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大學對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的影響

哥倫比亞大學位於美國紐約曼哈頓,創建於1754年,是美國曆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在二十世紀的上半葉,曾有許多中國留學生在此求學,因此,哥倫比亞大學對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的影響,還沒有任何一所歐美大學能出其右。

哥倫比亞大學對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的影響

哥倫比亞大學

正是從哥倫比亞大學走出的中國留學生群體,將哥倫比亞大學的現代教育思想帶到了中國,不但影響了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的定位,而且極大地影響了中國近代現代教育的蓬勃發展,那麼究竟有哪些早期留美學人是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的呢?在此僅盤點曾經擔任過中華民國大學校長者或對中國高等教育有重大影響者,與讀者一起分享,文章中所列人物排名不分先後,只是寫作本文時憑記憶隨機排序而已。

01郭秉文(1880—1969)江蘇江浦人,1914年獲得了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是中國學人中第一個獲得教育學博士的,其博士論文為《中國教育制度沿革史》,當為中國教育制度史上的開山之作, 1919年9月1日,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任命郭秉文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1921年9月,郭秉文出任國立東南大學校長。郭秉文是中國高等教育的先驅者之一,也是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最為活躍的教育家,在上世紀20年代,他曾連續三次作為中國政府的首席代表出席世界教育會議,並連續三次當選世界教育學會副會長。

02馬寅初

(1882—1982)浙江嵊縣人,馬寅初於1907年以優異成績從北洋大學堂畢業,被清政府保送至美國耶魯大學官費留學,並於1910年獲得耶魯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不久又考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其博士論文《紐約市財政》得到美國學術界的高度認可,於1914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馬寅初曾長期執教於中國高等教育界,也曾是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中唯一的經濟學家,曾出任浙江大學和北京大學校長。

03蔣夢麟(1886—1964)浙江餘姚人, 1917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哲學與教育學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為《中國教育原則之研究》。1919年,蔣夢麟在上海創刊並主編了《新教育》雜誌,其辦刊宗旨和目標是 “養成健全之個人,創造進化的社會”。蔣夢麟極力宣傳美國的現代教育理念,是促成了中國現代教育主導思想從模仿“日本模式”到效法“美國模式”的倡導者。蔣夢麟曾先後擔任浙江大學校長、國民政府教育部部長和北京大學校長,他對中國現代教育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

哥倫比亞大學對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的影響

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

04胡適(1891—1962)安徽績溪人,胡適是1910年第二批考取“庚子賠款”留美生,入美國康奈爾大學農學院學習農科,1915年考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攻讀哲學,師從導師約翰·杜威並受其影響, 1917年胡適從哥倫比亞大學碩士畢業,是北京大學最年輕的教授之一,併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先行者和領導者,曾出任過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和北京大學校長。

05任鴻雋(1886—1961)浙江湖州人,1904年曾參加過清朝最後一次科舉考試,獲得第三名,成為一名末代秀才。1906年4月考入“中國公學”高等預科讀書,與張奚若、楊杏佛、胡適等同學。1909年考入東京高等工業學校攻讀應用化學,中華民國成立時,任鴻雋放棄學業,擔任總統府秘書處秘書,為孫中山起草文稿並協助處理政務,後棄官從學。

1913年,任鴻雋進入康奈爾大學文理學院主修化學和物理學專業,後進入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繼續深造,最終在胡適的影響之下,在哥倫比亞大學安頓下來,於1918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碩士學位,曾出任四川大學校長。

任鴻雋是中國現代科學事業的倡導者和組織者,他所領導的科學救國運動與胡適倡導的白話文運動,被譽為是五四以來兩個最重大的科學與文化革新運動,任鴻雋以科學救國為宗旨,以極大的熱情和精力介紹和傳播西方科學的種類、科學起源、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讓封閉的中國瞭解開放的世界。

06歐遠懷(1893—1978)福建莆田人,1915年赴美留學,入西南大學學習,後考入哥倫比亞大學專攻教育心理學與教育行政學,1919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因其一生致力於教育事業,而被西南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歐遠懷曾任私立廈門大學教授、教育主任和總務長,是上海私立大夏大學的創始人之一,並曾長期擔任大夏大學副校長、校長,是中國教育史上傑出的教育家。

07楊蔭榆(1884—1938)江蘇無錫人,1907年進入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學習,1918年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學習並獲教育學碩士學位, 1924年2月被北洋政府教育部聘任為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她是史學界公認的中國第一位女性大學校長。

08陳裕光(1893—1989)浙江寧波人,1916年,陳裕光因學業優異被金陵大學堂選送赴美留學,不久轉入哥倫比亞大學深造,攻讀有機化學專業,於1922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1927年11月,陳裕光成為金陵大學第一任中國籍校長,任金陵大學校長達23年之久。他將自己的畢生精力奉獻給了金陵大學,為金陵大學建立了優良的校風,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使金陵大學成為國內外知名的高等學府。

09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縣人,1914年以總分第一名從金陵大學堂畢業赴美留學,入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師從杜威、孟祿等著名教育家研究現代教育,曾在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擔任教授、教導主任等職,以西方教育思想結合中國國情,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教育理論,崇尚科教興國思想,特別重視農村教育,1927年在南京創辦鄉村師範學校——曉莊學院,抗戰期間創辦育才學校,被譽為“人民的教育家”。

哥倫比亞大學對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的影響

陶行知雕像

10陳鶴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1914年夏從清華學校高等科畢業赴美留學,1917年畢業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同年考入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攻讀教育學和心理學,並於1919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他曾長期在南京高等學校、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執教,一生致力於兒童教育學和兒童心理學的教育和研究,是中國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

11馮友蘭(1895—1990)河南唐河人,1918年6月,馮友蘭從北京大學哲學門畢業,在其老師胡適建議之下,於1920年1月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攻讀哲學,師從著名哲學家杜威教授,馮友蘭用英文撰寫了一部《天人損益論》學術專著作為自己的博士論文,1924年12月,馮友蘭被哥倫比亞大學授予哲學博士學位。馮友蘭一生執教於中州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和北京大學,是中國哲學界的翹楚,其在哲學方面的傑出成就,至今無人能出其右。

12黎照寰(1888——1968)廣東南海人,少年時代曾就讀於廣州府中學堂和兩廣遊學預備科,1907年自費赴美國留學,先後獲得哈佛大學理學學士、紐約大學商學學士和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碩士、賓夕法尼亞大學政治學碩士等四個學位,可謂是文理兼通的全才,其學識非常淵博。1930年10月,黎照寰辭去國民政府鐵道部常務次長之職,專任鐵道部交通大學校長,由仕途轉入高等教育領域,並執掌交通大學達14年之久。黎照寰放棄仕途而專心致力於高等教育,這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是比較罕見的。

12朱經農(1887—1951)浙江浦江人,1904年赴日留學,曾參與創辦“中國公學”,1916年赴美入華盛頓大學學習,後轉入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攻讀教育學並獲碩士學位,被蔡元培聘為北京大學教育系教授,朱經農參與創辦了上海私立光華大學,並先後擔任過教授、教務長和校長等職務,朱經農還曾出任中國公學代理校長、齊魯大學校長,朱經農是一個從事高等教育和行政教育管理的行家裡手,他還曾出任許多教育行政職務,諸如湖南省教育廳廳長,國民政府教育部教育司司長、政務次長等職,尤其是曾以國立中央大學教育長的身份主持工作,因為蔣介石是兼任校長,因此朱經農實際上是履行國立中央大學校長之職責。

13楊振聲(1890—1956)山東蓬萊人,1915年考入北京大學國文系,“五四運動”期間,與傅斯年等人創辦《新潮》雜誌,1919年赴美留學,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教育學並獲博士學位,又入哈佛大學學習教育心理學,一生致力於教育事業,曾歷任武昌大學、北京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教授,並曾任清華大學教務長、文學院院長,1930年出任國立青島大學校長。

14張默君(1883—1965)湖南湘鄉人,1918年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教育,曾任紐約中國學生聯合會主席,1920年出任江蘇省第一女子師範學校校長,並以“真善美”為校訓,注重學生道德品格之修養和體格之鍛鍊,發起並推動“中國平民教育運動”,是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者之一。

15董澤(1888—1972)雲南雲龍人,1908年考取留日官費生,並在日本參加了中國同盟會,曾出任雲南軍督府秘書,深得時任軍都督蔡鍔賞識,在蔡鍔資助下,於1912年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及教育,1917年再度赴美留學,並於1920年取得碩士學位。1922年出任雲南東陸大學(雲南大學前身)第一任校長,仿效歐美高等教育和培養人才模式,1925年曾獲得“法蘭西科學院院士”稱號。

16華秀升(1895—1954)雲南通海人,1919年被清華學校保送赴美留學,曾入讀密蘇里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並獲得學士學位,後考入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專攻經濟學,並以《美國政府的三權分立》論文獲得碩士學位,曾長期在雲南東陸大學執教,並擔任教授兼文科主任、副校長和校長等職,還曾兼任高等師範學校校長、美術學校校長。

17趙太侔(1889—1968)山東益都人, 1914年考入北京大學外文系,1919年考取了留美官費生,並進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西洋文學,繼而又進入該校研究院專攻西洋戲劇,曾兩次出任國立山東大學校長,是一個聲望卓著的大學校長。

哥倫比亞大學對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的影響

山東大學校長趙太侔

18凌鴻勳(1894—1981)廣東番禹人,從小就天資聰穎,記憶力超群,1905年考入廣州府中學堂,1910年以粵省官費生成績第一名,考入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鐵路專科預科學習。1915年,凌鴻勳從更名為“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土木工程科畢業,因學習成績特別優異,經校長唐文治的推薦,被交通部派往美國橋樑公司實習,並在哥倫比亞大學進修鐵路工程。1924年12月,凌鴻勳出任“交通部南洋大學”校長,是當時中國最年輕的大學校長。

19羅家倫(1897—1969)浙江紹興人。1914年,考入上海復旦公學中學部就讀, 1917年考入北京大學文科,是“五四運動”學生領袖之一,“外爭主權,內懲國賊”這句著名的口號就出自羅家倫之手,1920年秋羅家倫被保送入普林斯頓大學研究院,不久又轉到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攻讀歷史與哲學,拜在美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杜威教授門下。1928年出任國立清華大學首任校長,1932年出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並執掌這所中國大學中系科設置最齊全、規模最大的大學達10年之久,抗戰之初,羅家倫將中央大學從南京完整地搬遷到重慶,為國家為民族保存了一所完整的國立大學,可謂是居功至偉。

20張仲魯(1895—1968)字廣輿,河南鞏縣人,1916年畢業於清華學校, 1918年入美國科羅拉多礦業大學採礦工程專業學習,又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深造並取得工學碩士學位。張仲魯曾先後出任福中礦務大學校長、中州大學教務長、清華大學秘書長、國立第五中山大學校長、省立河南大學校長、焦作工學院院長、國立中央大學總務長、國立河南大學校長等職,為中國高等教育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21劉湛恩(1896—1938)湖北陽新人,1915年,劉湛恩以優異成績從東吳大學醫預科畢業並獲得獎學金,入美國芝加哥大學魯絲醫學院攻讀醫學,由於受“教育救國”思想的影響下,決定棄醫從教,遂改入芝加哥大學教育系攻讀教育學並獲碩士學位,1918年,劉湛恩又考入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師從導師孟祿教授,當時孟祿教授正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院長,1922年,劉湛恩以《從孩子學習中最有興趣的科目考查出其日後應長期從事的專業》論文榮獲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任上海私立滬江大學校長。

哥倫比亞大學對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的影響

滬江大學校長劉湛恩

22張伯苓(1876—1951)天津人,1898年,清朝學部左侍郎嚴範孫在天津倡辦新學堂,延聘張伯苓主持嚴氏家塾,從此踏上了興師辦學之路。1904年春,嚴範孫籌備建立私立敬業中學堂,聘張伯苓為學堂監督(校長),張伯苓開始將精力投入到敬業中學堂的建設和發展之中。1907年,私立敬業中學堂改稱私立南開中學堂,嚴範孫和張伯苓成為南開中學堂的創始人,1917年秋,張伯苓入哥倫比亞大學,專題研究大學教育,他認為:“創辦高等教育乃國家發展之根本大計。”他這種以教育興國家之昌盛的理想和信念,在當時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1919年9月私立南開大學正式創立,張伯苓長期執掌南開大學,成為後人尊重和敬仰的教育家。

23鄭曉滄(1892—1979)浙江海寧人,1912年畢業於浙江高等學堂,1914年畢業於清華學校高等科,同年赴美留學,先後入讀威斯康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並獲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曾師承杜威教授,是杜威教育學派的傳承人,他不餘遺力倡導和推行杜威的教育思想,主張大學教育就是要培養既有品行又有學問的人才。鄭曉滄曾長期在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中央大學、浙江大學等大學執教,並出任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浙江大學教育系主任、師範學院院長、代理校長等。

24周炳琳(1892—1963)浙江台州人,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後升入法科經濟門,五四運動時期的活躍分子,曾出任全國學生聯合會秘書並編輯《全國學生聯合會日刊》,1920秋,與羅家倫、段錫朋、汪敬熙、康白情由著名實業家穆藕初資助赴美留學,1922年取得哥倫比亞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又轉入倫敦大學和巴黎大學深造。周炳琳曾長期出任北京大學和西南聯合大學法學院院長,抗戰爆發時,周炳琳出任國民政府教育部常務次長,在其建議和推動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西遷長沙和昆明,併成立了長沙臨時大學和西南聯合大學。

25凌冰(1891—1993)河南固始縣人,曾就讀南開學校、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先後入斯坦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克拉克大學學習,並獲克拉克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在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讀書時,擔任中國留學生會負責人。1919年被張伯苓聘為南開學校大學部首任主任,為南開物色和遴選了一批留美學者到校任教,可謂是南開大學創始人之一,凌冰還曾短暫出任河南第五中山大學校長。

26張彭春

(1892—1957)天津人,張伯苓胞弟,南開學校畢業,1910年考取第二屆“庚子賠款”赴美留學,入讀克拉克大學並獲文學學士學位,1915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文學碩士和教育學碩士學位,1922年獲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曾擔任南開學校專門部主任兼代理校長,1923年至1926年擔任清華學校教授兼教務長。

限於文章篇幅,不在列舉,根據有關統計,僅二十世紀上半葉,就有1000餘名中國留學生曾在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學習,這些留美學人學成歸國之後,大都進入中國教育界從事教育工作,對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近現代史上一些著名的教育家或大學校長也都產生於這些留美學人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