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商業醫療保險時需要注意什麼?

用戶87313705340


選購醫療險別掉入“免賠”坑。

近日,安永與太保安聯健康險聯合發佈《中國商業健康險白皮書》顯示,去年健康險市場中疾病險佔比最高、增速最快,同比增長46.9%,佔比達到56.8%;其次就是醫療險,佔比達到32.3%,醫療險已經成為健康險市場的消費熱門。

大多數消費者在選擇醫療險時,一般都以產品的價格及保額作為主要考慮因素,對於產品的免賠額設置,以及後續的續保費率卻是知之甚少。為此,多名健康險專家在接受信息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消費者必須瞭解醫療險的投保要點,防止因疏忽大意而不幸踩“坑”。

低保費高保額的
醫療險真“划算”嗎?

記者瞭解到,市面上的醫療險產品,大部分只需要數百元的保費,就能獲得上百萬元的保障,性價比至高吸引了不少年輕消費者群體的關注。

比如說,某款較為火爆的"百萬醫療險"產品,投保人只要付出200元-300元的保費,就能獲得200萬元的一般疾病及意外醫療保險金和400萬元的重大疾病醫療保險金。針對重大疾病的治療,該產品還提供0免賠額的"福利",取消了1萬元的免賠額設置,如此高的性價比,讓不少消費者都為之動心,直言"不買就是虧了"。

但醫療險專家指出,這種從“保費與保額的槓桿比”來判斷產品價值的觀念,也間接造成了絕大多數消費者對醫療險的錯誤理解,包括認為“數百萬保額肯定用得到”“保額越高就肯定越好”“同等條件下買保額更高的”等。事實上卻並非如此,一般來說,保險公司為了防止賠付率過高,均會在產品中設置一定的“免賠額”,來進一步降低產品的賠付比例,進而減少公司的整體經營風險,

而市面上的醫療險產品,其免賠額設置一般為1萬元,對於投保人來說,高於1萬元的自付金額才可獲得保險公司的賠付,否則就還是要“自掏腰包”。根據中國政府網在今年5月發佈的官方數據,2018年1-3月,全國三級公立醫院人均住院費用為13196.1元,而二級公立醫院人均住院費用就為5950.0元。

若按照上述的住院治療費用標準,大部分消費者在三級或二級公立醫院住院治療,治療費用扣除社保報銷、免賠額以後,實際上自付比例往往不超過1萬元,因此,這些“高保額”對於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意義並不是太大。慧擇健康險商品運營負責人何麗表示,保額達到100萬元的產品已經能夠滿足絕大多數消費者的需求,一般來說擁有200萬元-300萬元的保額就已經相當足夠了。

免賠額是否包含醫保報銷部分?

那麼,1萬元的免賠額是否就肯定包含了社保報銷部分呢?業內專家表示並不一定。在這裡必須涉及到“相對免賠額”和“絕對免賠額”兩個概念。所謂的相對免賠額,即是指免賠額中包含醫保報銷部分,醫保報銷和免賠額中取高者扣減。當醫保報銷金額大於免賠額時,就減去醫保報銷金額,對剩下的進行理賠;而當醫保報銷金額小於免賠額時,就是減去免賠額後,再對剩下的進行理賠。

而所謂的絕對免賠額,即是不包含任何的醫保報銷部分,需要在醫保報銷完再減去免賠額,剩下的進行理賠。舉例來說,市民黃先生住院治療合共花費5萬元,其所買的醫療險免賠額為1萬元,醫保報銷金額為6000元,那麼在相對免賠額下黃先生可獲得的保險賠付為4萬元(5萬元-1萬元),而在絕對免賠額下黃先生可獲得的保險賠付為3.4萬元(5萬元-6000元-1萬元)。

通俗來說,在相對免賠額下,醫保報銷可以抵免部分免賠額,而在絕對免賠額下就不可以,無疑是相對免賠額下能夠獲得的賠付更多。但是為了降低整體賠付水平,目前的醫療險產品大多是採取絕對免賠額的賠付手法。

相對免賠額和絕對免賠額的賠付存在如此大的差異,那麼保險公司是否會把這兩個概念在產品說明頁面中充分呈現呢?這個也要按照不同的產品來作區分。

比如說泰康人壽推出的“泰康健康優享住院費用醫療保險”,其在產品頁面中就寫有“免賠額等於合同保險期間累計從其他途徑已獲得的住院醫療費用補償金額”,也就是採取相對免賠額進行賠付。另外一款“太平康裕醫療保險”,就在產品描述中寫有“保險公司對被保人實際發生的住院醫療費用扣除所得的補償和免賠額後的剩餘部分按照100%的給付比例進行給付”,就是採取絕對免賠額進行賠付。

不過,記者查閱多個網銷平臺的醫療險產品就發現,大部分產品對於免賠額的說明僅僅只是“設有1萬元的免賠額”,又或者“超過1萬部分100%賠付”等,並沒有對免賠額的賠付方式予以通俗的描述,又或是描述過於“行業化”和“專業化”,消費者需要進一步查閱案例說明,或者自主諮詢相關代理人才能瞭解具體的賠付方式。

免賠額是單次計算還是年度合算?

除了需要對免賠額的賠付方式(即賠付比例)進行充分注意以外,消費者還需要觀察這個免賠額是單次計算還是年度合算。一般來說,可以區分為“年免賠額1萬元”和“次免賠額1萬元”兩個概念。

所謂的“年免賠額1萬元”,即是一年看病所產生的總費用中,第一個1萬元是不能報銷的,超過1萬元的部分才歸入報銷範圍。而“次免賠額1萬元”,即是每一次醫療所產生的總費用之中,第一個1萬元是不能報銷的。毋庸置疑,對於廣大消費者來說,年免賠額這樣的設置更為划算。

記者查閱目前熱銷的多款醫療險發現,免賠額的計算方式一般會在產品頁面中體現,如說平安健康險的“平安e生保”,其在互聯網平臺的產品購買頁面中,就清楚註明“年免賠額為1萬元”。不過仍有少部分產品未予說明,比如泰康在線的這款“孝心寶老年癌症醫療險”,其在互聯網平臺的產品頁面中就僅寫了“1萬免賠”,消費者需要進一步查看“投保須知”才能獲知這1萬元免賠額的計算方式。

“不過,除了在產品頁面有所呈現以外,保險公司也會根據不同的渠道告知消費者免賠額的計算方式,比如說電話回訪、線下講解等。行業正在不斷優化履行告知義務的方式,新科技的運用將成為打通保險公司與消費者之間橋樑的關鍵,這些新科技就包括了移動互聯網、機器人、人工智能等等”,安永大中華區金融服務諮詢合夥人忻怡對記者表示。

續保年限延長
並不等於就比較划算

目前,醫療險的續保年限是一個比一個長,“可連續續保至75歲、80歲甚至100歲”……很多消費者都會誤以為,保險公司放寬續保年限,投保人就可以以同樣低或相對低的價格續保,於是紛紛為家中父母或長輩趕在最高投保年齡前購買一份醫療險,以此表達“孝心”,沒想到過沒多久就踩“坑”了。

市民鍾小姐對記者表示:“本來我想著趕在父親65歲前為其購買一份醫療險(65歲是最高投保年齡),保費才1000多元,可以獲得幾百萬元的住院醫療保障,就沒有想太多買下來了。殊不知今年續保卻被告知保費翻了幾倍多,漲至3000多元。這下就有點猶豫了,再過幾年保費若又翻幾倍,到時就不知道該不該續保了。”

鍾小姐遇到的情況也是絕大多數消費者遇到的情況。“‘可連續續保’並不等同於‘保證續保’,在可連續續保的情況下,保險費率是會浮動的,而在保證續保的情況下,產品的責任和費率都不會改變”,何麗指出,一般來說,保險公司會按照投保年齡段的不同,來設置不同梯度的保險費率,包含首年費率和續保費率,通常每5年為一個費率變化梯度,但有些產品在過了65歲以後,續保費率會成倍數增加,有的甚至會過萬元。

比如說某公司的一款醫療保險,其在51-55歲的首年費率僅為1793元,而同年齡段的續保費率也變化不大,為1845元,但當投保人達到61-65歲這個年齡段,且該產品並未停售的情況下,其續保費率就變為3041元,而到了71-75歲這個年齡段,續保費率更漲至5824元,足足翻了兩倍。若為家中兩老投保,則每年保費就合計超過萬元,這讓不少子女都頗感壓力。

對此,何麗建議,隨著市面上開始出現一些短期內“保證續保”的醫療險,比如說5年保證續保、6年保證續保的醫療險產品,產品在5年內不會發生停售影響續保、續保價格不斷上漲的問題,消費者可以選購此類產品為父母增添了一份較為長期的醫療保障。


大洋網


購買商業保險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考慮自己的收入與支出問題,要真正想好自己需要購買的險種以及價格,我身邊有的很多人都是第一年保費交完,第二年就開始覺得有壓力了,保險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的東西所以一定不要頭腦一熱購買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東西,一般保險業有個雙10法則,就是自己年總收入的百十。

其次要考慮好險種,購買適合自己的險種,這個就需要消費者自己去判斷了,很多人會想著買個保險又要分紅又要保障,在這裡奉勸有這些想法的朋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東西是兩全其美的,有利就有弊,保險公司不是傻子,分紅給你了,保障給你了,保險公司每年做慈善?保險公司不是福利機構所能給你的只有你購買的保額,如果你想買醫療類險種,那就踏踏實實買一份適合自己的重疾醫療,疾病醫療,以及意外醫療,如果你手裡錢多,想投資理財,購買一份簡單的理財保險也未嘗不可,所以購買什麼險種完全取決於你的需求而不是慾望,一個頭痛的人你拼命給他吃胃藥有用嗎?保險同理。

最後要看清楚你所購買保險的條款,一定要問清楚,千萬不要因為是熟人或者說人情關係而忽略了保險的條款,因為出了事故保險公司只看條款不講人情,你所謂的關係也幫不了你,找一個有責任心的代理人比什麼都重要,選擇一家規模大的保險公司也是一個關鍵點,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大公司普遍險種貴,小公司反而更便宜,其實最簡單的一個道理,你去奢侈品店購物售後,還有路邊小店購物完全是兩種不同的體驗。

合理購買保險合理運用保險使保險真正成為生活的保障而不是壓力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

如果覺得我講的有用的話,可以關注我,謝謝。


起個名字真難換了好幾次我就不信還通過不了


意外險保額的配置,合理設計應該是十倍年收入。因為意外傷害會導致被保人長期收入降低甚至失去收入來源。要選擇綜合意外險,保障更全面。意外險責任包含意外身故,意外傷殘等級,意外醫療,意外住院補貼。在選擇產品的時候儘量都包含這些責任。其中要包含意外傷殘等級這很關鍵,十級傷殘賠付更人性化。



百萬住院醫療:首先。要看續費條款,有些醫療險今年發生理賠,第二年續費保險公司會評定被保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再回復能否續保。這類屬於比較坑的保險。一定要選擇不因理賠或者身體狀況都能續保的產品。其次,看保障!例如有的附加了25種重疾醫療翻倍保額,有的只是附加了惡性腫瘤翻倍保額;有的重疾醫療0免賠,有的重疾醫療還有1萬免賠;有的提供了醫療費墊付,有的只能報銷……最後,看價格!在責任明確的情況下,公司整體實力也ok,我們可以選擇更優惠的產品來購買!例如眾安系列…


風險與資產管理諮詢


我為專業的保險經紀人,根據我的經驗給你回答如下。人身保障分為意外,住院門診醫療,還有重大疾病。先要買全,其次買高。意外險一般配置年收入的10到到20倍,沒有收入也要按照城鎮職工平均工資來算。

除了意外,還有就是小病小痛要去醫院看門診甚至嚴重可能住院,所以也要配置住院醫療報銷保險。額度2到5萬每年就可以了,因人而異。

再次就是重大疾病保險,因為中國目前重大疾病發生概率居然高達百分之72.18,也就是三個人一生當中有兩個人會罹患重大疾病。隨著科技的發展重大疾病能不能治,就看你有沒有錢的問題了。一般重大疾病治癒需要30到50萬,未來甚至會更高。所以重疾保險額度一般都要30到50萬。

所以一個人除了要購買社保包括新農合以外,還要配置商業保險來防範風險對我們家庭帶來的經濟損失。意外風險靠意外保險,小病小痛門診住院靠住院醫療保險,大病重疾只有靠重大疾病保險,不可缺,也不可混同。就像上衣,褲子都是衣服,但是功能不同,不可互換,只穿衣服,下面冷了不要怪服裝不保暖。


山人財經


商業醫療種類繁多,要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進行購買,並不是一次性購買完畢,後期可以加保續保。

個人情況從年齡、身體狀況、家庭收支家庭負債、買給誰等等來判斷。

商業保險種類有大病、教育金、意外、住院醫療、意外醫療、各種補貼等等。要買對自己有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