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各朝代流行过的酒令

春秋战国:投壶

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射礼,为宴饮而设的称为“燕射”。即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后来,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就用箭投酒壶代替。投壶产生于春秋前,盛行于战国。

投壶之壶口广腹大、颈细长,内盛小豆因圆滑且极富弹性,使所投之矢往往弹出。矢的形态为一头齐一头尖,光线愈暗距离愈远,则所用之矢愈长。“胜饮不胜者”,即胜方罚输方饮酒,并奏“狸首”乐。

讲堂 | 历史上各朝代流行过的酒令

《投壶赋》:“络绎联翩,爰爰兔发,翻翻隼隼,不盈不缩,应壶顺入。”

魏晋:流觞曲水

魏晋时,文人雅士整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游心翰墨,作流觞曲水之举。

所谓“流觞曲水”,是选择一风雅静僻所在,文人墨客按秩序安坐于潺潺流波之曲水边,一人置盛满酒的杯子于上流使其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饮之,作出诗来。

讲堂 | 历史上各朝代流行过的酒令

永和九年,王羲之与当朝名士41人于会稽山阴兰亭修禊,诗篇荟萃成集。王羲之笔走龙蛇,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

唐朝:藏钩射覆

当酒令发展到唐代时,形式丰富多彩,当时较盛行为“藏钩”“射覆”等几种。“藏钩”也称“送钩”,简便易行。即甲方将“钩”或藏于手中或匿于手外,握成拳状让乙方猜度,猜错罚酒。这好似“猜有无”一样。

讲堂 | 历史上各朝代流行过的酒令

《胜饮篇》中有:“唐皇甫嵩手势酒令,五指与手掌节指有名,通吁五指为五峰,则知豁拳之戏由来已久。”

射覆”是先分队,也叫“分曹”,先让一方暗暗覆物于器皿下让另一方猜。射就是猜或度量之意。

李商隐:“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讲堂 | 历史上各朝代流行过的酒令

唐代的酒令名目已经十分繁多,如有历日令、罨头令、瞻相令、巢云令、手势令、旗幡令、拆字令、不语令、急口令、四字令、言小字令、雅令、招手令、骰子令、鞍马令、抛打令等等,这些酒令汇总了社会上流行的许多游戏方式,这些游戏方式为酒令增添了很多的娱乐色彩。

唐代以后,酒令游戏仍然盛行不衰,其名目也越来越多。这些酒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猜射性的,它们或猜诗,或猜物,或猜拳,总之,它们都是以猜测某些东西的方式来决定胜负,然后进行赏赐或罚酒。

宋代

不但沿袭了酒令习俗,而且还丰富发展了酒令文化。单就记载介绍各种酒令的书就有《酒令丛钞》、《酒杜刍言》、《醉乡律令》、《嘉宾心令》、《小酒令》、《安雅堂酒令》、《西厢酒令》、《饮中八仙令》等。

王定保《唐摭言》载:“赵公令狐绹镇维扬,张祜,公因熟视祜,改令曰:‘上水船,风太急,帆下人,须好立。’祜答曰:‘上水船,船底破,好看客,莫依柁。’”

这是一种诗文类的行令方式。前人念一句酒令诗后,后人必须以相同的格式应对,否则便算输,必须罚酒。猜物类的酒令也叫做“猜枚”,玩时由行令的人拳中藏握一些小件物品,如棋子、瓜子、钱币、干果等等,供人猜测。有猜单双,猜颜色,猜数目等多种猜法,猜中者为胜,猜不中者为负,负者要罚酒。

明清:拧酒令儿

明清两朝流行的酒令当推“拧酒令儿”,即不倒翁。先拧着它旋转,一待停下后,不倒翁的脸朝着谁就罚谁饮酒,粤人称“酒令公仔”。

为此,俞平伯先生引《桐桥倚棹录》称其为“牙筹”。它是一种泥胎,苏州特产,一般为彩绘滑稽逗乐形象。

讲堂 | 历史上各朝代流行过的酒令

《红楼梦》:“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

酒令繁演到清代来,其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或投壶猜枚,或联诗对句,或拆字测签,或猜拳行令,经过一番“游戏”,最后由令官仲裁,输者或违令者必须“饮满一大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