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留學生美國就業白皮書》發布:美國好就業的是這些專業

《2018中國留學生美國就業白皮書》發佈:美國好就業的是這些專業

2017年,最受國際學生歡迎的5大專業為:工業工程Engineer(21.4%)、商科/管理Business & Management(18.6%)、 數學/計算機科學Math/Computer Science(15.5%)、其他高科技領域 STEM(11.5%)、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7.7%)。

不過,最新發布的《2018中國留學生美國就業白皮書》斷言,計算機科學、電子工程、機械工程、數據和金融等將不會按今天的方式存在,必將受到智能機器人的衝擊。至於那些高薪的“碼農”,更不會“活過”10年,甚至5年內可能被更高層的語言、設計方法和人工智能取代。

《2018中國留學生美國就業白皮書》如此“危言聳聽”,目的在於提醒計劃留學美國的中國學生:如果想在美國居留髮展,專業的選擇至關重要。只有順應時代的發展,才能在未來的就業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2018中國留學生美國就業白皮書》指出,18世紀末,第一次工業革命通過創造了機器工廠實現了“蒸汽時代”;19世紀中,第二次工業革命通過電力實現了大規模生產的“電汽時代”;20世紀中,第三次工業革命通過電子和信息技術實現了生產的“自動化時代”;而今,正在迎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智能時代”。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特徵是將各項技術進行融合,逐漸消除物理世界、數字世界和生物世界之間的界限,而它正在顛覆所有國家幾乎所有行業的發展。《白皮書》引用加德納(Gartner)技術成熟度曲線,預測了這場以智能技術革新為主導的工業革命,並給出了時間預測。

《2018中國留學生美國就業白皮書》發佈:美國好就業的是這些專業

據稱,Gartner公司是全球權威的技術諮詢機構。二十多年來,根據技術發展的生命週期理論,Gartner以技術成熟曲線來分析和預測未來新技術的發展節奏,同時也幫助人們判斷未來崗位發展的趨勢。

Gartner的2017年技術成熟度曲線歸納出了未來5到10年三大方向的技術趨勢:無處不在的人工智能(AI Everywhere)、身臨其境的體驗(TransparentlyImmersive Experiences)和數字化平臺(Digital Platforms)。

《2018中國留學生美國就業白皮書》發佈:美國好就業的是這些專業

由此,可以合理預測,表中的領域都將成為未來5-10年的熱門行業。同時,可以帶來大量今天尚不存在的新興崗位。

《2018中國留學生美國就業白皮書》發佈:美國好就業的是這些專業

作為《2018中國留學生美國就業白皮書》撰寫方,蔓藤教育創始人馬列偉博士認為,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智能時代”,任何行業都將或多或少地受到 AI 的衝擊。雖然醫生和律師是與人高層次互動的職業,也將受到影響。今天機器已可以做到人無可比擬的精準和速度來閱讀放射影像,這樣可以取代大量醫生繁重的診斷工作。但是,機器有先天不足,如果數據庫中沒有存儲病症先例,機器還是無法判斷病症,最終還需要醫術高超的醫生做出診斷。律師也同樣,機器可以取代大量律師的檢索和判斷的工作,但是如果碰到機器沒有學過的案例,則仍然需要具備創新力的律師解決。

會計師、審計師行業也將面臨同樣的命運,大量重複性的工作將被機器取代,今天大批的工作在十年後消失。未來的崗位是屬於那些具備創造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專業人士,他們將與智能機器人共存,通過人與機器的互動,解決人類之前無法解決的問題。

那麼,未來“哪些崗位是人工智能不能取代”?《白皮書》專門進行了分析、預測:

2017 年初,日本軟銀公司發明的情感交流機器人。它的誕生已經開始挑戰很多以前人們認為不可替代的崗位。 這款新型的情感機器人可以聽懂人的問題,從語言的組合和語調中,分析人的語義,從而給出相應的讓人舒適而解脫的回答。因此,今天基礎層次的交流是可以被機器人取代,但是人類被賦予的高層情感和智慧是很難被機器取代。可以說,人工智能更注重解決的是工作的效率、強度和專業度問題,目標是解脫人類基礎層次的勞動力問題。

相信未來的工作崗位需求將更加註重人與入之間的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和管理能力。所以,以下的崗位很難被替代:

《2018中國留學生美國就業白皮書》發佈:美國好就業的是這些專業

在 AI 時代的革命中,需要思考、創新、感情和管理類的行業和職位很難被取代,但這些崗位大多介於機器與人協同完成任務之上。

《白皮書》特別提到,乍一看,從傳統學科畢業的學生在新技術革新的衝擊下就業面在縮小,但是在每一個崗位消失的時候,會有更多的新崗位被創造出來。因此,留學生需要不停地學習、不斷地改變、掌握新的技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