很高,是否內置緩存對讀取速度的提升作用不大,且受接口傳輸速率的限制,至少對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並沒明顯區別,支持NVMe傳輸協議PCI-e接口的固態硬盤就另當別論了。

15

超過百元的價差的固態硬盤,偷工減料還是另有隱情呢?

在閃存顆粒方面,臺電極光A850固態硬盤採用了Intel原廠的16nm 3D NAND的TLC閃存顆粒,PCB正面那顆閃存產品編號為29F01T2ANCMG2,單顆閃存容量為128GB,雖說TLC在三種顆粒裡面價格壽命最短,日常情況使用下那點運算和擦寫量,遠達不到消費級TLC閃存的設計壽命,再者這些年工藝已經進步了很多,TLC閃存耐久度還是值得信賴。

超過百元的價差的固態硬盤,偷工減料還是另有隱情呢?

閃存顆粒分為兩種版本,PCB背面產品編號為29F64B2AMCMG2,Intel原廠閃存顆粒體質壽命方面完全不用擔心,Intel有著世界一流的顆粒製作工藝,對其產品小酥是非常有信心的,臺電極光A850固態硬盤240G跟480G版本的PCB佈局應該沒有任何區別,兩面同樣具有一個空焊的位置,閃存顆粒擺放方向也一致,具體的讀寫性能是用戶最為關心的重點,小酥接下來用性能測試數據說話。

超過百元的價差的固態硬盤,偷工減料還是另有隱情呢?

拆解就到這裡結束了,接下來是上機測試,,建議SATA 6Gb/S接口配套SATA3線,以達到最高的數據傳輸速度,這次主要臺式主機作為測試平臺,使用華碩主板以配件的形式附贈SATA 3數據線連接,平時所使用SATA3數據線絕大部分是由主板廠商附送的。

超過百元的價差的固態硬盤,偷工減料還是另有隱情呢?

在這次測試中,為了更能體現出這款固態硬盤性能的極限,小酥使用四代I7 4770處理器,主板方面搭配華碩的Z87芯片組主板,BIOS中打開AHCI選項,驅動方面採用intel快速存儲驅動,固態硬盤本身是不需其它的驅動,默認情況下微軟系統自帶的驅動。

超過百元的價差的固態硬盤,偷工減料還是另有隱情呢?

接下來的演示與測試均以Windows 10系統為例,當新購置了一塊固態硬盤,首要的任務是對硬盤的分區大小進行更改,系統自帶的磁盤管理器來操作,進入途徑有兩種,在文件資源管理器中右鍵單擊此電腦,選擇“管理”選項進入磁盤管理器,如果打算將固態硬盤用作為系統盤,初始化磁盤建議調整為GPT分區,不過需要配合UEFI使用,Windows 10都已經原生支持UEFI,啟動速度比BIOS+MBR更快。

超過百元的價差的固態硬盤,偷工減料還是另有隱情呢?

用戶可以根據個人需要進行分配磁盤空間,系統分區的分配空間越大越好,因為需要安裝其它應用程序,分區時需要注意4K對齊,不然會讓讀寫速度降低了很多,這會對固態硬盤的性能發揮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格式化選項中將分配單元大小調整為4096。

超過百元的價差的固態硬盤,偷工減料還是另有隱情呢?

UEFI+GPT的劣勢在於分區比較麻煩,系統自帶的磁盤管理器只能完成個別操作,除了自帶的磁盤管理功能外,也可以使用其它的第三方軟件,部分功能至少Windows自帶磁盤管理不能做到,例如MSR分區之類的操作需要使用第三方的DiskGenius分區軟件去完成,創建新ESP分區跟創建MSR分區兩個選項按需勾選,MSR保留分區是GUID分區表磁盤都要求的分區,ESP引導分區安裝系統時會動創建分區,如若需要卻又不急於安裝系統可以先行創建。

超過百元的價差的固態硬盤,偷工減料還是另有隱情呢?

系統安裝方法就不去贅述了,先一起來看看CrystalDiskInfo信息,能夠直觀反映固態硬盤的使用時長、讀寫量等信息統計,臺電極光A850固態硬盤的實際容量為224GB,符合240GB的標註容量,同樣市面上的大部分120GB只有的容量為112G,全新的主機讀取量寫入量一般為0,由於小酥應測試的需要在硬盤中寫入了不少數據。

超過百元的價差的固態硬盤,偷工減料還是另有隱情呢?

基於真實使用場景進行壓力測試,使用AS SSD Benchmark持續讀寫速度測試,測試文件大小設置為10GB,1GB對持續讀寫性能基本不具鑑別意義,這款臺電A850固態硬盤485MB/S的順序讀取速度,450MB/S的順序寫入速度,在入門級固態硬盤中表現出應有的水平,應付日常生活工作中各種場景綽綽有餘。

24

超過百元的價差的固態硬盤,偷工減料還是另有隱情呢?

AS SSD Benchmark界面中有兩處綠色字體部位,第一行iaStorA是英特爾的AHCI驅動程序,msahci是微軟通用AHCI驅動,第二行如果是綠色字體說明固態硬盤已是4k對齊,如顯示紅色字體則是需要重新格式化4K對齊,AS SSD compression Benchmark將讀寫速度曲線都羅列出來,速度曲線應該算是比較平穩。

超過百元的價差的固態硬盤,偷工減料還是另有隱情呢?

第二個速度測試軟件是HD Tune Pro,基準測試就不跑了,直接跑文件基準測試,文件長度同樣設置為10GB,在寫入文件的大概二十秒內的時間,曲線比較微小且平穩地增增減減,整體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讀取測試過程速度一切正常,不僅速度快穩定性也有保障,和主流消費級SATA接口固態硬盤的讀寫速度相比並無明顯差距。

超過百元的價差的固態硬盤,偷工減料還是另有隱情呢?

小酥對從前面的傳輸速度測試來看相當的樂觀,持續讀寫速度和最大讀寫速度與宣稱的差距不大,超高速傳輸的固態硬盤除了安裝在主機內部,亦可搭配移動硬盤盒使用,尤其是對於那些攝影師或者高清愛好者,這類需要經常更換讀寫數據的朋友們更為重要,可以彌補機械硬盤速度慢不耐震動所造成的不便與限制,無需長時間等待便可完成數據傳輸。

超過百元的價差的固態硬盤,偷工減料還是另有隱情呢?

搭配移動硬盤盒使用容易受底層SATA to USB控制芯片因素影響,傳輸速度肯定是不如採用SATA 3數據線連接,USB3.0接口下讀取寫入平均速度為381MB/S與342MB/S,性能只達到SATA 3線連接方式的76%,即便如此讀寫速度令人非常滿意。

超過百元的價差的固態硬盤,偷工減料還是另有隱情呢?

4K隨機讀寫成績就比較難看了,這個鍋還得要硬盤盒的底層控制芯片來背,對移動存儲數據基本都是持續讀寫,4K隨機性能的重要性不高,而在數據傳輸穩定性的成績很相近,即使有些波動範圍還是比較小。

超過百元的價差的固態硬盤,偷工減料還是另有隱情呢?

機械硬盤因高容量低價格優勢一直堅挺著,目前大部分臺式機用戶通過固態硬盤搭配機械硬盤,這個組合不僅降低購置成本還能提供更佳的性能,這對於筆記本用戶來說只能是在其中二選一,對於筆記本這種經常移動且受衝擊較為頻繁的環境,小酥會優先推薦固態硬盤。

超過百元的價差的固態硬盤,偷工減料還是另有隱情呢?

固態硬盤和傳統機械硬盤比起來,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速度快且穩定,機械硬盤的讀寫速度在100-200MB/S,固態硬盤則在400-500MB/S,眾所周知在使用固態硬盤時,載入遊戲的時間會更短,以《使命召喚14:二戰》為例子時間縮短了超過一倍。

超過百元的價差的固態硬盤,偷工減料還是另有隱情呢?

這個臺電固態硬盤讀寫速度均在450MB每秒以上,各位最關心的還是帶來那些方面的提升,附上一個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對比視頻,首先是系統啟動速度的展示,固態硬盤下系統啟動時間只要12秒,而機械硬盤則需要接近半分鐘的時間,大型遊戲方面採用中土世界:戰爭之影,普通機械硬盤在遊戲加載的耗時是一分多鐘,而固態硬盤則只用了17秒,差距可以說是非常的大。

固態硬盤優異的讀寫性能,可以大大減少遊戲載入時間,顯著提高啟動系統速度,對日常試用的影響是非常明顯,那種一點即來的感覺真的很爽,小酥測試多個遊戲跟程序後,將數據用柱狀圖的形式表達出來,很好的證明了不同磁盤速度對載入時間的影響。

超過百元的價差的固態硬盤,偷工減料還是另有隱情呢?

誰想慢悠悠坐等開機加載浪費時間,載入速度提升近一倍到三倍不等,僅僅對啟動速度有飛速提升,特別是大地圖的遊戲性能會明顯加強,移動時出現頻繁讀取地圖數據的現象,樹木房屋需要一定時間才會加載出來,這個時候就得卡一段時間了,足以讓對方拿著上好膛的槍對著自己,網絡遊戲使用固態硬盤那是必須的,不然真的非常影響遊戲體驗。

超過百元的價差的固態硬盤,偷工減料還是另有隱情呢?

固態硬盤優越的性能早已是眾人皆知的事情,穩定的性能與可靠性還是消費者首先需要考慮的,這款臺電A850固態硬盤選用了Intel原廠的16nm TLC閃存顆粒,Intel作為存儲行業一流的廠商,其閃存顆粒品質無論在可靠性及耐用性還是比較有保障的,至於TLC閃存的壽命那根本不是事兒,真正在乎數據安全的才不會把重要數據都寄託在一塊硬盤上。從以上測試中相信大家也都能看出臺電A850固態硬盤的優勢了,開機啟動跟讀取載入所用的時間長與短給予用戶自身完全不同的體驗,根據持續讀寫測試,與時下主流固態硬盤基本處於同一性能級別,性能上表現不算出彩同時也沒有瑕疵,價格定位上依然走注重性價比的路線,對比其它著名品牌的240GB/256GB固態硬盤有著超過百元的價差,性價比表現可謂最為搶眼,消費者追求個性價比也實在太正常,最重要的是主控跟閃存顆粒沒有縮水,對於追求高性能存儲的主流玩家來說非常值得考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