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傳身教 塑造教師的人格魅力

(本刊主編 方觀生 新會第一中學老師 鍾烙華)

編者按:百年大計,教育為先,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要發展教育,就要依靠一流的教師團隊,以教師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由於當前社會各種因素,使得大批優秀老教師相繼離開學校,青年教師儼然已經成為學校教學的頂樑柱。雖然如此,但是青年教師中的骨幹教師的數量仍然有限。為推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實現我國民族的偉大復興,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提升青年教師的專業水平,已成為當前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本刊主編方觀生(以下簡稱方主編)與江門市新會第一中學著名教師鍾烙華(以下簡稱鍾老師)的這場對話,對於青年教師的成長,就有很大的啟示作用。

鍾烙華,男,1969年8月出生,廣東省江門市新會人,1991年華南師範大學本科畢業,畢業後一直在江門市新會第一中學從事高中數學教學工作,數學科組長,中學數學高級教師。2010年被評為廣東省中小學特級教師;2004年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全國中小學優秀班主任、新會區十大傑出青年;2007年被授予江門市第四批優秀中青年專家和拔尖人才;2009年被評為江門市基礎教育系統名教師;2008年被聘為全國高考廣東省數學科高考命題人員;2012年擔任新會區高中數學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作為數學教師,培養了2003年高考廣東省數學單科狀元李德泉等一批尖子生,任教班的數學成績位居江門市各中學前列。作為班主任,協同科任教師,培養了1997年高考廣東省外語類總分狀元鄺怡等一批優秀學生。《“發展教學模式”的探討與實踐》《探討有效性的高三數學複習教學》《對數學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的探討與實踐》《探討高中數學課後作業的有效性》四篇論文獲廣東省優秀論文二等獎;《“發展教學模式”的探討與實踐》在《廣東教育》上發表;《巧用圓錐曲線定義解高考試題》《從2009年三角函數試題談備考策略》《充分運用三角函數性質,拓展2010年廣東高考三角函數試題》《含參數不等式恆成立問題》四篇論文在《廣東教育》(高中版)上發表。主持廣東省課題《高中新課程理念下培養學生數學素質的研究》一項,參與廣東省課題《培養學生數學實踐應用能力的研究》《學科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等四項。

一、談“好老師”的標準——兩點要求,提高能力

方主編:現在都在談論要加強教師培養,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在您的眼中,“好老師”是什麼樣的?

鍾老師:在我看來“好老師”的標準包括兩點:第一,傳道、授業、解惑能力強,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教育能力評價高。

作為一名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就是他的天職。家長們把孩子送到學校來,為的就是讓孩子學得知識,習得生存的本領和生活的技巧,所以我最不能原諒的就是作為一個老師,對於知識一知半解。教師只有掌握精深的專業知識,具備高尚的品德,才能以教書傳知,育人感人。俗話說得好,“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備有一桶水”。因此,在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方面,我從未鬆懈過。

第二,就是要言傳身教,用人格魅力影響、塑造學生的人格。我覺得一名教師在有豐富的學識的同時,還要有強大的人格魅力,不但能用自己的知識感染學生,而且要學會用自身的行為影響學生,做到言傳身教。真正的教育是潤物無聲的,是潛移默化的,絕不是照本宣科,或是強塞硬灌。當然,這就要對老師自身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了。

二、談影響至深的人——兩位老師,成就一生

方主編:在您的成長中,有哪些人、哪些事情對您影響至深?

鍾老師:這麼多年以來,影響我的人很多,但要說影響至深的人有兩位,一位是梁衛東老師,一位是黃錫寧老師。

梁衛東老師曾是新會一中的教導處主任、副校長、校長,廣東省首批正高級教師、廣東省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從1991年我進入新會一中工作到2010年梁校長退休共20年時間裡,我們有18年(除2001、2002年外)在同一年級工作,讓我有機會近距離學習榜樣。梁校長言傳身教,用淵博的學識激勵我深入鑽研提高業務能力,用高尚的人格影響我愛崗敬業。特別在1995年到1997年,梁校長與我同教文科班,我當班主任,在梁校長的直接指導下,我協同科任教師,實施揚長補短計劃,群策群力,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培養了1997年高考廣東省外語類總分狀元鄺怡。

黃錫寧老師曾是新會一中的數學科組長、教科室主任,1995年至1999年,黃主任帶我走上科研促教之路,他建議我鑽研列·符·贊科夫“教學與發展”的理論,指導我結合高中數學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開展公開課實踐。經過不斷修改和完善,我創建了“發展教學模式”改革課堂教學。“發展教學模式”教學程式:出示基本知識(內容)——觀察、分析遷移——解決“最近發展區”——編構發展的網絡——歸納領悟,形成能力。實驗論文《“發展教學模式”的探討與實踐》獲廣東省1999年優秀論文二等獎,並在《廣東教育》2003年第8期上發表。我任教2003屆的李德泉以900分獲廣東省數學單科狀元。

這兩位老師真的可以說使我獲益良多,在我的執教生涯裡也幸得有他們的指導和幫助。

三、談教師的成長之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方主編:能得到他人的幫助固然重要,但也離不開您自身的努力吧,有時候,個人成長的外部環境會很糟糕。教師身處這樣的環境之中,想要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往往要付出很多,我想您也是這樣過來的吧?

鍾老師:是的。

方主編:但不是所有的老師在遇到困難時,都能及時得到幫助,您想對這些苦苦掙扎的老師們說些什麼呢?

鍾老師:不忘初心。

方主編:不忘初心?

鍾老師:是的,不忘初心。教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雖然他與其他職業一樣都是職業,但是他是站在職業的至高點的,是一切之始然,這賦予了教師這份職業更神聖的使命感。我想大多數教師在選擇走上執教這條路時,心中都免不了有一番熱浪澎湃,都曾經為了這份職業的神聖而自豪過,那麼,就請不管遇到什麼,鮮花或掌聲,打擊或挫折,都要記得自己最初的樣子,最初的信念,繼續努力下去。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方主編: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很認同您的這句話。那麼,在您的教育生涯中,有哪些得失可以與同行分享?

鍾老師:在26年教育生涯中,我取得很多成績,也獲得不少榮譽。很多人認為“名師出高徒”,但我也認同“高徒成就名師”,如果不是在新會一中優秀集體裡,我也許會默默無聞。所以我認為能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方主編:成就別人的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因為成就別人也就是成就自己,幫助別人成長的同時,自己也在成長。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碰到“高原期”“瓶頸期”。您有過這樣的經歷嗎?您又是如何走出“高原期”“瓶頸期”?

鍾老師:人的一生怎麼可能一帆風順?就算再幸運的人,也會有“高原期”“瓶頸期”。記得最難的是在1991年到2003那幾年,那幾年的教師工資普遍偏低,待遇差,教師行業“跳槽”風盛行。很多老師都沒能堅持下去,有的去了私立學校,有的去了企業。再加上自己的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那段時間真的很難熬。有過埋怨,有過懷疑,但幸得有梁衛東校長這樣的好榜樣、好領導引領著,我很快就調整了自己,還是那四個字——不忘初心。

方主編:不忘初心,這不僅是您對現在年輕教師的告誡,也是您多年來的自我警醒。

鍾老師:是,一路走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四、談教師的理想生活——教書育人,勞逸結合

方主編:在您看來,理想的教師生活是怎樣的?您現在的狀況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

鍾老師: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以教書育人為己任,潛心教書是職責所在,也是幸福所在。但是教書育人也不是教師生活的全部,我還是希望教師能有自己的業餘愛好,平時多看看書,在週末與朋友打打球,鍛鍊鍛鍊身體。寒暑假與親人遠足旅遊,開闊視野,增進感情。這也基本是我現在的生活。

方主編:這點我很認同,不管是哪種職業,都要講究勞逸結合,不管是誰,在對自己工作負責的同時,還要對自己的家庭負責,更要對自己的健康負責。聽說您在平時很愛看書,如果您認同教師需要有一些“必讀書”,您會推薦哪些書?

鍾老師:《數學通報》《中學數學研究》《師道》等專業期刊能瞭解本學科教育前沿,關注教學動態。布魯納、贊可夫、布盧姆、蘇霍姆林斯基等人的教育教學理論書籍,能讓教學儘量避免“經驗主義”。我覺得可以多看看這些書。

五、談對青年教師的培養——虛心請教,肯學就好

方主編: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提升青年教師的專業水平,已成為當前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您看來,青年教師成長的途徑有哪些?

鍾老師:他們可以聽師傅的課,通過模仿、思考,儘快站穩講臺——參與各類型的公開課、賽課等活動,促使自己鑽研教學理論,開闊自己的視野——撰寫教學札記和論文,在反思中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最重要的是他們肯學。

方主編:最後,您對青年教師有什麼建議?

鍾老師:兩點。

第一,不忘初心,享受教書育人的快樂。

第二,虛心請教,發揮年輕人善於與學生溝通、精力充沛、學習能力強等優勢,站穩講臺。

方主編總結:大道理誰都懂,也得去教,但學生未必聽得進去。教師只有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用老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用自己的知識感染學生,成為學生人生髮展的導航人。名師成長之路沒有捷徑,教師要不忘初心,不斷增強教書育人的事業心和榮譽感,甘心為教育事業獻身,體現教師的人格魅力,受到學生的尊重,成為學生的榜樣,塑造教師的人格魅力。

本文已在《少男少女·教育管理》雜誌上公開發表,未經許可,不能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