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這才叫騙子!

1.

春秋時期,晉國想滅虞、虢兩國,於是先是向虞國借道,滅了虢國,折返之時,一併將虞國也滅了……

這一經典案例,後被收錄於《三十六計》之中,也即我們所熟知的“假道伐虢”。此計之意是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滅乙,達到目的後,回過頭來連甲一起消滅,或者藉口向對方借道為名,行消滅對方之實。

民間故事:這才叫騙子!

讓人想不到的是,有人竟將此兵法要訣應用於行騙之上。

2.

早年,江西境內有一姓陳名慶的馬販子,時常販馬往南京承恩寺處賣,生意做得不小不大,畢竟販夫走卒。

某日,這陳慶花了不小的代價入手了一匹銀合寶馬,市價能值個四十兩銀子。而照舊,牽往老地方等待買家。在此需要補充的是,相傳二郎神的坐騎就是這銀合馬,成吉思汗的也是,因此可以想象此馬不凡。

民間故事:這才叫騙子!

這陳慶在承恩寺等待之時,有一衣著光鮮、舉止不凡的男子擎著一把大傘,往來觀察此馬,良久,才向陳慶問道:“馬怎麼賣”?

“四十兩”,陳慶答道。

華衣男子聽罷,表現出一副物超所值的樣子,但緊接著卻又蹙了一下眉,說道:“適巧今日出門未帶銀子,你看你能不能跟著我去家裡跑一趟,咱們籤個契約,我一併也將銀子付於你”。

陳慶觀此人衣著,覺得像個有錢的主,於是問道:“家住何處”?“在洪武門”,那男子答道……

陳慶思忖並不是很遠,於是也便答應了,讓那男子騎著銀合馬,自己另騎一匹,同往洪武門走去。

3.

走至半途,遇到一家賣綢緞的店鋪,此時,華衣男子忽然下馬,並向陳慶說道:“兄臺在此稍等片刻,我去買幾匹綢緞,很快就回”。臨進店,又將自己的傘遞於陳慶,示意幫忙拿一下。

民間故事:這才叫騙子!

陳慶也跟著下了馬,等候於門口,內心尚還竊喜:“看來這買賣是要做成了,這人一看就有錢,買綢緞買的這麼隨意,量還不小”……於是邊等邊時不時地向店裡張望一下。

店內的華衣男子,此時正在和綢緞店掌櫃砍價,他表現出一副很在行的樣子,表示緞子的價位高了,讓少價。店掌櫃自然不應,噴著唾沫星子、帶點著急的在強調著一分錢一分貨……

“你看這樣,我有一個朋友對綢緞很瞭解,你既然說你的貨好,那我能不能先拿一匹去讓我這個朋友瞧瞧,倘真如你所言,我多買幾匹便是”!華衣男子說道。

綢緞鋪掌櫃也有點被激將的意思,他當即說道:“好貨還怕人看”?

這時,華衣男子指了指在門口等待的陳慶,說道:“我的同夥和我的馬都在門口,讓他們先在這兒等,等鑑別完這匹緞子我就很快回來,這下你應該也放心吧”?

店鋪掌櫃向外瞭了一眼,見確如其所言,於是也就放心地讓其去了。

4.

誰料,華衣男子一去未回。

陳慶站在門外,左等右等,未見華衣男子再回來,這才意識到這貨是個騙子,於是,牽著馬準備離去。

但正要走之時,店鋪掌櫃衝了出來,急說:“你的同夥拿了我的緞子還沒回來,你怎麼就打算走了”?

陳慶一聽,當即懵逼,說道:“這特麼是什麼鬼?誰說他是我的同伴”?掌櫃一聽,急了,忙不迭地說道:“你裝什麼裝?方才那人拿了我的一匹緞子,說是一會兒就來,而你會在此等候,怎麼現在能離去呢”?!

陳慶這時更是意識到那華衣男子將自己也套在裡邊了,現在是有口說不清,但無論如何也不能背這口鍋。

兩人於是爭執不下。最後,店鋪老闆將陳慶告往官府。

而也好在這地方官看開了口子,明白了原委,於是判陳慶無罪,但店鋪掌櫃的那匹緞子,卻只能自己去消受了……

從官府出來的陳慶,依舊暗暗後怕,差一點自己也栽進去了。

民間故事:這才叫騙子!

文 / 起叔

圖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