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潮州市潮安區歸湖懷慈中學李卓彬老師

廣東省義務教育質量監測骨幹督學 周華章

李卓彬,潮州市潮安區歸湖懷慈中學教師,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潮安區名教師,潮州市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廣東省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名教師培養對象,曾獲“潮汕星河輝勇師表獎”以及“潮州市教書育人優秀教師”、“潮安縣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曾獲潮安區、潮州市教育教學成果獎一、二等獎,多篇論文獲省、市、縣區一等獎或在《語文教學通訊》《中學語文》等教育期刊發表。

記潮州市潮安區歸湖懷慈中學李卓彬老師

李卓彬是一名“布衣”教師,生於窮鄉僻壤的山水間,長於良田美竹的山水間。這注定了他與山水之間所結下的不解之緣。從當初的毛頭小夥到如今的不惑之年,李卓彬的二十載青春年華似宣紙暈墨般悄無聲息地滲化于山水間。

在他身上,沒有光彩炫目的耀人光環,亦沒有感天動地的轟轟烈烈;唯有一步又一步的丈量腳印,還有一日復一日的時光摺痕。他如同一隻飛蛾,循光疾進,義無反顧地撲向山水間的那一團烈火。他又如一隻鳴蟬,鼓足氣力,傾其所有,在山水間追求生命的精彩。

一、把青春撒在貧瘠的土地上

1998年,李卓彬初次上崗,來到潮安北部的一個深山小鎮——歸湖鎮。在這個不為人注目的小鎮,小村莊三三兩兩分佈在延綿的山腳下,如同農夫播種時不小心撒出畦外的零星餘粒。人們大多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墾耕生活,不少孩子也儼然是一個個“小閏土”,讀書反而成了副業。目睹彼時彼景,出身農民世家的李卓彬,熟視卻難以無睹。尤其是當看到石陂村北山坳裡幾戶人家的孩子,每天翻山越嶺,跋山涉水,徒步一個多小時來上學,他的心頭更是湧起一番難以言狀的滋味。他在心底對山水許下了諾言:生於斯,長於斯,奮鬥於斯,充盈於斯!

從此,青春正當時,在山水間奏起一曲嘆詠調。藍天下回旋著他與學生談古論今、吟詩誦詞的抑揚頓挫;草地畔響徹著他為學生加油喝彩、高呼低嘆的澎湃激情;山路上留下他們時而磕磕碰碰,時而大步流星的家訪腳印;小溪裡映照著他們或緬懷先烈,或野炊春郊的活動身影……即使山路難如蜀道,依舊初心不改欲上青天。他只知道,這些學生,一個都不能落下。

夢想是如此的美好,現實卻需要不斷地打磨。深山裡的學生,思維水平極為參差不齊,同一知識點,有的早就“輕舟已過萬重山”,更多的卻依然“白水繞東城”。針對此症,他打破了教學“齊步走”的模式,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層次的目標,課堂上儘量分層教學,立足整體,照顧個體。如此一來,既能把知識催生劑撒到每個學生身上,又能顧及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這種做法效果顯著,無論是測試成績,還是各種競賽,學生均屢獲佳績。李卓彬在任教翌年將此做法撰寫成教學論文《面向全體,尊重差異》,參加潮安縣中小學論文評比,意外地捧走一等獎的獎盃,隨後又在潮州市教育系統教研、科研論文評比中榮獲一等獎,並收編入《潮州市教育教學論文集》。他不禁欣喜若狂,乘勝追擊,又在潮州唯一的教育期刊《潮州教育》上發表兩篇論文。這些動作弄出來的聲響,無異於在僻靜、寧寂的湖面投下一塊石頭,打破了鄉村習慣性的沉寂,引起山巒間的一陣陣漣漪。24歲的李卓彬被評為潮安縣優秀教師、優秀基層團幹部,被聘為潮安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成員。

二、和山水有個精彩的約定

就在李卓彬嶄露頭角之際,當地教師也正掀起農村包圍城市的“出逃狂潮”。很多人勸他也加入這個行列中來,讓青春在廣闊的天地綻放得更加璀璨絢麗。出人意料的是,李卓彬並沒有順應潮流,而是選擇留下來腳踏硬地,貼地而行。在他看來,方寸之間有乾坤,鄉村的山水亦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只要胸中夢想之燈不熄,青春自可在山水間“凌絕頂”,也可在山水間“納百川”,何樂而不為?

堅守著這份信念,李卓彬不理會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不受制於外面的風雲如何變幻,只結緣此山中,仰止高山,安居陋室,取一瓢弱水,經營著那一畝三分地。家校兩地近三十公里路程的奔波,十年如一日,披星戴月,週而復始。2011年8月,李卓彬被評為潮州市教書育人優秀教師,此後又成為潮州市骨幹教師、廣東省骨幹教師。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峰巒隱能不示、含而不露,讓李卓彬有了教學的頓悟,撰寫出論文《語文課堂,呼喚低調的教師》,倡導把“顯擺”的機會讓給學生,讓學生品嚐到在課堂上“當家作主”的美妙滋味。這篇論文獲得廣東省教育學會2014年度學術論文一等獎。李卓彬應邀出席研討會,時任廣東省教育學會會長、原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劉達中在年度報告《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我的教育夢》中引述了他的論文觀點。水的精彩紛呈,又為李卓彬的教學帶來靈感,設計作文教學《一水一世界》獲得縣(區)一等獎、市二等獎。與山水相伴,與語文相依,李卓彬乾脆集結一些志同道合的同仁,以《“山水語文”的實踐與研究》為題做起課題研究來,並獲得廣東省教研院立項。課題研究成果獲得潮安區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潮州市第四屆普通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李卓彬先後應邀到廣東乳源瑤族自治縣民族實驗中學執教《遊山玩水賞〈醉翁亭記〉》開展示範帶學活動,赴浙江蕭山寧圍中學開辦《初中教材山水元素的專題研究》專題講座。在山水這片廣袤的天地裡,李卓彬經受了一次次教育理念的洗禮,攀登上一座又一座的高峰。

三、為名師走向成蝶的破繭路

2013年底,潮安縣撤縣設區,山還是那山,水還是那水,行政區名稱的改變並沒有給李卓彬帶來困擾。直至有一天,潮州市教育局組織名師送教下鄉,當學生仰視名師所流露出的那種喜出望外而略微受寵若驚的神色,以及那掩飾不了的滿臉崇敬之情,卻又敬而遠之有意無意保持的距離感,給李卓彬帶來了極大的震撼,也使他處於惶恐不安之中,深憂自身的淺薄不堪承載學生夢想之厚重。李卓彬驀然發現: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他萌發了一個強烈的念想:山外的山究竟青成什麼樣子?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一看!此時,“名師”兩字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山的那邊散發著誘人的光彩,歸聚為一顆種子開始在李卓彬的心底深處生根發芽:哪怕所紮根的土壤再貧瘠,那怕踩著粗石陋土,我也要穩穩地、慢慢地、好好地成長!成長為山水間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引領著學生在課堂上“遊山玩水”。

2015年4月,廣東省中小學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開始遴選第二批名教師培養對象。這是一項不分配指標,面向全省範圍公平競爭的人才遴選活動。李卓彬提交了申報材料,隨後過關斬將,經區、市、省逐級選拔出線後,再赴廣州進行面試答辯,最終在強手如林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全省八名初中語文名教師培養對象中的一員。在培訓期間,他先後紮營廣州、東莞、杭州、北京等地,師從馮善亮、桑志軍、黃淑琴、黃宏偉、吳丹青等教育大家,窺睹了李希貴、閆德明、黃甫全、楚雲、倪崗等教育名家之燁然神采,貪婪地汲取,內化,醞釀,提升,新生……韓江,珠江,西子湖,走一步,再走一步,為“名師”那一道風景線,更為那還未能分享到風景線的孩子們!

青春是一團火,熱情,激昂,不羈,猛烈,鮮活;山水是一首詩,含蓄,簡單,質樸,內斂,淡然。曾有人為此困惑:“水火難相容,你是如何說服脫韁的青春甘願棲息於孤寂的山水間?”李卓彬坦然一笑:“心中有夢,即可讓激情與淡然齊飛,締造青春共山水一色。”

迄今為止,李卓彬獲得四十多個縣(區)級以上獎項,其中10個是省、市、縣(區)的教學類一等獎,在《語文教學通訊》《中學語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師道》等ISSN教育期刊上發表了多篇教學論文,主講了十多場縣(區)級以上公開課或專題講座,主持或參加了5個省、市級以上課題,2016年獲得粵東地區教育界最高榮譽——潮汕星河輝勇師表獎,先進事蹟在潮安區教育期刊《潮安教育》上報道,2017年獲評為第三屆潮安區教育系統名教師。

如今,李卓彬依舊行走於韓江東岸潮安北麓的山水之間。他深諳,青春易逝,但有山水相伴,則無悔青春,且永葆青春。他已經向青草更深處漫溯,獲邀為多個區級課題的指導專家;在4月中旬廣東教育廳組織的送教進鄉村活動中,他又榮獲項目辦公室特邀,赴河源市東源縣開課講學。2017年,李卓彬先是被市教育局遴選為潮州市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目前又經過潮州市組織部層層篩選,評選為潮州市拔尖人才考察對象。兩者皆須承擔起以“師帶徒”的形式培養潮州市學科帶頭人的重任。對他來說,這既是一種榮耀,但更多的是意味著又將迎來一座新的高峰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