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線城市或「放量不放價」 房企都在朝三四線城市狂奔?

今年,在“因城施策”、“滿足首套剛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機炒房”的差別化調控背景下,全國各地將隨之出現分化。在此背景下,近期積極拿地的房企在城市選擇上該如何佈局?

三四線市場紅利仍在

今年首月,包括碧桂園、龍湖、中海等企業均積極拿地,從房企首月拿地數據看,三四線城市依然受到房企青睞。

克而瑞統計數據顯示,銷售金額前50房企的新增土地建面中,三四線城市佔到了55%,與去年相比,前50房企在三四線的投資建面佔比上升了9%。雖然單月數據波動較大,但也能反映房企在三四線城市的投資趨勢。

實際上,去年12月,住建部提出,2018年我國要抓好房地產市場分類調控,針對各類需求實行差別化調控政策,滿足首套剛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機炒房。庫存仍然較多的部分三四線城市和縣城要繼續做好去庫存工作。同時,2018年將紮實推進新一輪棚改工作,將改造各類棚戶區580萬套。

億翰智庫研究報告指出,三四線城市在今年的表現將繼續超預期,這對在三四線城市土地儲備豐厚的房企而言,將迎來營銷窗口期。不過,市場將對進入企業的週轉能力有所考驗。如果企業的組織週轉能力不能保證項目在一年內結案的,對三四線投資建議以謹慎態度為主。

二線城市或轉為“放量不放價”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四線城市去庫存為主的同時,今年二線樓市也面臨細微變化。

1月5日,蘭州取消偏遠區域限購政策、放鬆部分城區限購條件的同時,又實行了限售政策。同樣在1月5日,合肥市國土資源局和市物價局表示,商品房應由開發商自行定價。1月9日,青島、天津兩地同時發佈“租房落戶”政策。

對此,合生創展集團華北區域公司營銷與資產經營中心總監孟祥熙指出,一線城市限購政策一直收緊,而三四線城市開發商交戰的餘溫尚在,因此,政策調整的二線城市將成為房企的必爭之地。

億翰智庫研究報告亦指出,今年二線城市的調控思路,或從“量價雙控”轉為“放量不放價”。也為房企的投資和銷售打開更大的市場空間。

縣城去庫存,棚改助力

在調控總體不放鬆的背景下,房企在城市上,應如何佈局尋求發展?

在新城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歐陽捷看來,三四線城市的去庫存還沒有完全結束,縣城去庫存又被提上議事日程之上,加上今年580萬套棚改,有助於三四線城市的發展。從長遠看一二線城市長期趨好,但從目前看,一二線城市住宅用地供應幾乎沒有增加,未來固守在一二線城市的房企,既不能獲得量的增長,又不能獲得價的增長,對於追求高週轉、規模化發展的企業,很難在一二線城市獲得較好業績。

不過,在易居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看來,三四線城市經濟、人口的支撐力偏弱,這類城市不缺房,缺的是好房,但真正有條件買好房的人較少,“三四線城市的火熱,除政策寬鬆、去庫存利好外,還與棚改力度大、鼓勵農民工進城入戶買房這兩大因素有關,但這兩大因素不具有可持續性。”楊紅旭表示。

相比簡單劃分一二線還是三四線城市,業內人士指出,都市圈的概念更為妥當。當代置業總裁張鵬指出,城市可分為核心城市、都市圈周邊城市和非都市圈周邊城市。目前來看,投資重心轉移至核心城市及都市圈周邊城市,是大勢所趨。

億翰智庫董事長陳嘯天亦認為,房企在城市佈局上,未來會進一步向縱深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平衡投資風險,確保擁有足夠土地儲備,從而實現“東方不亮西方亮”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