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整治浮誇文風

|背景鏈接*

近期“跪求體”“哭暈體”“嚇尿體”等浮誇自大文風頻現,消解媒體公信力,汙染輿論生態,扭曲國民心態,不利於成風化人、凝聚人心、構建清朗網絡空間。

最近在網上,“美國害怕了”“日本嚇傻了”“歐洲後悔了”之類的文章,總能賺取不少莫名點擊。然而,縱觀這些所謂“爆款”文章,其內部水平卻了無新意,令人堪憂。比如,有的一味誇大、以偏概全,高喊《在這些領域,中國創下多個“世界第一”!無人表示不服》;有的任意拔高、貽人口實,鼓吹《別怕,中國科技實力超越美國,居世界第一》;有的一廂情願、照單全收,將國外的隻言片語,放大成“中國在世界舞臺上佔據中心位置”“中國現在是全球第一經濟體”等聲音。

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整治浮誇文風

|公考角度解讀*

一篇文章的優劣,取決於能否映射現實、有無社會觀照。文風浮誇自大、標題一驚一乍、事實似是而非,不僅唐突了讀者,也喪失了傳播價值,汙染了輿論生態。

[文風的重要性]

“文變染乎世情”。唐代韓愈、柳宗元倡導“古文運動”,一掃文壇驕淫浮蕩、柔靡輕豔之風的積弊;宋仁宗“以直言召人”,將宋朝帶入了“文德之治”的鼎盛時期;延安時期的整風運動,將整頓文風擺到了極其突出的地位,為黨領導的革命事業極大地凝聚了共識和力量。

文風清方得世風正。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愈是承平日久,愈要警惕形式主義、華而不實文風的死灰復燃,與社會上的奢靡浮華之風相互交織。如今,互聯網為我們帶來了浩如煙海的信息,碎片化的閱讀方式也容易導致思想淺薄、判斷力下降,恰恰需要媒體工作者持中守正、推陳出新,追求簡單質樸的敘述風格,以匠心獨運的策劃設計和生動精彩的真實細節,提高新聞報道的感染力、影響力。

[危害影響]

浮誇自大的文風套路,往往是冠以譁眾取寵的標題,吸引不明真相的讀者點擊。一無事實骨架,二無內容血肉,三無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殼。但通讀全文,才發現不過是一些以偏概全的素材剪切,譁眾取寵的自吹自擂,乃至子虛烏有的胡編亂造。其目的無非在於強蹭熱點、硬造噱頭,刺激和挑動民眾的極端情緒,為實現流量變現的營銷目的服務。這樣做無疑是拋棄了一個媒體追求真實的基本原則,忽視了媒體記錄歷史、傳播價值的責任與擔當。這不僅會誤導公眾認知、傳遞錯誤的價值觀念,更會消解媒體公信力,動搖自身存在的根基。

用浮誇文風講荒誕故事,反過來會自食其果。全球一體化時代,信息傳播也早已全球化了。這邊寫下《中國放的這句狠話,美國再聽不懂就要出大事了》,那邊就引來人們警惕,實際上是可笑的無稽之談;這邊推送《別怕,中國科技實力超越美國,居世界第一!》,那邊就有了無數猜想,事實卻是斷章取義、妄下結論。顯然,這不是“中國威脅”,而是“威脅中國”了,國際傳播、形象傳播在不經意間被“抹黑”了、“異化”了。

文章不會因為浮誇而增色,國家也不會因為自大而變強。挑動極端情緒、肆意傳播偏見的後果,容易造成公眾走進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狂妄誤區,導致社會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維程序化的認知閉環。

文如其人。題黨、炒作派、浮誇風,體現的是一些人不正確的認知和浮誇的作風,體現的是一些人只為個人利益不顧公共環境與公共利益的自私。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失去的卻是自己心中對文字與文章的敬重,失去的卻是對自己人生價值與追求的敬重,失去的卻是自己對為人尺度與底線的堅守。

[對策措施]

好文章,貴在簡。人人都是自媒體,人人都有麥克風。一些自媒體從業人員,將寫作這件很“簡單”的事,人為地複雜化了。一些標題黨,作標題一驚一乍、擺事實似是而非,千里萬里,雲遮霧障,使讀者不知所云,也就談不上傳播價值,影響了清爽的輿論生態。

講述一件,單刀直入,清清爽爽,明明白白,表達清楚即可,明確就可以了。

好文章,貴在新。“像我者死,似我者生。”信息快餐時代,很多文章往往是照搬照抄、人云亦云,缺乏新意。往往一個流行詞過來,大家一起用,彷彿不用這個詞,就跟不上潮流一樣。這種跟風式的表達,在很大程度也影響了讀者的審美,使事實與真相越來越遠。文章新,新在變化的事物上,每天的新人新事,只要肯接地氣,文章就一定能出新意。

好文章,貴在實。文章要“言之有物”,切忌假大空。一條假新聞,往往容易誤導公眾,喪失新聞傳播的意義。最好聽的話,是真話,最好看的新聞,是真事。好文章,不在辭藻,而在於內容。實實在在的內容,直面問題,正視差距,不文過飾非,不掩蓋問題,既講成績,也講問題,甚至以問題為導向,這樣的文章,才有風骨,才有理性,才有價值,才有意義。

一篇好文章,一定要讓人產生共鳴,而這種共鳴,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心靈,能打動人心的文章,不在語言動聽,而在事實動人,最好的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用心血化出來的,而是用汗水凝出來的

|文章素材*

[標題]

1.文風清方得世風正

2.向浮誇文風說再見

[開頭]

示例一

社交網絡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手機接觸資訊,而浮誇自大的文風鋪天蓋地,營造的就是虛假的社會現實。“全球首款”“世界第一”的標題接連湧現,但現實是不是這樣?看上去,一些媒體公號在傳播中國發展的飛速進步,但呈現的卻又是各種荒誕、浮誇的場景,最終,明明是許多充滿正能量的信息,但因為這些浮誇的描述和急功近利的追求流量,往往讓正能量白白流失。

示例二

最近在網上,“美國害怕了”“日本嚇傻了”“歐洲後悔了”之類的文章,總能賺取不少莫名點擊。這種“浮誇體”文章,引起了讀者的反感和厭惡,這些文章表面上看似讚揚國家強大,實則“高級黑”,不僅無法增強國人自信心,反而適得其反。可以說,浮誇文化害人害己,將文以載道的傳統完全丟棄了,還汙染了健康的輿論生態。事實上,寫文章是一件很客觀的事,以自然質相,注重內容為上,絕不是堆砌華麗辭藻、罔顧事實真相,一味沉浸在文字的空中樓宇之中。

[結尾]

示例一

好的輿論可以成為發展的“推進器”、民意的“晴雨表”、社會的“黏合劑”、道德的“風向標”,不好的輿論可以成為民眾的“迷魂湯”、社會的“分離器”、殺人的“軟刀子”、動亂的“催化劑”。新聞講事實,講真相,講正道,來不得半點虛假和浮誇,那些熱衷於耍噱頭、故弄玄虛、譁眾取寵的路數可以休矣。

示例二

浮誇自大文風要不得,越是信息資訊發展的網絡世界、信息社會,我們越要多一分對文章、對閱讀者、對媒體平臺的感恩與尊重。否則,粗製濫造換來的飯碗終會被自己的無度與失範砸破。或者,我們失去的不僅是飯碗,還會是精神的食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