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別人不知道的「冷知識」

天天都在說些,耳朵都聽出老繭的舊知識點,不夠有趣。要說呢,就來點好玩的冷知識吧!

第一則 古代文人圈也很流行“信星座,觀運勢”

一些別人不知道的“冷知識”

如今我們很迷的星座早在隋朝就傳入我國,唐朝時很多文藝青年就很信從,在宋朝就全國流行開來。

我們熟悉的大學士蘇軾,就曾通過“星座”參悟透自己這風雨漂泊的一生

吾平生遭口語無數,蓋生時與韓退之相似。退之詩云:我生之辰,月宿直鬥。乃知退之磨蠍為身宮,而僕乃以磨蠍為命,平生多得謗譽,殆是同病也!

通俗易懂地講一下,就是:

我這一生遭受的罪,都是因為別人對我的誹謗,我命好苦啊!我和韓退之一樣,因為星座不好,韓愈說過,摩羯座的人,命不好,果真如此呢!

一些別人不知道的“冷知識”

《大隋求陀羅尼經咒》中的十二星宮圖

曠達的蘇軾,怎會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悲傷之中,馬上細數下身邊的小夥伴,掐指一算,果然尋得一位......

馬夢得與僕同歲月生,少僕八日,是歲生者,無富貴人,而僕與夢得為窮之冠;即吾二人而觀之,當推夢得為首。

就是蘇軾是這樣想的:

我那個哥們——馬夢,和我同年同月生,比我小八天(也是摩羯),我們這一年的摩羯就沒有富貴之人,就像我們倆都快窮炸天了......不過我們倆非要一絕高下的話,我是覺得馬夢更窮。

一些別人不知道的“冷知識”

有人作伴,心情甚好

第二則 “一日三餐”始於宋朝

是不是都沒想到,宋朝之前,像我們這樣普通百姓,一天只吃兩頓飯。只有皇室,王宮貴族啥的可以吃三頓,直系皇室成員可以一天享用四餐。

一些別人不知道的“冷知識”

有的吃時,記得多吃點哦

那,只吃兩頓飯不餓嗎?

額,睡得早,習慣了也都還好吧。宋之前,大多晚間都還有宵禁,夜間百姓不可以隨意出門走動,也沒什麼娛樂活動,三四點吃完飯,也就洗洗睡了。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人們文娛活動也多了起來,晚上的宵禁制度也取消了,南下的北方人也開始過起了夜生活。

一些別人不知道的“冷知識”

慢慢,晚間的宵夜成了晚飯,漸漸成了人們的生活模式。

第三則 基督教早在唐朝就傳入我國

一些別人不知道的“冷知識”

基督教,真不是八國聯軍侵略時才帶來的,早在唐朝,就傳入我國,入鄉隨俗,有個很接地氣的中國名字——

景教

這是一支東正教的小分支,在唐朝還蠻有人氣的,當時在全國都建有“十字寺”,有許多少數民族信奉。

一些別人不知道的“冷知識”

不過,教規等在中國化時,大量參考佛教概念,以至於“佛味”太濃,發展到後來,大家都不會太在意它其實是個很不一樣的外來品。

第四則 葡萄酒也算是中國傳統飲品

一些別人不知道的“冷知識”

何出此言呢?葡萄酒真的是老早老早(早到西漢剛建國那陣)就傳入我國啦,我們老祖宗也是喝葡萄酒的,就像喝燒酒一樣正常。相反,白酒,才是建國後的新興品,之前的人們,一般都是和黃酒為主,很少數的貧困之家,才會喝白酒,白酒是之前從事苦力勞動人多喝的酒品。

第五則 最早的茶很重口

一些別人不知道的“冷知識”

唐宋那陣,也流行喝茶,不過他們喝茶的方式很“精緻”:

“煮茶”,就是要選上等好茶,碾碎,製成茶團,飲用時把茶搗碎,加入蔥、姜、蒜、橘子皮、薄荷、大棗、鹽等進行調味,一鍋煮出(突然感覺現在飲品店裡的花式果茶真不是獨創了).......不過,這樣煮出來,還是有些重口味,加入這些“小調料”也會掩蓋茶本身的清香,於是明清時,人們只用茶葉泡著喝啦!

常天書院

常天書院秉承著“心如清水,身寄常天”的基本理念,始終以赤子之心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兢兢業業地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藝術價值,並讓學員們發掘自己的藝術創造力。

常天書院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獨特方式,系統教學,課程形式靈活多變,主攻書畫培訓課程、文化薈客廳與文化交流活動三個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