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的一首詞,借景抒情,抒發自己傷懷之情!

納蘭在早年中了舉人後,納蘭在積極地備考科舉考試最後一關的殿試時,卻突然得了風寒,失去了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考試的機會,臥在病榻上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採桑子》。在這首小令中,作者淡淡地寫出了傷春自憐的哀傷。這表面上看是一首傷春傷離之作,但事實上卻是藉著傷春抒寫傷懷之情。

納蘭性德的一首詞,借景抒情,抒發自己傷懷之情!

《採桑子·桃花羞作無情死》

清代:納蘭性德

桃花羞作無情死,感激東風。吹落嬌紅,飛入閒窗伴懊儂。

誰憐辛苦東陽瘦,也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

納蘭性德的一首詞,借景抒情,抒發自己傷懷之情!

詞的上闕寫春闌花殘,豔麗的桃花被東風吹落,飄零殆盡。然而,豔麗嬌柔、多情婉轉的桃花無法接受無情的死,多情的花總要有某種多情的死法。“感激東風”是觀花的納蘭性德所發的感慨。東風把嬌紅的桃花吹落,沒有任它委於塵土泥濘,而是吹它飛進了自己的小窗,讓它來陪伴自己這個傷情的人共度殘留的時光。

下闋先點出他為春殘的懊惱,而慵懶無聊,下接以結句,加深加濃了傷春之意,心靜下來了,可是思念之情卻更加強烈。

納蘭性德的一首詞,借景抒情,抒發自己傷懷之情!

詞中沈約之典用得很是得體。因為納蘭性德和沈約有太多相似之處,除了才情和姿容之外,他們都有著易病的身體,也都是各自時代裡為人欣賞,為人仰慕的榜樣。所以,納蘭性德以東陽瘦的典故自況,自是貼切的很,同時也交代了自己正在病患愁悶之中,無力出門,故而需要那窗外飛來的多情桃花的陪伴。

納蘭性德的一首詞,借景抒情,抒發自己傷懷之情!

“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引自王次回的“個人真與梅花似,一片幽香冷處濃”。此處,芙蓉並不是指芙蓉花,而是指“芙蓉鏡”的典故。芙蓉鏡,字面意思就是形似芙蓉的鏡子。傳說唐代李固在考試落第之後遊覽蜀地,遇到一位老婦,預言他第二年會在芙蓉鏡下科舉及第,再過二十年還有拜相的命。李固第二年再次參加考試,果然如言及第,而榜上恰有“人鏡芙蓉”一語,正應了老婦的“芙蓉鏡下及第”的預言。二十年後,李固果然如言拜相。“一片幽情冷處濃”,正是抒寫自己在殿試希望落空之後的懊惱之情。尤其是在友人高中,一派歡天喜地的時候,自己卻病榻獨臥,倦看春歸,只有一朵偶然被東風送入窗口的桃花為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