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對了嗎?有哪些主流的錯誤營養觀念?

小康導讀:在吃的健康方面,向來有各種觀點。但某些看似正確的營養觀念其實是錯誤的,我們如果一味遵循,反而可能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今天小康和大家分享主流營養界的12個謊言。

你吃對了嗎?有哪些主流的錯誤營養觀念?

1、飽和脂肪對人體有害

幾十年來,主流營養學認為攝入過多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是造成心臟疾病流行的罪魁禍首。目前認為該觀點背後的研究有很大的缺陷性,而且該觀點具有很強的“政治正確性”,現有研究已經證實上述觀點是錯誤的。

發表於2010年的一篇大規模綜述總結了21項前瞻性流行病學研究,共計327,747名被試者。其結果表明:飽和脂肪與心臟疾病之間沒有聯繫。

“飽和脂肪會增加心臟疾病的風險”——這一觀點是一個未經證實的理論,而這一理論成為大眾所接納的一個觀點。

飽和脂肪的攝入會增加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的”膽固醇),同時可以使小而緻密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轉變為較大的LDL。

肉類、椰子油、芝士、黃油……我們沒有必要對其感到恐懼。

2、雞蛋不健康

營養學家對健康食物的“汙名化”一直做得很成功。健康食物中最常見的例子就是雞蛋,雞蛋含有比例很高的膽固醇,因此也被認為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但是最近研究證明:膳食中的膽固醇並不會增加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事實上,雞蛋會增加“好的”膽固醇,與心血管風險升高並無相關性。

雞蛋也是我們食譜中最具營養的食物之一,它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並且含有具有護眼作用的獨特的抗氧化劑。

有趣的是,儘管雞蛋是一類“高脂食物”,但是對於想減肥的人來說,早餐吃雞蛋比吃百吉餅更有效。

總結:

①.吃雞蛋不會引起心血管疾病。

②.雞蛋是最有營養的食物之一。

③.早餐吃雞蛋可以幫助減肥。

3、人類的食物金字塔需要以穀物作為基礎

“農業革命”發生的時間在人類進化的歷史長河中是相當靠後的(遠古時期,我們祖先的食譜主要以捕食肉類為主,農業革命之後才逐漸轉變為以穀物為主要能量來源),然而我們的基因還未發生突變來適應這樣的變革。

相比於其他食物(比如蔬菜)來說,穀物的營養價值相當得低。穀物還富含植酸,它可以在腸道中與多數礦物質結合從而阻止微量元素的吸收。

到目前為止,小麥是我們飲食當中最主要的穀物……而小麥可引起很多健康問題。

現代小麥富含 “谷蛋白”,然而大量證據表明很大比例的人群都會對谷蛋白過敏。

進食谷蛋白會對腸道內壁造成損害,可引起疼痛,腹脹,大便不成形以及軀體的疲勞。谷蛋白還與精神分裂症以及小腦共濟失調的發病有關,而這兩種疾病都是嚴重的腦部疾病。

概要:

①、相比與其他真正的食物,穀物的營養價值較低。

②、谷蛋白會導致各種健康問題。

你吃對了嗎?有哪些主流的錯誤營養觀念?

4、高蛋白飲食對骨骼和腎臟有害

高蛋白飲食被認為會引起骨質疏鬆和腎臟疾病。

從短期來看,進食蛋白質會增加骨質中鈣質的流失,但研究表明長期進食蛋白質則表現出相反的作用。

從長遠來看,蛋白質可以促進骨質健康,並且可以減少骨折的風險。

而在健康人群中,高蛋白飲食並未表現出與腎病之間有相關性。

事實上,腎臟疾病的兩大主要危險因素是糖尿病和高血壓。高蛋白飲食對兩者都具有改善作用。

就算高蛋白飲食對骨質和腎臟有影響,那也是一種保護性影響。

概要:

①、高蛋白飲食可促進骨質健康,並且減低骨折風險。

②、高蛋白飲食可有降血壓的作用,並且可改善糖尿病症狀,這些可以間接降低腎病的風險。

5、低脂食物有益健康

你們知道低脂食物味道如何麼?

就像硬紙板一樣。沒人會喜歡這樣的味道。

因此食品加工者會增添其他添加劑來彌補脂質的缺失。

通常他們會添加甜味劑——白糖、高果糖玉米糖漿或者人工甜味劑,比如阿斯巴甜。

我們已經瞭解了糖的危害,在此我想指出即使人工甜味劑不含熱量,但已有證據表明它們不會比糖更健康。

已有許多研究表明:高糖飲食與許多疾病有關,包括肥胖、代謝綜合徵、糖尿病、心臟病、早產甚至抑鬱症。

在這些低脂食品中,健康的天然脂質被其他的食品添加劑所替代,而這些物質極其有害。

概要:低脂食品是過度加工的產物,通常含糖、玉米糖漿或人工甜味劑。這些都是極不健康的物質。

6、應該少食多餐

“少食多餐可以使機體保持較高的代謝水平”——這一根深蒂固的觀點是毫無道理的。

沒錯,進食後的消化過程可以輕微地提升機體代謝水平,但是真正決定能量消耗的因素是攝入食物的總量,而不是進餐次數。

這一說法已經過試驗的驗證,一項對照研究表明:少食多餐和等量少餐對代謝水平的影響幾乎沒有差別。

而另外一項對肥胖者的研究表明,與每日三餐相比,每天吃六頓飯可能會增加人們的飢餓感。

少食多餐不僅沒有實際的用處,而且還可能有害。

對人體來說,持續的進食並非自然狀態。在遠古時期,我們時不時就會食不果腹,並不像現在每天都可以規律地進食。

當我們暫時不吃東西時,細胞就會自動清理胞內“垃圾”。有時飢餓或禁食是有益健康的。

幾項研究表明:一日四餐比一日兩餐更容易增加患結腸癌的風險(結腸癌是第四大癌症致死的病因)。

概要:

①、“少食多餐比多食少餐更好”——這一說法毫無根據。

②、有時禁食有益健康。

③、一日多餐會增加結腸癌的風險。

你吃對了嗎?有哪些主流的錯誤營養觀念?

7、我們應該把碳水化合物作為最主要的能量來源

主流營養學認為:每人都應該使用低脂食物,碳水化合物應當佔到總能量的50-60%。

這樣的飲食結構包含了大量的穀物和糖類,而脂類物質(比如肉類和蛋類)的比例很低。

這種飲食對一些人來說是可行的,尤其是那些體型偏瘦的人。

但是對於肥胖、患有代謝綜合徵或是糖尿病的人群來說,這樣的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無疑是有害的。

已有很多的研究來驗證上述說法。在眾多隨機對照研究中,研究者將低脂高碳飲食與低碳高脂飲食做對比。

結論一致傾向於低碳高脂食物。

概要:眾多研究反覆證明,低脂高碳飲食不如低碳高脂飲食。

8、富含Ω-6的菜籽油和植物油才有益健康

我們通常認為多不飽和脂肪酸是有益健康的,一些研究也表明它們可以降低心臟疾病的風險。

但是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種類有很多,對身體的影響也不完全一致。

重要的是,人體不僅需要Ω-6同時也需要Ω-3。

Ω-3可以對抗炎症反應,也可以降低炎症相關疾病的風險。(37)而且人體對Ω-3和Ω-6的需求是有一定比例的。如果Ω-6的比例過高,那麼將會有損健康。

現代膳食中,Ω-6的最主要的來源是加工後的菜籽油和植物油,比如:大豆油、玉米油以及瓜子油。

縱觀人類的進化史,人類從未像現在一樣攝入如此多的Ω-6。這對機體來說是非自然的。

研究表明:用Ω-6脂肪酸替代多不飽和脂肪酸會增加心臟疾病風險。

因此,我們應當增加Ω-3脂肪酸的攝入,比如鱈魚肝油,同時要限制加工的菜籽油和植物油的比例。

概要:

①、人體對Ω-6和Ω-3脂肪酸的需求應當遵循一定的比例。

②、菜籽油或植物油中富含Ω-6脂肪酸,過度攝入會增加心臟疾病的風險。

9、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低碳飲食)是危險的

低碳飲食對目前常見的健康問題都有潛在的治療作用。

而低脂飲食基本上對這些疾病沒有積極的作用。

低碳飲食已被反覆驗證對健康有益,但被營養學家和媒體各種“汙名化”。

每項隨機對照研究都表明低碳飲食有以下好處:

比低脂飲食更具減肥作用,即便是低碳飲食者在隨意進食的情況下,結果依然如此。可以顯著地降低血壓。

相比低脂飲食,更具降低血糖和改善糖尿病症狀的作用。

增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的膽固醇)含量。

比低脂飲食更能降低甘油三酯含量。

可以改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不好的膽固醇)的性質,由小而緻密(很不好)的變為較大的低密度脂蛋白,這個過程是有益的。

低碳飲食更易堅持,可能是由於該飲食模式不限制能量攝入,而且低碳飲食者更不容易出現飢餓感。研究過程中,低碳飲食者中有更多的人堅持了下來。

很大一部分健康專業人員厚顏無恥地聲稱:從大眾健康角度出發,低碳飲食是危險的。從而繼續散播低脂飲食的信息,但其實這會對越來越多的人造成傷害。

概要:

①、低碳飲食是最健康、最簡單、最有效地減肥方式,也是最好的逆轉代謝病的辦法。

②、這是科學事實。

你吃對了嗎?有哪些主流的錯誤營養觀念?

10、糖類是不健康的,只是因為它們含有無營養價值的熱量(空卡)

誠然,相比於其他營養物質,糖類僅有卡路里,而缺乏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但這絕非糖類不健康的全部原因。

由於高果糖含量,糖類在機體內會迅速轉變成脂肪,並且引起代謝性疾病。

果糖經肝臟代謝後轉變為脂肪,然後以極低密度脂蛋白顆粒的形式分泌入血,這將導致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的升高。

該過程也會導致機體出現胰島素和瘦素抵抗,從而引起肥胖、代謝綜合徵以及糖尿病。

糖類通過不間斷地釋放生化信號來驅使人們進行覓食,從而導致肥胖。糖類幾乎是我們食譜中最差食物。

概要:

①、糖類的有害之處不僅僅在於他們含有空卡。

②、糖類會嚴重破壞機體的代謝,從而導致體重增加和其他嚴重的代謝疾病。

11、高脂飲食會讓你變胖

高脂飲食會讓人變胖——這幾乎是我們的一種直覺。

我們皮膚下聚集的物質就是脂肪,它可以讓我們看起來“白白胖胖”。因此,進食脂肪應該會給機體提供更多的脂肪。

但事實絕不是如此簡單。儘管每克脂肪所含卡路里要高於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但高脂飲食依然不會讓人變胖。

當然任何論斷都是在一定語境下才是正確的。如果你的食譜中既有高脂飲食、又有高碳飲食,那麼你肯定會變胖,但其中變胖並非由於脂肪。

事實上,你若想減脂,高脂飲食(同時低碳飲食)比低脂飲食更有效。

12、還有其他謊言麼?

以上十一條僅是營養謊言的冰山一角,仍有大量的誤區存在於我們的觀念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