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背倚鐘山,懷抱大江,十朝都會,人傑地靈

南京,背倚鐘山,懷抱大江,十朝都會,人傑地靈

【總則】南京,簡稱寧,是江蘇省省會,副省級城市,全省政治、經濟、科教和文化中心,是國務院確定的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南京地處中國沿海開放地帶與長江流域開發地帶的交匯部,是長三角經濟核心區的重要區域中心城市,是國家重要的綜合性交通樞紐和通信樞紐城市。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美譽,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厚重,各類遺存眾多,歷史名人輩出,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黃河文明與長江文明的交匯地。

南京是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通訊樞紐,建立了全方位、立體化、大運量的交通運輸網絡,鐵路、公路、水運、空運、管道五種運輸方式齊全,高鐵南京南站是亞洲地區最大的鐵路樞紐中心,擁有現代化的通訊體系。南京是全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生產基地。經過多年的發展,南京已形成電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車製造、鋼鐵為支柱,以軟件和服務外包、智能電網、風電光伏、軌道交通等新興產業為支撐,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南京位列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第5名,是國際上看好的21世紀亞洲環太平洋地區最具發展前景的城市之一。

南京是一座充滿魅力、充滿活力、充滿潛力的現代化城市,先後榮獲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聯合國人居特別榮譽獎、聯合國國際花園城市金獎、全國首家軟件名城等稱號。南京已被國家確定為全國唯一的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創新型城市試點城市、三網融合試點城市,南京正在全力打造泛長三角地區承東啟西的門戶城市、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性人文綠都。

南京,背倚鐘山,懷抱大江,十朝都會,人傑地靈

【地理位置】 南京市位於長江下游中部富庶地區,江蘇省西南部。市域地理座標為北緯31°14′~32°37′、東經118°22′~119°14′。南京市跨江而居,北連遼闊的江淮平原,東接富饒的長江三角洲,市區東倚鐘山,山高海拔448.9米,恰似龍蟠,氣勢雄偉;西傍長江天塹,大江從西南滾滾奔騰而來,向東北滔滔而去,下關江面最窄處有1公里多,流經南京段長約95公里,浩蕩磅礴,萬噸海輪可終年通航,市區距長江入海口347公里。

南京,背倚鐘山,懷抱大江,十朝都會,人傑地靈

【歷史前言】 南京一帶在100-12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 ,35-60多萬年前就有猿人在南京地域生活,湯山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了南京猿人化石,是截至2010年已發現最早的南京的人類生活遺蹟。南京猿人化石的出土,是中國古人類研究及舊石器時代考古領域具有世界意義的重大發現。同一化石點發現兩個人種,全世界僅有南京一處。這不僅讓“南京猿人洞”成了全球唯一的同一化石點發現兩個人種的地方,也為人類多地起源論提供了有力依據,中國人並非起源於非洲。

約7000-8000年前,出現了以北陰陽營文化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原始村落,今棲霞地區已有農業文明產生。 在市中心的鼓樓崗北陰陽營、江寧區陶吳鄉咎廟等地,發現200多處6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出土大量的陶器和石、骨製成的生活用具。3000年前,秦淮河流域出現了密集的原始聚落,被稱為湖熟文化。春秋戰國時,在這些聚落的基礎上形成了南京地區最早的城邑。

3100年前,南京是西周周章的封地。公元前571年,楚國在今六合已設有棠邑,置棠邑大夫,是南京有歷史記載的最早的地方建置,也是南京建城的開始,至2018年已有2589年。春秋末年,吳王夫差在今朝天宮一帶築冶城,開辦冶鑄銅器的手工業作坊。公元前473年,越國滅吳後,范蠡在今中華門外的長幹裡築越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於石頭城築金陵邑,金陵之名源於此。

229年,吳大帝孫權在此建都,改秣陵為建業。此後,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均相繼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稱,今南京圖書館和六朝博物館下均保留有建康城遺址。六朝時期的建康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達百萬,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衣冠南渡使漢民族在南京保存了華夏文化之正朔。六朝南京城和羅馬城並稱為“世界古典文明兩大中心”,以建康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類歷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六朝建康城在中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首開都城中軸對稱佈局的先例,其平面佈局、建築形制對後世影響深遠,並深刻影響到東亞各國。六朝皇宮臺城,為北魏都城以及東亞各國爭相效仿,上承秦漢下啟隋唐,深遠影響了後世都城建設的形制。

隋唐兩代,南京受到北方刻意貶抑,但地理上的優勢使這一地區的經濟、文化不斷髮展強大。李白、劉禹錫、杜牧、李商隱等詩人都在這裡生活、遊覽過。

唐亡後,南唐定都金陵,並擴建城邑。北方中國戰火不斷,而自楊吳始,70多年境內沒有發生大的戰爭。秦淮河兩岸集市雲集,經濟繁榮伴隨著文化的發達,詩詞、書畫都開一代之風。

宋元時期的金陵是東南地區的經濟重鎮,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3次以宰相之位擔任江寧知府,並定居、終老在此。1129年,宋高宗趙構改江寧府為建康府,作為行都,為江南東路首府。1138年定建康為留都。南宋名將岳飛曾在南京牛首山一帶大敗金兵,並有抗金故壘遺存。

元代時改為集慶路,城內設有東、西織染局,組織絲織品大量生產,專業工匠有6000多戶,南京雲錦成為元代皇家御用品,南京成為江南地區紡織業中心。

南京,背倚鐘山,懷抱大江,十朝都會,人傑地靈

1356年,朱元璋攻佔集慶,改為應天府。1368年建立明朝,以南京為京師,南京成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迎來歷史上的第二次高峰。明初京師總人口約70萬人,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修造歷時達27年的南京明城牆,是世界第一大城垣。雞籠山麓的國子監學生多達近萬人,還有日本、朝鮮、安南、琉球等國的留學生在此學習。1402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建文帝帝位,攻佔南京後稱帝,改元永樂。1421年,朱棣正式遷都北京,將南京改為留都,設南京六部等機構,行使雙京制,應天府(南京)和順天府(北京)合稱二京府。1430年,鄭和從南京龍江關(今下關)啟航,率領2.7萬餘官兵,駕駛寶船61艘,開始第七次遠航。1644年,明思宗朱由檢殉國後,同年五月朱由崧被四鎮擁立於南京,改元“弘光”,建立南明政權。1645年,清軍兵臨江南,攻陷南京後遂即廢除國都地位,改應天府為江寧府,成為江南省省府。南京成為統轄今江蘇(含上海)、安徽和江西三省軍民政務的兩江總督都署駐地。

1842年鴉片戰爭戰敗後,同年8月清政府在南京下關江面的英國軍艦“康華麗”號上籤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近代史由此開始。1853年太平軍攻克南京,建立太平天國,改稱天京,建都11年。

1911年12月29日,起義的17省代表在南京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建立。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1927年3月24日,國民革命軍北伐攻克南京。4月18日在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定南京為首都,同年置南京特別市。1930年改為院轄市(直轄市)。1927年至1937年定都南京的這十年被稱作中國的“黃金十年”,期間南京進行大規模的首都建設,奠定了南京現代城市發展的良好基礎。到1937年,南京城市人口增加到100萬以上,為中國六大城市之一。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在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40多天的大規模屠殺,史稱南京大屠殺。1945年9月9日9時,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受降儀式,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1946年5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攻佔南京,南京解放,成為建國初全國13個直轄市之一。1952年9月與蘇南、蘇北行政區合併,成立江蘇省;11月15日,南京改為省轄市。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南京由省轄市改為江蘇省省會。1994年2月,中央明確南京的行政級別為副省級。

舊稱:冶城、越城、石頭城、白下、江寧、丹陽、金陵、秣陵、建業、揚州、建鄴、建康、秦淮、升州(昇州)、蔣州、上元、集慶、應天、京師、南京、南都、天京、首都

別稱:龍盤虎踞(龍蟠虎踞)、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博愛之都、開明之城、江南佳麗地、鐘山風雨帝王城

建都朝代:東吳、東晉、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五代·楊吳(西都)、五代·南唐、南宋(行都)、明、南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

南京市現轄玄武、秦淮、建鄴、鼓樓、雨花臺、棲霞、江寧、浦口、六合、溧水、高淳11個區,共有87個街道、13個鎮。全市行政區域面積6587.02平方千米。

南京,背倚鐘山,懷抱大江,十朝都會,人傑地靈

【人口】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33.5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5萬人,增長0.79%。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85.89萬人,佔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82.29%,比上年提高0.29個百分點。在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90.4萬人,佔比10.85%;15—64歲人口644.09萬人,佔比77.27%;65歲及以上人口99.01萬人,佔比11.88%。全年常住人口出生率8.75‰,較上年下降0.8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5.05‰,較上年下降0.95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3.70‰,較上年提高0.15個千分點。2017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為680.6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88萬人,增長2.7%。

南京,背倚鐘山,懷抱大江,十朝都會,人傑地靈

【交通】公路:南京是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公路網密度居全國中心城市前列,截至2014年,南京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已達612.973公里,高速公路網密度達每百平方公里9.31公里,位居全國第一。以南京為中心,有寧滬、寧高、寧鎮、寧揚、寧滁、寧連、寧通、寧巢、寧合、寧洛、寧馬、寧宣、寧鹽、寧淮、寧蚌、寧常、寧杭等高等級公路呈放射狀通往江蘇省及周邊省市。其中,國家高速公路有G25長深高速(寧杭高速)、G36寧洛高速、G40滬陝高速(寧合高速)、G42滬蓉高速(滬寧高速)、G4211寧蕪高速(寧馬高速)和G2501南京繞城高速公路,國道有104國道、205國道、312國道和328國道。

鐵路:南京是連接華北、華東和華中鐵路交通的重要樞紐,國家東部地區鐵路交通樞紐中心,是國家四縱四橫鐵路格局中南北、東西幹線的重要交匯點,全國路網格局重要樞紐。南京主要火車站有南京站、南京南站、六合站、江浦站、仙林站、紫金山站、江寧站、江寧西站、溧水站、南京東站、南京客技站,另有新南京北站規劃中 。其中南京站是國家鐵路樞紐站、中國十大鐵路樞紐;南京南站是國家鐵道樞紐站、亞洲最大高鐵站;南京東站是華東地區最大的編組站、國家十五大路網性編組站;南京客技站是列車技術場站。

航空:南京是中國興辦民用航空最早的城市之一,先後共修建過13個機場。 南京第一座機場是國民政府於1912年建立的小營機場,後另選址於明故宮遺址建設機場。1931年4月,國民政府在大校機場建立了首個航空學校,3年後闢為軍民合用機場。1956年7月,南京民航遷往大校場機場。1997年7月,祿口機場啟用,大校機場保留為軍用機場。 2015年7月底,南京馬鞍國際機場建成投運,大校場機場整體搬遷至此。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是江蘇省和南京市的門戶機場 ,是國家主要幹線機場、一類航空口岸 ,華東地區的主要貨運機場,與上海虹橋機場、浦東機場互為備降機場,位列中國千萬級大型機場行列,是國家大型樞紐機場、中國航空貨物中心和快件集散中心,國家區域交通樞紐。截至2015年5月,已開通通往70多個國內主要城市、30多個國際地區城市的近150條航線。此外南京還有南京馬鞍國際機場(軍民合用)、土山機場(軍用機場)以及若航南京老山機場(中國首家民營直升機場)。

航運:南京是中國重要的航運中心 ,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 ,2011年港口城市空間價值居大陸第四 。早在三國時就擁有軍港和商港,東吳時期這裡已經“江道萬里,通涉五洲”;元代起是南糧北運起運港口之一;明代鄭和在南京港起錨,成為鄭和下西洋的基地港。 南京港是中國重要的主樞紐港和對外開放一類口岸 ,是華東地區及長江流域江海換裝、水陸中轉、貨物集散和對外開放的多功能江海型港口 ,長三角唯一實現集裝箱鐵路與水路無縫對接的港口。 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的建成,使南京港一躍成為最深入內陸的國際型深水海港,也是中國連結全球的江海轉運綜合樞紐。

南京,背倚鐘山,懷抱大江,十朝都會,人傑地靈

【教育】截至2017年,南京有普通中學232所,在校學生23.42萬人;中等職業學校24所,在校學生6.64萬人;普通小學349所,在校學生39.31萬人;幼兒園907所,在園幼兒23.57萬人,義務教育優質資源覆蓋率達92.24%。南京是中國高等教育資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國家三大高等教育中心 ,國家四大科研教育中心,科教綜合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居全國第三位 ,有仙林大學城、江寧大學城和浦口大學城三個大學城,擁有的國家重點學科居全國第三位,2009年被推選為“中國最具教育發展力城市” ,2011中國高等教育重鎮排行僅次京滬 。南京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61%,人均受教育超過14年,從南京走出的兩院院士近200人。

南京,背倚鐘山,懷抱大江,十朝都會,人傑地靈

【旅遊】南京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截至2017年,南京有世界文化遺產1項(9點)、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9處(103點)、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109處、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516處、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2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7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村)3個、A級景區56家,其中4A級以上景區23家,接待海內外旅遊者共12293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168.9億元,國際旅遊創匯收入7.6億美元。鐘山風景名勝區、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

南京,背倚鐘山,懷抱大江,十朝都會,人傑地靈

南京,背倚鐘山,懷抱大江,十朝都會,人傑地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