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亞灣房子那麼多 學位根本不夠?


新建4所學校,改擴建4所學校,共增設近萬個學位;為大亞灣區常住居民免費提供12項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在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中增加“兩癌”(肝癌、腸癌)篩查項目……

《2018年大亞灣區十件民生實事(徵求意見稿)》正在大亞灣區門戶網站公開徵求意見,徵集時間至1月30日止。

根據《徵求意見稿》,今年擬辦的十件民生實事包括提高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救助補助標準、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增加優質學位供給、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水平、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提高文化惠民水平、優化公交惠民服務、完善社區服務體系、推進生態城鄉建設和推進市政交通基礎設施升級建設。

其中“提高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救助補助標準”包括提高城鎮、農村低保對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補差水平,保障城鄉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農村“五保”人員和城鎮“三無”人員供養標準從每人每月176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936元,提高10%;城鄉孤兒養育標準從每人每月24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2520元,提高5%,等等;

“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包括實施就業幫扶計劃,擴大就業服務,實現全區城鎮新增就業人員4000人、開展各類型招聘會不少於50場、提供崗位15000個。適應去產能過程技能培訓需求特點,加強企業轉崗人員技能培訓,開展技能晉升培訓1500人(中級工以上1000人)等;

“增加優質學位供給”包括新建大亞灣區第四中學、西區第五小學和北大培文惠州實驗學校、廣外附設大亞灣外國語學校二期(後兩所為民辦學校)4所學校;改擴建西區荷茶小學、澳頭實驗學校風雨操場、大亞灣第二中學、第三中學4所學校。計劃建成後增設114箇中學班級、5700個學位(其中2018年增設36個班級、1800個民辦學位);增設84個小學班級、3780個學位(其中2018年增設36個班級、1620個民辦學位)。

2018年大亞灣區十件民生實事(徵求意見稿)

一、提高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救助補助標準。提高城鎮、農村低保對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補差水平,保障城鄉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農村“五保”人員和城鎮“三無”人員供養標準從每人每月176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936元,提高10%;城鄉孤兒養育標準從每人每月24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2520元,提高5%;貧困殘疾人生活補助、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分別從每人每月260元、330元提高到286元、363元,均提高10%;精神障礙患者的監護人、協助監護人補助對象由戶籍人口擴大至常住人口,高風險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監護人和協助監護人分別按每人每月450元和100元標準給予補助,一般性精神障礙患者的監護人按每人每月200元標準補助,貧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治療標準由每人每月16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750元,免費發藥標準由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70元。

二、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實施就業幫扶計劃,擴大就業服務,實現全區城鎮新增就業人員4000人、開展各類型招聘會不少於50場、提供崗位15000個。適應去產能過程技能培訓需求特點,加強企業轉崗人員技能培訓,開展技能晉升培訓1500人(中級工以上1000人)。

三、增加優質學位供給。圍繞群眾“學有優教”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提高辦學水平,通過新建、改擴建學校改善教學環境、增加學位,緩解“上學難”問題。新建大亞灣區第四中學、西區第五小學和北大培文惠州實驗學校、廣外附設大亞灣外國語學校二期(後兩所為民辦學校)4所學校;改擴建西區荷茶小學、澳頭實驗學校風雨操場、大亞灣第二中學、第三中學4所學校。計劃建成後增設114箇中學班級、5700個學位(其中2018年增設36個班級、1800個民辦學位);增設84個小學班級、3780個學位(其中2018年增設36個班級、1620個民辦學位)。

四、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水平。完善保障體系,增進民生福祉,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推動社會保險全覆蓋。全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從每人每月14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55元,進一步提升制度保障水平,積極推進參保擴面。

五、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推進惠亞醫院二期建設項目;為大亞灣區常住居民免費提供12項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在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中增加“兩癌”(肝癌、腸癌)篩查項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提高至每人每年60元以上。

六、提高文化惠民水平。引導城鄉居民擴大文化消費,積極開展送戲下鄉、公益電影放映、公益文藝培訓等文化惠民活動,提升街道綜合文化站服務效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做好文化惠民卡發放工作,為全區約3000名基層困難和特殊群體發放文化消費補貼,保障其基本文化消費權益。

七、優化公交惠民服務。進一步提升公交惠民改革工作,繼續實施政府購買公交服務運營模式。開通或優化調整公交線路2條,新增公交車輛40臺以上;更新公交車輛60臺以上,組織公交企業升級安裝GPS、視頻一體機40臺以上;推進和實現微信掃碼支付車費功能,公交電子支付比例達38%以上;加強公交監管機構建設,提高公交服務監管能力;繼續實施“2+1”票價標準,降低群眾公交出行成本。

八、完善社區服務體系。在現有26個社工站和4個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的基礎上,新建設9個社工站,實現全區39個行政村(社區)社工服務全覆蓋,進一步滿足老年人、殘疾人、低保家庭、優撫對象等困難群眾生活支持、心理輔導、居民自助互助等服務需求,為社區兒童青少年、婦女、外來人口等提供綜合化服務;建立社工服務終端APP,通過終端平臺收集社工人員和服務信息,實現社工服務網絡化信息化管理。

九、推進生態城鄉建設。解決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問題,疏通城市毛細血管,改善人居環境,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治理石頭河、蘇浦河流域內農村生活汙水及建設農村汙水設施;推進媽廟河截汙清淤工程,結合截汙治汙、市政道路、沿河景觀進行綜合整治;完成村(社區)排汙排水及防洪排澇等工程。

十、推進市政交通基礎設施升級建設。完成龍海三路(龍山一路至龍山五路)、西區龍盛四路(龍山一路至龍山三路段)、澳頭小學周邊道路及東側排水溝(二標工程)建設;完成霞湧東環路及霞光西路提升改造和石化大道(龍山六路至中興五路段)路面整治工程;推進坪山河兩側濱河路(龍海四路至石化大道段、石化大道至龍海一路段)建設及石化區石化大道(疏港大道至東門樓段 )瀝青路面提升工程(一期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