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徐州轉型發展啓示錄 五:用惠民實事傳導民生溫度

2017年12月12日至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徐州考察時指出:淮海戰役是小推車推出來的勝利。我們要好好回報人民,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河南省委十屆六次全會強調,從根本目的看,高質量發展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在新一輪高質量發展中,如何進一步謀劃和解決好民生問題?怎樣讓民生溫度伸手可觸?現在我們就把鏡頭交給前方記者,看看她的觀察。

記者 劉琳:我們來到了徐州市政務服務大廳,辦證、辦照、自助服務、綜合服務等功能一應俱全,“一站式服務“、”最多跑一次”,似乎和全國其他許多城市並沒有太多不同,可表象背後,徐州有著他們的“獨家秘笈”。

記者:你好,你是來辦理什麼業務的?

市民:你好我是來辦理門頭審批的。

記者:覺得方便嗎?還順利嗎?

市民:現在實行“不見面審批”,在家就可以網上填報資料,而且還可以免費的EMS快遞送到家。我今天正好處理點其它的事情,順道來取許可證。

網上辦、不見面,老百姓辦事之所以能像手機 “淘寶”一樣方便,就在於幾乎所有的政府服務項目都搬上了“政務雲”。但在去年年初這項改革剛啟動的時候,有一些單位以條件不具備為由,提出不進入“不見面審批”清單。

徐州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主任 閆海曙:

市委市政府的態度非常堅決,應進必進,“不見面審批”是原則,見面審批是例外,如果誰打報告(申請不進入),就約談誰。只要有利於企業和群眾的,我們就一定要把它辦成。

跑斷腿,磨破嘴,拷問的是黨委政府為人民服務的態度。以群眾的感受為標尺,來衡量行政改革成效,讓徐州全市“不見面審批”事項迅速突破一萬項,覆蓋率提高到90%以上,躍居江蘇省第一位。

正是因為有了這種“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的主動改革意識,徐州一大批政務服務改革探索“新”意十足。社區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把辦事大廳“辦”到了老百姓的家門口;基層協商民主自治會,激活了市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而遍地開花的居家養老日間照料中心成為眾多老年人的“幸福驛站”。這些直面痛點和難點的改革舉措,也讓河南來此考察、學習的人員深有感觸。

商丘市政務辦主任 李中須:設計理念特別值得我們學習。為民服務就得跟上互聯網的腳步,這就是一個典範。

南陽市政府副秘書長 蔣璞:意識上主動了,就會有主動改革、主動創新的辦法。

實現發展成果全民共享,讓農村居民的錢袋子持續鼓起來、精神生活富起來,也是徐州社會轉型的目標任務。

正在宣講十九大精神的,是賈汪區馬莊村村民自發組成的農民樂團和演出隊,像這樣自編自演的文藝節目已堅持了30年,成為馬莊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馬莊村農民樂團團長 孟輝:(現在)春節有春節晚會,夏天有乘涼晚會、納涼晚會,還有我們的元宵節(展演),等等一系列(活動)。使老百姓文化生活、文化氛圍這種東西更多了。

馬莊村以煤起家,老百姓率先富了口袋,但“賭博”等一些不良風氣也隨之而來。為了改掉壞風氣,老支書孟慶喜打起了文化牌,牽頭成立農民樂團,但樂團成立之初卻遭到了不少村民“帶不來糧食和票子”的質疑。

徐州市賈汪區馬莊村黨委書記 孟國棟:遇到了也是很多的坎坷,但是我們這個目標沒有變,不能讓群眾富了口袋窮了腦袋,光是經濟(發展),這不是社會主義新農村。

他山之石徐州轉型發展啟示錄 五:用惠民實事傳導民生溫度

鄉村振興,文化不能缺位,這也是多年來馬莊村黨支部始終不變的定位。尤其十八大之後,馬莊村堅持發掘村裡的文化資源,扶持起了生態旅遊、香包等文化產業。馬莊村也從資源枯竭型村莊轉型成文化旅遊村,年接待遊客超過600萬人次。

省級非遺傳承人 徐州市賈汪區馬莊村村民 王秀英:做好了,咱好出廠。我今年80了,我一定要好好做,還得幹下去。

記者:聽說你又帶動起來不少人轉型?

王秀英:光馬莊村就有200多人了。

如今在徐州市廣大農村,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正迅猛推進,鄉村文化的“一鎮一品”和“一村一品”正在形成。

從城市到農村,從富口袋、到富腦袋,老百姓滿滿的獲得感,讓徐州入選2017年“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徐州市民:

路也寬敞了,出來以後心情特別敞亮。

徐州市民:這些年通過我的鏡頭,也反映出來,人們臉上的笑容更多了。

徐州市民:太好了,我哪也不想去,就在這落根了。

徐州市委書記 周鐵根:這些年來徐州的老百姓他的自豪感明顯的增強、幸福感明顯的提升,我覺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們按照新的發展理念堅持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同時也是在廣大人們群眾的擁護理解支持之下我們也才幹成了這些事情。

民生指數是溫度計,能測量出我們發展的成果是否百姓共享,更能測量出黨員幹部對群眾的感情深淺。貫徹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建設出彩中原,歸根結底是要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下面我們來連線特約評論員楊禹,請他來談一談貫徹落實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我們如何從徐州的轉型發展經驗中,更好地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

他山之石徐州轉型發展啟示錄 五:用惠民實事傳導民生溫度

時事評論員 楊禹:對徐州的學習,能夠感受到,徐州所有的轉型的努力,最終它的成果,是落在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活裡,落在徐州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裡的。中原要更加出彩,最終一定是要讓中原廣大的老百姓,他的生活能夠增光添彩,而老百姓的身邊、他們的背後,是我們河南的黨政幹部這支隊伍,在未來的奮鬥當中要能夠更加出彩。我想這樣的向徐州的虛心學習,這就是一種思想解放的具體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