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思維導圖應用到課堂上?研究了20年的高級教師告訴你

如何把思維導圖應用到課堂上?研究了20年的高級教師告訴你

思維導圖這個工具,老師應該怎麼用在課堂上,用到學生身上?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高級教師楊豔君近20年的研究成果,簡單概括為:道(教育理念)、法(廣義思維導圖概念)、術(課堂教學模式)、器(繪製方法)四個方面。相信看完這些內容,你就知道,思維導圖該如何玩轉了!

尊重學生的差異和個性,用思維導圖幫學生創造出自己的“太陽”

每個人都有一個獨特的自我。著名哲學家尼采的這句話特別打動楊豔君老師。一個獨特的自我要“創造出一輪自己的太陽”,楊老師開始思考,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學生作為人的獨特本質的創造精神引發出來,使其成為能夠自覺、自由創造的人。

1998年,楊老師第一次看到思維導圖,就知道,這是她想做的、要做的事情。在她看來,教育就是讓學生學會思考,而思維導圖的應用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思考,尊重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核心其實就是尊重學生差異,繪製思維導圖恰好就是發現思維差異的過程。

所以,結合了中西思想和她的教學思考,她提出:思維導圖創造出自己的太陽。不僅強調深度、廣度、高度,更強調溫度,要對學生有愛,有感情。但是,這個愛不能太熱或太冷了,要剛剛好,幫助學生的成長,尊重學生的差異。

思維導圖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用思維導圖?

接觸了西方的一系列理論後,楊老師又研究了五行圖、太極圖等中國古往今來的圖形,再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她獨創出了“廣義思維導圖”的概念:思維導圖能夠整理和激發人的思維,促進思維的聚合與發散,具有點、線、面、圖、彩的特點,是可視化的思維工具。

如何把思維導圖應用到課堂上?研究了20年的高級教師告訴你

她認為,廣義思維導圖更強調包容性。“點”是中心,是主題;“線”是聯繫,是聯想;“面”是整體、結構、系統;“圖”可以是用圖像展現情景,可以是符號標記重點,可以是代碼註明關鍵;“彩”則是指用色彩來表現感情。

楊老師認為,使用思維導圖的意義主要有3點:

1. 思維導圖讓學習看得見。

教育的核心是發展孩子的思維,思維本身是無法被看到的,而思維導圖能讓隱性思維顯性化。

如何把思維導圖應用到課堂上?研究了20年的高級教師告訴你

2.思維導圖能訓練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包括三個方面: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創造能力。而這三種能力都需要大腦不斷進行思維的聚合與發散。使用思維導圖能指引、激發、組織孩子思考。讓孩子習慣站在系統的高度把握知識,養成聯想思維的習慣和尋求事物之間內在聯繫的習慣,從而發展孩子的思維。

如何把思維導圖應用到課堂上?研究了20年的高級教師告訴你

3.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力。

我國中小學生學習的學科多,各學科之間的邏輯思維方式差異很大,而且中小學生的思維還沒有成熟。老師利用思維導圖,可以用統一的方式方法將各學科複雜的邏輯思維問題可視化、簡單化。

學生使用思維導圖能把學習的知識更好地融會貫通,發展興趣、好奇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力,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和自我成長。

教育發生在課堂,把思維導圖也要用在課堂

教育大部分的完成現場是在課堂。所以,楊老師決心把思維導圖帶到課堂,用在課堂,融入課堂。她教書30多年,還聽了數千節課,通過不斷的實踐和凝練,最終提煉出“三圖六構”的課堂模式,讓思維導圖和課堂完美融合。

如何把思維導圖應用到課堂上?研究了20年的高級教師告訴你

“三圖六構”課堂模式,實際上囊括了課前、課中、課後,真正實現了自主教學。課前學生通過預習感知課程,並且根據自己的感知構建思維導圖,然後還可以通過學生間的幫助和學習修改思維導圖。這是第一個,感知圖的自構和互構。

而課堂中,老師和學生一起學習,學生對知識點有了一個更深入的瞭解,在已有的感知圖的基礎上精細思維導圖,或是重新構建出一個新的思維導圖,當然,課上還有老師的指導、同學的評價這樣的一個互構過程,最終就得出了第二張圖——精細圖。

學生基本掌握知識點後,學生還要對知識點進一步的提升凝練的過程,再進行一個自構和同學間的互構,畫出第三張圖——凝練圖。對於一些學生對當堂內容有突發奇想,課後還可以再總結一個探究拓展圖。

這三張圖,每一張圖的繪製都有一個自構和互構的過程。也就是說,三次自構分別對應著預習、聽講、複習之後的理解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而三次互構也對應著3種不同的方式。

以課堂互構為例,先有2名學生組成最基本的互助,然後4-6名學生為一組,進行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彼此的思維導圖,從而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圖。小組討論結束後每組2名同學上臺發表講解。首先要注意的是,發言要是2個人,而不是1個人。

因為2個人一起能更有自信,而且能夠相互補充沒有講解到位的地方。然後,一定是“講”,而不是“念”,要充分理解自己畫的思維導圖的含義和邏輯,把畫出來的思維導圖內化為自己的東西,然後用自己的話講出來。同時,老師要對同學們講的內容進行點撥。

對理科來說,凝練圖主要是知識結構;而對文科來說,凝練圖大部分是中心思想。

楊老師說,思維導圖在課堂上的應用能夠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學得輕鬆,老師教得愉快。

楊老師提出的“三圖六構”課堂模式,這是從學生自主學習這一角度出發。除此之外,楊老師還提出了教師層面如何點撥學生、幫助學生提升思維的具體操作方法,同樣也是分課前、課中、課後三個階段。具體如下圖:

如何把思維導圖應用到課堂上?研究了20年的高級教師告訴你

繪製方法——思維導圖到底該怎麼繪製?

繪製思維導圖的方式有兩種:

1.手繪

手繪比較方便,可以不受環境的限制,更容易被自己接受,也更容易形成自己個性和獨特的風格,還能提高繪製者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工具:彩色筆,大小合適的紙,以及最重要的——充分開動想象力的大腦

2.用軟件製作

用軟件製作思維導圖比較快捷,便於保存、複製和修改。楊老師也推薦了一些像iMindMap、MindManager、FreeMind、Instaviz等等這樣的繪製思維導圖的軟件。

具體操作:

楊老師提煉出了簡單易學的思維導圖繪製四步法:

第1步:點——畫中心主題

第2步:線——畫主幹

第3步:面——添細節,充分全面

第4步:圖、彩——配圖填色

還是沒有概念?看楊老師拿下面這個文段用“四步”法舉個例子:

我是一隻小蜜蜂。我們蜜蜂是過群體生活的。在一個蜂群中有三種蜂:一隻蜂王,少數雄蜂和幾千到幾萬只工蜂。我就是這千萬工蜂之一。

我的母親就是蜂王,它的身體最大,幾乎喪失了飛行能力。這沒有關係,它有千千萬萬個兒女,我們可以供養它,也算盡了孝道吧!在我的家族中,只有蜂王可以產卵,它一晝夜能為我們生下1.5萬到2萬個兄弟。蜂王的壽命大約是三年到五年,在我們家族中它可以說是壽星了。

在蜂群中還有一種蜂叫雄蜂,它和我們大不相同,它“人高馬大”身體粗壯,翅也長。它的責任就是和蜂王交尾。交尾之後,它也就一命嗚呼了。

要說家族中數量最多,職責最大的還是我們工蜂。我們是蜂群的主要成員,工作也最繁重:採集花粉、花蜜,釀製我們的“口糧”、哺育我們的弟弟們、飼餵我們的母親、修造我們的房子、保護家園、調節室內溫度和溼度……別看這樣,我們的身體是非常弱小的,我們的壽命也只有六個月,就像天空的流星一樣-----一閃即逝,僅有一點兒時間去閃耀自己的光輝。

如何把思維導圖應用到課堂上?研究了20年的高級教師告訴你

繪製人: 劉豔

當然,具體的畫法也是要靈活運用的。在具體運用中,老師們可以根據需要將四步凝練成三步、兩步。

楊老師強調,思維導圖是個體思維的閃光。每一張圖都是獨一無二的,個性的,富有創造性的。思維導圖是一種表現思維過程的工具,但是它隱含的教育理念卻是有溫度的,因為它的核心是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和差異。

思維導圖一旦畫出來,就成為有限的了,而我們的思維無限。所以說沒有最完美的思維導圖,只有最符合個體思維特徵的思維導圖。藉助思維導圖這一思維工具讓你的思維綻放,思緒飛揚,創造出自己的太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