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發現大量弓石燕化石,比恐龍早1.5億年!

江油發現大量弓石燕化石,比恐龍早1.5億年!

億萬年前天府之國原來竟是海洋

前期暴雨,江油北部山區一些山體塌方。在清理深層塌方的土石時,發現大量距今三四億年前的腕足軟體動物——弓石燕的化石。說明億萬年前,天府之國是一片汪洋大海。

江油發現大量弓石燕化石,比恐龍早1.5億年!

在六合鄉六合村、吉安村等塌方的山體,記者看到許多石塊裡都鑲嵌著清晰的灰色“貝殼”。據江油市文管所考證,這些“貝殼”就是距今三四億年前的介殼類腕足動物弓石燕,又叫中華弓石燕。

江油發現大量弓石燕化石,比恐龍早1.5億年!

據瞭解,弓石燕出現於4.4億年前的志留紀,到了4.05億年前的泥盆紀發展迅速,種類繁多,而此時,魚類才開始出現,至於恐龍,那是1.5億年後的事情了。

江油發現大量弓石燕化石,比恐龍早1.5億年!

弓石燕的外貝體為橫方形,向左右延伸時,逐漸收縮上翹開張,殼面具粗強的放射狀褶線,像弓箭,也像燕翼,所以叫弓石燕。弓石燕的化石,當地群眾稱作燕兒石。

江油發現大量弓石燕化石,比恐龍早1.5億年!

從化石中可以看到,弓石燕小的四五釐米,大的十幾釐米。總的來說,貝體大小中等,殼體橫長,兩殼近等,呈梯形、橫長梯形或近方形。鉸合線直長,是殼的最寬處。兩殼雙凸型或腹殼凸度稍大。中槽、中隆發育,從喙部開始,貫穿全殼。鉸合面低而凹曲,具三角孔或覆有三角板。殼面有細密殼線,中槽及中隆殼線細密分叉,兩側殼線較粗且不分叉。齒板發育,主突起粗大,二分叉。

江油發現大量弓石燕化石,比恐龍早1.5億年!

江油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副所長李曉說,弓石燕化石在江油分佈比較廣,主要散佈在二郎廟、馬角、厚壩、雁門、六合、楓順、敬元、石元等鄉鎮,老君山和觀霧山也有分佈。這是屬於泥盆紀的軟體動物化石。

江油發現大量弓石燕化石,比恐龍早1.5億年!

據介紹,在遠古時代,海生動物死亡後通常都能變成化石,這是因為海生動物死亡後沉到海底,被軟泥覆蓋。軟泥在後來的地質時代中變成頁岩或石灰岩。較細粒的沉積物不易損壞生物的遺體。後來由於海陸變遷,岩石露出海面甚至形成山地,經風化散碎後,比較堅硬的弓石燕化石則顯露出來,或突現於山岩表面,或散落於山坡溝谷中。

江油發現大量弓石燕化石,比恐龍早1.5億年!

在公元前3.5億年的泥盆紀後期,隨著地球氣候變冷和海洋退卻,發生了地球史上第二次物種滅絕事件,弓石燕等大量海生動物在劫難逃。在不少石塊上,除了弓石燕外,還有三葉蟲、珊瑚和螺螄狀的動物。

江油發現大量弓石燕化石,比恐龍早1.5億年!

令人稱奇的是,弓石燕化石不但可以收藏、觀賞,還可以入藥,有除溼熱、利小便、退目翳之功效。

江油發現大量弓石燕化石,比恐龍早1.5億年!

圖文@江油傳媒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