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讀懂95後

在這裡,讀懂95後

作為一名80後,彷彿享受“獨生子女宣言”、“80年代下的蛋”這樣的社會特別關注就在昨天,然而,實際上《新週刊》的相關封面已過去十餘年,《新週刊》連同雜誌、紙質媒體如今都快成了不常見的“老古董”。。。

別說80後,就連88年、89年生人也變成了90後口中的“老女人”了。。。呃,再看看這兩年新進職場的93年、94年的弟弟妹妹們,是不是很唏噓?還有,“千禧一代”的00後今年都進大學校園了!驚不驚喜?

所以,可以肯定的說,在互聯網的國度,我們80後早就是老人了,老到為年輕人服務都可能不懂用戶在想什麼了……那麼,互聯網創業的大朋友們,該如何迎合今天的互聯網主流人群呢?

很高興,也很慶幸,此前我的朋友、做過90後社區“愛部落”的超聲波創始人楊子超最近搞了個“95後玩什麼”的論壇,作為一位大齡寫作者、互聯網觀察者,我是很虛心的學習並認識今天的年輕人在想什麼、愛玩什麼。

我也從花椒、奶糖等年輕人們愛玩的APP上,看到了今天年輕人的才氣,令我驚歎不已。

楊子超說,今天的互聯網都已經不是90後的時代了,創業者、投資者大家都在想為什麼大家跟不上95後的世界。

95後這群小朋友多大了?現在基本18~22歲,正是讀大學的年紀。每年有700萬左右的大學生出來找工作。

他們對工作的追求跟我們以前不一樣。以前我們找工作求個安穩,現在他們出來找工作,首先看興趣,喜不喜歡,再看這個工作是不是想要的方向,如果不想要就可以換工作。

甚至有些95後因為公司配的網速特別慢,直接辭職走人了。這在我們80後的世界,基本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這個邏輯是不對的。

95後是第一屆移動互聯網原住民,有大量的時間上網。因此每個95後都是高級的用戶體驗師。

這意味著一旦95後適應了非常高級的產品,就回不去了。比如現在吸引了很多95後、甚至00後的《王者榮耀》,當他們適應了騰訊遊戲的用戶體驗之後,創業者再去搞其它遊戲,95後們安裝了玩兩下,就會玩兒得非常不爽,自然很快就卸載。

所以創業者創業時,一般會問,這個遊戲是不是騰訊的?這個很關鍵,因為騰訊的遊戲的體系非常強大。

95後還有一個標籤:跟我們一樣都是獨生子女,但由於父母的經濟實力更強,購買力比較強,線上直接消費也強。

楊子超在考慮用什麼詞總結95後時,還有了“中二”這個詞。這個詞源自日本初中二年級,中二病就是青春期少年特有的自行其是的思想、行動和價值觀,自我意識旺盛、狂妄,又覺得不被理解,自己是很不幸的人。

又或者說,95後是這樣一群人:愛做好事,平常默默無聞,就是素人,突然感覺,比如說大壞蛋來了,就變成鋼鐵俠、蜘蛛俠爆發了,把壞蛋打跑之後我們又跟路人一樣,慢慢走遠了。。。(嘻嘻嘻,感覺戲好多)

95後還比較愛創作,與我們相比,對知識版權更尊重,對知識付費有習慣。

此外,95後的興趣更加細分和專注,細分出來的就是各個圈層了。比如,95後有好奇心,愛湊熱鬧,而且刷存在感,每一個標籤基本上都對應的是互聯網的可以挖掘的一個標籤。

有好奇心就是說比較喜歡嘗試新鮮,比較衝動,比如說購買整個的電商什麼的,衝動消費;湊熱鬧就相當於對明星的關注,“但是我觀察一段時間發現,95後喜歡偶像,不如說他們喜歡自己,因為他們是過度地對自我的認可,這個可能是更加地痴迷。”

刷存在感,表達、分享,也是圈層文化的一個具體表現,意味著去中心化全面到來。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做一個產品,不能只是功能驅動,而是靠圈層驅動,所以你現在要想再做什麼創業、產品,如果你不思考你的圈層是哪個圈層,根本活不了,好比此前流行的很多VR、AR產品就是功能驅動。周鴻禕講定位,現在就講圈層。”

另外,95後對現實很認真,很現實,落實到整個生活中,就是宅文化(電影、動漫、遊戲、直播、音樂、購物這些都能在家中實現),可以說,95後在一定程度上是迴歸了一部分PC。

楊子超還分享了一些有趣的數據和現象:

比如,前兩年非主流喜愛的彈幕,發現95後和大朋友們形成了統一戰線,都不太喜歡彈幕,可能因為他們更注重本身內在質量,彈幕把本來好好的一個作品影響了。

還比如,與90後相比,95後喜歡的明星男性居多,為什麼喜歡男性呢?可能因為95後的男性都去打遊戲、看直播了,所以女生更專注追星。

瞭解了95後,那麼以他們為主流的市場到底是什麼樣的市場?創業者們將如何抓住他們?

楊子超給出的答案是,時間和習慣都是體驗的養成,這是95後和95前的唯一區別。因為95後出生之後,已經是海量的數據,而且是海量移動互聯網的體現,所以體驗的養成才決定了現在95後的一個習慣。

實際上,95後本身是一個互聯網氾濫的結果,當我們80後或70後用東西或者用新鮮的東西,用了久了之後,實際上也是一樣的。

他又舉例來說明這個情況:為什麼95後更關注遊戲製作、80後不關注?因為我們年輕那時候飢不擇食,有個遊戲就能玩上好久,甚至學業都荒廢了。95後一出來就是好的東西,自然就不要差的東西,所以就是說95更關注製作,體驗的養成,體驗是沉澱。

“好的產品一定是圍繞著人性和場景展開的,單純的某一技術或者概念都無法支撐一個產品存在的根本,以後峰會的主題都是以場景定義的,不會再有什麼AI峰會或者VR峰會,我們這次95後的峰會,一定是打透95後的場景,讓所有95後比較有特點的APP,分享一下大家的經驗和一些對95後的看法。”

你可能會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每一代的青春都不一樣。老去的我們更是擁有過過去的青春,也擁有著現在的富足。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在互聯網發展的歷史中,年輕一代一直以來都是推動互聯網向前發展的最主要動力,因此,把握年輕群體的動向也成了互聯網行業生存的通用法則。

從最初承上啟下的80後到爭議不斷的90後,互聯網不僅經歷了PC到移動互聯網的大遷移,也迎來了一個更加快速年輕的95後群體的強勢崛起。95後正代表著中國大消費時代的新生力量。

因此,你可以選擇不和95後們做朋友,但一定不能忽視他們,並要去了解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