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的中国人,算是种姓制度中的什么种姓?高种姓还是低种姓?

印度种姓制度,从三千多年前北方雅利安人入侵创立,到如今已经深入到了印度社会的方方面面,即便1947年印度立法将其废掉,但在民间依然广泛存在着。虽然说种姓制度只是印度教徒内部的一种阶层划分,但因为90%以上的印度人都是印度教徒,所以其它教派信徒和印度的外来移民也受其影响,被印度人潜意识的划分成不同的种姓阶层中。

在印度的中国人,算是种姓制度中的什么种姓?高种姓还是低种姓?

现在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很多中国公司去印度建设工厂、开展业务,每年有几十上百万的中国人要去印度,那么在印度的中国人,相对于他们的什么种姓呢?

在印度的中国人,算是种姓制度中的什么种姓?高种姓还是低种姓?

首先看一下印度都有什么种姓?印度种姓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婆罗门,是印度教的僧侣贵族,人数最少;第二种是刹帝利,是俗世的统治者,即国王和贵族们,他们拥有军队和官府;第三种是吠舍,就是普通的雅利安人,一般是从事农业、畜牧、手工业、商业等生产事业的平民;第四种是首陀罗,他们属于被征服的印度本土土著,属于非雅利安人种,大多是仆人和雇工、工匠等。

在印度的中国人,算是种姓制度中的什么种姓?高种姓还是低种姓?

这四种种姓中,前两者婆罗门和刹帝利为高种姓,第三层吠舍为平民种姓,只有第四种首陀罗是低种姓,负责供养、侍奉以上三个种姓,是四大种姓中人口最多的。其实印度教中还有一个阶层,即“贱民”,它是被种姓制度排除在外的最底层人民,是所谓不洁净的存在。

最早在印度的中国人,应该是古时候被派过去的使者或去那里经商的商人,据两千年前印度孔雀王朝时期所修订的法律《摩奴法典》规定:“曾经侵入印度的波斯人、希腊人、塞种人,与印度有交往关系的中国人,全部列为刹帝利种姓。”“这些外族被列为杂种姓,又因为他们不信婆罗门教,所以称之为堕落的刹帝利种姓。”所以那时候的中国人在印度属于高种姓人群,如唐朝的王玄策。

从19世纪末期到二战期间,有些客家人、一战劳工以及二战时的远征军士兵们移民去了印度讨生活,他们大都以从事皮革制作,制酱,牙医、餐馆等工作,属于手工业者,被印度人看做是第三种姓“吠舍”。他们虽然属于吠舍,但也是遭受到一些歧视和刁难,如有些人必须每年交给印度政府一些钱来保持身份,有些人不能考取公务员等。所以这些人现在越来越多的移民去了别的国家。

现在在印度最多的就是去那边开工厂、做工程过去的中国人了,这些中国企业在印度属于外资,地位和财富相对较高,作为管理层的中国人就相当于第二种姓“刹帝利”,因为相对应的印度国内的大企业,绝大部分都是印度刹帝利们的产业。其实在印度还有一种极少数的中国人,就是嫁给印度人的中国女人,她们的丈夫大都是“刹帝利”或“吠舍”种姓的,所以她们也就归属于丈夫所在的种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