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正霖:以學習英雄機組爲動力 不斷創造中國民航安全紀錄

以學習英雄機組為動力 不斷創造中國民航安全紀錄

——在中國民航英雄機組事蹟報告會上的講話

中國民用航空局黨組書記、局長 馮正霖

(2018年6月11日)

同志們:

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飛機在萬米高空突發駕駛艙右側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的緊急狀況。在此危急關頭,機組臨危不亂、果斷應對、正確處置,避免了一場災難的發生,確保了機上119名旅客和9名機組人員的安全,引起極大的社會反響。機組高超的技術水平、優良的職業素養和履險如夷的英雄行為,感動了無數人,鼓舞了無數人,大家紛紛為英雄機組點贊。

為此,民航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報請中央同意,決定對成功處置險情的川航3U8633航班機組和個人進行表彰,授予機組“中國民航英雄機組”稱號,授予劉傳健同志“中國民航英雄機長”稱號並享受省級勞動模範待遇。民航局按照《中國民用航空安全獎勵辦法》相關規定,決定給予機組其他成員立功嘉獎,並對在事件處置中表現突出的民航相關單位給予通報嘉獎。6月8日,民航局和四川省政府在成都聯合召開了表彰大會,對英雄機組和機長進行表彰。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英雄事蹟報告會,主要目的是在表彰獎勵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總結交流“5·14”特情處置成功經驗,號召全國民航幹部職工向英雄機組、英雄機長學習, 大力弘揚和踐行當代民航精神,始終堅守飛行安全底線,不斷夯實民航安全基礎,努力創造更長的航空安全週期。

剛才,董志毅同志宣讀了民航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表彰成功處置險情的川航3U8633航班機組和個人的決定》,王志清同志宣讀了民航局《關於嘉獎參與成功處置川航3U8633航班備降有關單位和個人的通報》,為獲得立功嘉獎的機組成員頒發了榮譽證書,劉傳健同志代表英雄機組作了事蹟報告。從劉傳健同志的報告中,我們看到了34分鐘備降過程驚心動魄的生死考驗,看到了勇當人民生命守護者的堅定信念,看到了敢於戰勝一切困難的過硬作風,看到了千錘百煉造就的精湛技術,看到了源於嚴格訓練的密切配合,看到了功成不居、不矜不伐的高尚情懷。川航3U8633英雄機組是上百萬民航生產一線員工中的傑出代表,他們的英雄壯舉再次證明了中國民航有一支政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關鍵時刻能夠信得過、靠得住、頂得上的優秀隊伍。在此,我代表民航局黨組對英雄機組致以崇高的敬意!

學習英雄機組的先進事蹟,要重點突出在三個方面:

一、學習英雄機組臨危不亂的無畏勇氣,切實把當代民航精神落實到每個員工上

“忠誠擔當的政治品格、嚴謹科學的專業精神、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敬業奉獻的職業操守”這一當代民航精神,是我們民航人共同的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這一精神蘊含於全體民航幹部職工,體現在每一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而當遇到重大任務或突發事件時,這一精神力量就會集中顯現出來。無論是2016年執行永暑礁新建機場試飛任務,還是今年4月15日成功處置國航CA1350航班脅持事件,民航幹部職工的行為表現都體現了當代民航精神的力量。這次川航3U8633英雄機組再次以實際行動,進一步生動詮釋了當代民航精神的內涵。

英雄機組臨危不亂的無畏勇氣體現了民航人忠誠擔當的政治品格。民航工作業務性強,政治敏感性更強。對於民航人而言,確保安全是最大的政治擔當,安全意識牢不牢、安全能力強不強是檢驗民航幹部職工是否忠誠、能否擔當的重要標準。川航英雄機組面對的飛機風擋玻璃高空爆裂脫落突發狀況,是極其罕見的危情險情,低溫缺氧可能致人迅速失去知覺,瞬時強風足以將人吸出艙外。在生死關頭,英雄機組沒有絲毫慌亂,而是立即手動接管飛機,穩住飛行姿態,這個接管的意識和動作就是擔當,他們擔當的是堅守安全第一的最高職責,反映的是忠於職守的政治品格;在生死關頭,他們第一反應是忠於職守,按照程序駕駛飛機緊急備降,這份鎮定和自信就是擔當,他們擔當的是機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體現出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意識。英雄機組臨危不亂的無畏勇氣體現了民航人嚴謹科學的專業精神。民航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行業,專業性強、崗位分工細,每個崗位上都要具備紮實的專業素養。平時工作是這樣,處置緊急突發事件更是如此。川航英雄機組面對危機,每一名成員都能堅守各自崗位,無論是飛機狀態操控還是安全高度保持,無論是緊急情況通報還是機組信息傳遞,無論是機組資源管理還是機上旅客組織疏散,每一個判斷、每一條指令、每一步操作都能按照手冊和預案執行,沉穩果斷、嚴謹科學,沒有一絲慌亂,沒有一個失誤,特別是責任機長的表現堪稱完美,正如《人民日報》時評文章所指出的“奇蹟時刻,是專業在閃光”。英雄機組臨危不亂的無畏勇氣體現了民航人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實現民航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民航各單位、各部門、各崗位、各環節間的密切協作,是確保民航安全高效運行的重要保障。特別是在應急處置過程中,要求信息傳遞及時準確,人員設備迅速到位,指揮決策果斷明確,時間要求精確到分秒,協同配合不能有絲毫偏差。在風擋玻璃脫落後,川航英雄機組面對的是難以想象的挑戰,右座副駕駛被強大的外洩氣流帶離座位,機長每一個操縱動作都很困難,巨大的噪聲導致機組無法進行有效的空地和駕駛艙語音交流。在此危機時刻,機組彼此之間高度信任、相互鼓勵、默契配合,責任機長專注于飛機操控;副駕駛艱難地回到座位上後,將ATC應答機編碼調到了7700;第二機長迅速進入駕駛艙,協助責任機長佩戴氧氣面罩,並使用左側手持話筒向空管發出了“MAYDAY”“客艙釋壓”等關鍵信息,同時堅持為責任機長和副駕駛揉搓肩膀和手臂,緩解寒冷帶來的不適,機組成員間這種默契與協作,是飛機成功備降的重要因素。英雄機組臨危不亂的無畏勇氣體現了民航人敬業奉獻的職業操守。敬業奉獻從來都是民航人職業道德的內在要求。在“5·14”特情處置過程中,川航英雄機組把民航人敬業奉獻的職業操守完美展示在了工作崗位上。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情況下,他們沒有一人表現驚慌,脫離自己的崗位;在環境極端惡劣的情況下,他們沒有一人不在工作狀態。即使是客艙乘務組的同志們,最年輕的不過20歲左右,在平時生活中還處在被人關心照顧的年齡,但一旦走上工作崗位,強烈的責任感使她們克服恐慌,沉著冷靜、訓練有素地開展客艙釋壓應急處置,自信而專業地穩定旅客情緒、安撫旅客,穩妥有序地組織旅客撤離疏散,保障了機上所有旅客的安全。

當代民航精神是全體民航人共同的寶貴精神財富,川航英雄機組的英雄事蹟又為這筆精神財富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增加了新的內涵和外延。我們要深入學習英雄機組臨危不亂的無畏勇氣,在全行業大力弘揚和踐行當代民航精神,要廣泛宣傳英雄機組的英雄事蹟,繼續推進當代民航精神進班組、進校園、進頭腦,使每一個崗位都成為展示當代民航精神的窗口,使每一個員工都成為當代民航精神的踐行者和傳播者,真正把當代民航精神轉化成推動民航強國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

二、學習英雄機組勤學苦練的執著追求,切實把“三基”建設要求落實到每個崗位上

“抓基層、打基礎、苦練基本功”是確保民航安全的重要基石。“5·14”事件的成功處置絕非偶然,而是民航系統多年來高度重視“三基”建設的結果,是英雄機組平時注重團隊建設、強化規章意識、堅持崗位勤學苦練的結果。

抓基層重在抓好基層班組建設。班組是民航安全生產最基層的組織,只有把班組建設抓起來,基層的戰鬥力才能強起來。川航3U8633機組之所以能夠成為一支英雄機組,得益於他們本身就是一個優秀班組,責任機長劉傳健同志既是一名優秀的飛行骨幹,也是一名資深飛行教員,帶出了一批技術精湛、作風過硬的飛行團隊,第二機長很早就與他多次搭檔飛行,副駕駛又是他帶飛的學員,他們在日常工作中通過長期的“傳、幫、帶”,早已形成默契配合,是一個關鍵時刻能夠充分調動發揮每一名班組成員作用的成熟班組,這是一個我們抓基層班組建設的模範班組。打基礎重在養成嚴格按章運行、按章操作的工作習慣。規章制度是民航安全生產的行動指南,是工作經驗和事故教訓的結晶。為了應對高高原運行存在的風險,民航局制定了一系列規章標準,對參與高高原運行的飛機性能、機組資質、日常訓練和航線運行都提出嚴格要求,川航也將相關要求落實到公司運行手冊之中,從“5·14”事件的階段性調查來看,英雄機組都經過了嚴格的培養訓練,都具備合格的高等級飛行資質,都保持著良好的飛行紀錄,都具有較為豐富的飛行經驗,特別是責任機長劉傳健同志,更是有著近14000小時的安全飛行紀錄。英雄機組具有按章運行、按章操作的良好習慣,每一個航班都嚴格按照規章手冊飛行,不存一絲僥倖心理。在“5·14”事件處置過程的每一個環節,英雄機組都是按照手冊和程序進行操作的。苦練基本功重在提升各關鍵崗位專業人員的資質能力。“若不苦練基本功,基層基礎一場空”,抓基層、打基礎都要從苦練基本功做起。面對突發情況,英雄機長劉傳健同志能夠迅速作出判斷,立刻作出決定,及時手動操控穩住飛機,這是他長期勤學苦練、日積月累所形成的紮實、精湛飛行技術在關鍵時刻的自然反應。從事飛行工作27年來,他始終堅持系統學習各種飛行知識,幾乎把飛行之外的所有業餘時間,都用在了對飛行理論和飛行技術的刻苦鑽研上,並經常同其他機長切磋交流飛行心得和技術;他對飛行事業的追求,並不是單純停留在對飛行技能的掌握上,而是努力追求做一個有“思想”的飛行專家,在苦練基本技能的同時,他更注重從理論層面加深對飛行程序、飛機性能、飛行規則等方面的理解。正因如此,他在應對特殊情況時,才能更加自信、更加自如、更有把握,才能真正駕馭各種複雜情況,確保飛行安全。

當前,民航各單位在抓基層、打基礎、苦練基本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依然存在許多薄弱環節。“三基”建設永遠在路上,我們要學習英雄機組勤學苦練的執著追求,繼續把安全教育到班組、手冊執行到班組、風險防控到班組、技能培訓到班組的“四到”要求,進一步抓牢抓細抓實,特別是要在專業技術隊伍中培育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形成“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濃厚氛圍,使“抓基層、打基礎、苦練基本功”的要求真正成為自覺、成為習慣。

三、學習英雄機組安不忘危的憂患意識,切實把應急能力建設落實到每個環節上

民航安全運行風險無處不在,應急處置是堅守飛行安全底線的最後一道關口。古人講得好:“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做到居安思危、常備不懈,才能正確應對、有效處置各類突發事件。

川航英雄機組在險情處置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出色表現:當險情發生時,機組在第一時間作出備降決定,在第一時間傳遞出備降成都的關鍵信息,在第一時間設置了應答機編碼7700,在第一時間執行了高原釋壓檢查單程序和動作,在第一時間改用手動駕駛,保持飛行姿態,直到安全落地。乘務組在第一時間終止餐飲服務,在第一時間執行釋壓處置程序,要求全體旅客戴上氧氣面罩。在這驚心動魄的34分鐘裡,整個機組在最艱難的時刻,所作出的每一個判斷、每一個決定、每一個行動都是正確的,經受了應急處置能力的最大考驗。

有人說,川航英雄機組完成了一次堪稱教科書般的特情應對。那麼,“教科書”是怎麼寫成的呢?答案就是簡單的四個字:有備無患。劉傳健同志具有紮實的飛行功底,對飛機的性能和狀況十分熟悉,對故障處置程序更是瞭如指掌;他還具備十分豐富的飛行經驗,在經過嚴格考核後他取得了執飛高高原航線的資質。當天執飛的航線他已飛了上百次,但對每次飛行,他和機組成員都像對待第一次飛行那樣,認真做好各項準備,對不同時間飛機所處的位置和情況都非常有把握;他接受過一系列有針對性的特情訓練,每一次飛行前都要進行特情處置準備,練就了處變不驚的心理素質和過硬的應急反應能力;他具有強烈的安不忘危的憂患意識,平時天天琢磨如何在各種特殊情況下確保飛行安全,格外關注、用心剖析特殊飛行事故發生的原因和應對的措施。正因為劉傳健同志平時就是這樣一個特情處置的有心人,所以面臨危機關頭,他能做到頭腦清醒、沉著冷靜,完成了中國民航史上一次“史詩級”的緊急備降飛行。

近年來,民航局始終高度重視應急處置能力建設,進一步健全了應急工作規章制度,理順了應急工作機制,完善了應急預案體系,民航應對各類突發事件能力有較大提高。在“5·14”事件應急處置中,西南空管局、成都雙流機場、民航西南局及其四川監管局等單位都在第一時間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做到了空中有險情、地面有響應,對保障川航3U8633航班成功備降,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也驗證了我國民航的應急處置工作的確在進步。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民航應急處置能力不足仍然是我們的短板,還存在管理職責邊界不清晰、預案體系建設不完善、應急資源備份不充足、應急保障隊伍不專業等問題,一些單位還沒有將應急能力建設擺上應有的位置,應急預案與實際運行脫節、應急演練只演不練等現象還比較突出。我們要學習英雄機組安不忘危的憂患意識,深入貫徹落實“一二三三四”新時期民航總體工作思路,做到居安思危、警鐘長鳴,按照“以人為本,預防為主,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的總體要求,認真落實提升民航應急能力建設改革任務,切實把應急能力建設落實到安全運行的每個環節,堅決守住飛行安全底線,確保飛行安全萬無一失。

同志們,截至今年5月底,我國運輸航空已實現連續安全飛行93個月6153萬小時,實現了歷史上最長的安全週期,這是廣大民航幹部職工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共同努力的結果。但是安全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我們今天在這裡表彰宣講川航英雄機組的英雄事蹟,就是一堂十分生動的安全教育課,就是一次安全生產從零開始的動員會,我們要像川航英雄機組那樣,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以零為起點,立足崗位、紮實工作,再創安全生產新佳績。

讓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向英雄機組學習,以英雄機組為榜樣,不斷攻堅克難,砥礪奮進,開拓創新,為實現“一加快,兩實現”的民航強國戰略目標作出應有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