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心鑄劍佑中華,他們爲飛彈設計「最強大腦」!

潜心铸剑佑中华,他们为导弹设计“最强大脑”!

有這樣一個黨支部。

他們,在承擔國家重大工程任務中,無愧於堅強的戰鬥堡壘,引導著全體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詮釋著對黨的忠誠;

他們,承擔了我國防禦導彈控制系統設計與試驗任務,是為導彈設計控制中樞“大腦”的航天人;

他們,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唯一連續兩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的單位、全國第一家以勞動模範名字命名的技術創新型研究室……

他們,研製生產的多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在我國建國35週年、50週年、60週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和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等閱兵式上精彩“亮劍”,揚軍威、壯國威,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防空實力和國防力量的日益強大。

他們,用實際行動書寫了一部航天黨員創新史,用創新標註了航天事業發展新高度,創造了我國眾多導彈武器的第一。

我國第一型地空導彈武器控制系統;

我國第一型低空、超低空防空導彈武器控制系統;

我國第一型中高空、中遠程防空導彈武器控制系統;

我國新一代防禦導彈武器控制系統;

他們,就是為祖國國防事業潛心鑄劍的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部張奕群研究室黨支部。

1創新擔當引領發展 只爭朝夕鑄劍

我國的航天之父錢學森錢老曾經說過:沒有控制系統就不叫導彈。

而張奕群研究室的職責,就是給導彈設計控制中樞,打造導彈的最強“大腦”。而為了讓導彈更加“聰明敏捷”,他們奮進在白天黑夜,他們戰鬥在大漠海疆,他們在崎嶇的漫漫長路上默默地拼搏前行。

60年來,他們團結協作,創新創業,突破和掌握了多項國際尖端的核心關鍵技術,參與設計研發了多型防禦導彈武器裝備,是御佑中華最可信賴的力量。

潜心铸剑佑中华,他们为导弹设计“最强大脑”!

新一代防禦導彈,其研製難度之高,世界上僅少數國家能夠掌握。其中,對控制系統的要求,幾乎可以用殘酷來形容。

“千里之外穿針引線”,這聽起來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張奕群研究室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關,比這個有過之而無不及。

殘酷的需求只能通過不斷創新來實現,而創新正是張奕群研究室獲得成功的基礎,在科研生產創新的實踐中,共產黨員率先垂範,卻是多年來該室持續成功的“基因密碼”。

“對我們工作來說,就是要把不可能實現的東西變成現實。”張奕群研究室原主任、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部副主任王蒙一表示。

於是,這支平均年齡不到32歲、黨員人數比例接近70%的創新團隊,向著制導控制技術的難關發起了挑戰。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黨員的身影。他們突破經典方法,吃透前沿理論,大膽顛覆性創新……只要能夠取得“一丁點”進步,他們就反覆地推導、計算、仿真、優化……他們總能找到“最優”方案,始終站在國內外製導控制技術領域的前列。

“新一代武器裝備的研製週期要求相比上一代產品壓縮了70%以上,必須在短時間內完成高質量的方案論證、技術設計和驗證工作,這樣才能降低研發成本、提升裝備質量,為用戶研發更多更好的武器裝備,也是我們落實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要求的最好體現”。張奕群研究室黨支部青年委員王曉東說。

面對這一要求,張奕群研究室的科研人員在某型號產品中創新性地應用了“知識工作的自動化”技術,革新了控制系統的設計手段,使設計週期由幾個月縮短為幾天,同時保證了設計品質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顯著提高了控制系統的設計效率和設計水平。

張奕群研究室積極響應國家“軍民深度融合”“雙創”的決策部署,依託自身深厚的控制系統研發經驗,積極拓展領域,孵化了無人機滅火系統、低成本控制艙、集群智能驗證平臺、運動測量設備等一系列具備良好市場前景的創新產品。

在創新創業的大潮中,該室一個個共產黨員勇於變革,勇於創新,如同一面面鮮紅的旗幟,帶領著廣大職工建功立業。

2逆流而上苦化甜 科研攻關立新功

張奕群研究室始終秉承“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核心價值觀,在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的指引下,牢記“科技強軍,航天報國”的歷史使命,以維護國家安全和人民福祉為己任,不圖名利,惟精惟誠,奮戰在我國防禦導彈武器系統建設的第一線。

該研究室科研團隊,心無旁騖,勇挑重擔。為攻克某關鍵技術,他們冒嚴寒,歷酷暑,從陽春三月到炎炎夏日,從朝陽初露到月明星稀,以嚴慎細實的工作態度日夜奮戰,為了一個關鍵技術參數,推演算法的草稿紙裝滿了整整兩大櫃子。

潜心铸剑佑中华,他们为导弹设计“最强大脑”!

“嚴慎細實”的航天工作作風在他們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甚至達到了“錙銖必較”的程度。

“拿數據說話”是他們的口頭禪,“細節決定成敗”是他們的工作態度,嚴把質量關,遇到問題深究機理、舉一反三,確保“一次成功,控制系統不出問題”是他們的責任和神聖使命。

因為他們知道,制導系統差之毫釐,導彈飛行謬以千里,“嚴慎細實”的航天作風,已經融入他們的血液和基因。

“曾經,我們為了查出某次測試過程中暴露出的數據異常原因,排查了100多個接口、獨自計算了上萬條彈道,進行了累計300多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歷遍所有可能性,最終找到了問題根源。”該研究室班組長趙明元表示。

據趙明元介紹,為了尋找6萬次才出現一次的異常現象,他們連續十個晝夜進行試驗,設計師輪流堅守崗位,直到取得滿意的結果

新技術的終極考核是導彈飛行試驗成功。

“有一次,我們在草原上進行飛行試驗,導彈在高空爆炸,碎片散落在幾十平方公里的近一人多高的草叢中。為了找到碎片,定位失敗的原因,我們的試驗派出了黨員為主要成員的突擊隊,與基地官兵組成‘人牆’,整整尋找了六天,有的人膝蓋疼得幾乎移動不了腳步,但是試驗場就是戰場,輕傷不下火線的堅強信念支撐每個突擊隊員走到最後,終於找到了這個殘片,為後續問題的解決和飛行試驗的最終成功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趙明元表示。

堅韌、執著,不斷接近完美。新一代防禦導彈飛行試驗,終於獲得圓滿成功,為築牢國家安全基石再立新功。

3薪火傳承永不熄 航天大愛灑社會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張奕群研究室黨支部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引導廣大黨員樹立“四個意識”,在發展歷練中,該支部摸索出了“四位一體”崗位成才體系,打造了“領軍型、專家型、潛力型”三級人才梯隊,先後培養出了以全國勞動模範、中國經濟女性年度創新人物,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中國當代發明家、中央企業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員工標兵,國防科工委突出貢獻專家、北京市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首屆感動航天科工人物和感動海淀十大人物等為代表的一個又一個航天精英人才。

而這些科研精英同時也傳承著“勇於創新、勤於學習、善於攻關、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在築牢國土安全基石的同時,積極回報社會,履行著航天人的社會責任:

組建“愛心車隊”,開進太陽村、兒童希望之家、培智學校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組建“科普宣講團”,走進打工子弟小學課堂,推廣航天科普知識,傳播航天文化……

潜心铸剑佑中华,他们为导弹设计“最强大脑”!

2017年國慶前夕,張奕群研究室黨支部以群像的形式驚豔亮相“黨員idol”公益廣告,在北京各地鐵站和高鐵同步上線。在浩瀚的星空下,身著白色試驗服的他們,背靠壯麗河山,以航天人的責任與擔當,自信、驕傲地為祖國母親點贊。在祖國母親68週歲華誕之際,他們以“嚴慎細實”的航天作風,“細節決定成敗”的工作態度獻禮祖國,為祖國母親送上生日祝福。大言稀聲,大象無形。這些志願活動對外傳遞、釋放了滿滿的正能量,彰顯了共產黨員的使命與擔當。

黨的十九大以來,在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砥礪奮進、開拓進取,開啟復興道路的新徵程。展望未來宏偉藍圖,催人奮進!

在這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張奕群研究室將緊密結合自身,把榜樣力量轉化為廣大員工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創造創效的強大動力,精心組織、周密部署、注重實效,以更高的標準、更飽滿的熱情、更無畏的鬥志,建設先進性、戰略性航天工程,在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征程中集智攻關、勇於創新,為航天夢、強軍夢、中國夢的早日實現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 ✎ 央視網

校對 ✎ 簪子

監製鄭貴來

潜心铸剑佑中华,他们为导弹设计“最强大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