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姑娘從不離開父母,長了二十多歲,第一次出門就是陪男友夜遊

恩施姑娘從不離開父母,長了二十多歲,第一次出門就是陪男友夜遊

“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 舟已過萬重山。”唐代大詩人李白這首絕句,兒時便就吟唱,今 日到此一遊,了結一段詩緣,也算遊中佳話。急切切心情,眼巴 巴盼船快些兒行,豈不知行到白帝已是夜半時分,因此上高樓古 亭,紅牆碧瓦,綠樹濃陰,都只是在猜想中。 匆匆隨導遊上岸,慌忙忙朝著白帝城而登,微光裡瞧表,時 針已指午夜12時整。這也要登,時機難逢,錯過了,極難有緣 再行。小小的女導遊,個子矮,娃娃臉,學生腔,極像一個小 孩。她自己辯解,說已經 20歲,做了好幾年白帝城之導遊,閉 眼也能上山。還邊說邊走邊舞邊唱,聲音如夜鶯般好聽。雖是夜 黑登山路,還行,精氣神又高升。 白帝城,背襯三峽,和壯麗的大山大水融匯成一體,組成了 一幅氣勢磅礴的山水圖。

恩施姑娘從不離開父母,長了二十多歲,第一次出門就是陪男友夜遊

白帝城,和帝王將相的龍爭虎鬥聯繫在一起,流傳下無數讓人蕩氣迴腸的故事傳奇。白帝城,和無數詩 人的悲歡離合糾纏在一起,詩箋如雪疊成了一座詩的城堡! 西漢末年,公孫述在四川稱王,見瞿塘峽口地勢險要,便派 人修築城池。一日忽見城中古井有白氣飛昇,宛若白龍,於是他 自號白帝,這裡便稱之為白帝城。公孫述只當了幾年皇帝,劉秀 領兵伐蜀,公孫述戰死,白帝城也毀於戰事。後來,不少人懷念 他,便在白帝山上修建了一座祭祀他的白帝廟。 歲月滄桑,星移斗轉,被祭祀的人幾易其主,白帝廟也幾易 其名。

恩施姑娘從不離開父母,長了二十多歲,第一次出門就是陪男友夜遊

到了 1533年以後,白帝廟開始祭祀劉備、關羽、張飛、 諸葛亮這些蜀漢君臣,一直保留至今。 白帝廟內有前殿、明良殿、武侯祠、觀星亭等古建築。廟內 有大型彩塑“ 劉備託孤”、懸棺、漢墓陳列室、東碑林、西碑林、 三國人物、故事字畫陳列室等遊覽點。近年,白帝山上建起了竹 枝園,雕塑有詩人劉禹錫、巴女騎牛唱竹枝的造型,鐫刻有100 塊著名書法家、畫家的竹枝詞薈萃竹枝園。 “ 白帝託孤”彩塑,21尊兩米多高的人像,栩栩如生,再現 了 1700多年前劉備託孤之情景。在這有名的託孤之堂,18塊1 米見方的瓷磚畫,每塊都有一個三國時代的小故事,“如 三顧茅 廬“”、草船借箭”等等。前面所說諸葛亮夜觀星景的“ 觀星亭” 也在此處。 託孤就是將兒子阿斗託付給孔明的經過。

恩施姑娘從不離開父母,長了二十多歲,第一次出門就是陪男友夜遊

三國時,蜀漢皇帝 劉備出兵東吳,戰事失利,兵敗白帝城,憂傷成疾,臨終前在白 帝城永安宮向諸葛亮、李嚴託孤《。 三國演義》八十五回載“:先 主嘆曰:朕早聽丞相之言,不至今日之敗,今有何面目回成都見 群臣乎!遂傳旨就在白帝城駐紮,將館驛改為永安宮。”唐代大詩人杜甫有詩嘆曰“: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也在永安宮。”時年 劉備63歲。前人故事多為後人編書理戲,信不信由你,反正劉 備這兒子阿斗到後來也沒扶得起來。只可惜劉備一生功業,子未 事成,很是替劉主惋惜也。倒是在託孤堂見他沉痾重疾仍滿腹牽 掛,把子執手相托,身前身後人無不心情沉重潸然淚下。

恩施姑娘從不離開父母,長了二十多歲,第一次出門就是陪男友夜遊

觀者不 知作何想,大概也是看三國掉眼淚,替古人擔心一回吧。 白帝城素有“ 詩城”之稱,是我國古代文化勝地之一。歷代 文 人 李 白、杜 甫、白 居 易、劉 禹 錫、蘇 軾、黃 庭 堅、範 成 大、陸 遊等都曾遊長江,寓居白帝,觸景生情,留下大量詩篇。 白帝廟內的東、西碑林,共73通。最珍貴的是隋代的龍山 公墓誌碑,其書法剛勁舒朗,熔南北派書法於一爐。其中兩通實 為碑林之瑰寶,即著名的“ 鳳凰碑(”又稱“ 三王碑”)與“ 竹葉 碑”。 鳳凰碑:上雕鳥中之王鳳凰、花中之王牡丹、樹中之王梧 桐。此碑高 175釐米,寬 96釐米,碑面烏黑光滑,碑雕清晰蒼 勁,一派華貴雍容,讓人過目再難相忘。

恩施姑娘從不離開父母,長了二十多歲,第一次出門就是陪男友夜遊

竹葉碑:於三枝秀竹的自然生長形態上,藏詩於畫,畫中隱 詩,有佳句 20字是為“:不謝東篁意,丹青獨自名。莫嫌孤葉 淡,終久不凋零。”有傳此碑為三國關羽所寫,以歲寒三友之一 中的“ 竹”,喻劉、關、張三兄弟 之氣節。不論出處 如何,確為 少見之佳作。 觀碑之後有所思,此二碑之詩畫不論複製於文房之寶或簾掛 窗飾之上都將是上上之品,定多受青睞。可走過這許多地方,我 怎麼就沒有一次發現呢,心存遺憾。 白帝城裡除詩書畫作,還有些個三國的故事三國的宮驛,隨著百靈鳥般的導遊女繞來轉去,來至白帝城之上的懸棺、漢墓陳 列室。

恩施姑娘從不離開父母,長了二十多歲,第一次出門就是陪男友夜遊

此時已到夜半零點以後,滿山之上樹葉婆娑,滿林之中風 起聲現,頗有點蕭瑟之氣,虧得室內燈光大明,否則真有點不寒 而慄。按說遊山玩水點染詩情的時候,大可不必去探究人類更久 遠更神秘生死存亡的歷史,以給明朗的心境,籠上一層暗紗,可 這白帝城之上你身臨其境目睹懸棺,亦不能不記。筆忙著呢,心 中卻是另有所想。 懸棺又稱崖棺葬,因置棺於峽谷懸崖之上而得名。長江流域 峽區之內是懸棺分佈較集中的地方,奉節境內就有四處之多,時 代由戰國至清代。我們看到的是夔門風箱峽內西漢初年的濮人遺 物、遺骨。與從醫時學校標本室內見到的大致無二,至於標本室 內的頭骨、腿骨、臂骨和其他各肢骨細微的差別變化,那都是科 技研究人類進化的需要。我只是匆匆過客,對懸棺有個一般瞭解 也就差不多。

恩施姑娘從不離開父母,長了二十多歲,第一次出門就是陪男友夜遊

深夜遊覽,感覺特別,到下得山來,已近凌晨,哪兒還有睡 意,只等“ 朝辭”的那一刻,再會詩人多年前那舒展的心境。 白帝城處未虛行,購得江城著名譚木匠的梳、筷、鏡之類的 小物品,回來送奉老人,自己用之,雖不是大物,卻也有質有 量,倒也不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