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的比特幣礦機,造就了全球最賺錢的礦機製造商

“炒幣,被公認為一種投機行為。而礦機生意,就像一場對投機行為的投機。”

暴跌的比特幣礦機,造就了全球最賺錢的礦機制造商

提起比特大陸,很多人首先會想到它的發展迅猛:成立僅三年便成為全球知名芯片公司;全球每十臺比特幣礦機,就有七臺出自這家公司。

2018年6月,據媒體報道,紅杉資本擬領投比特大陸4億美元IPO預售輪,估值120億美元,宣稱比特大陸 9 月將在香港申請 IPO。

行業人士分析,比特大陸2017年淨利潤約30-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0億-253億元)之間,超過馬雲的螞蟻金服全年139億淨利潤,比特大陸利潤率更是達到驚人的65%以上,也是全球最賺錢的礦機廠商。

就在上個月,據經濟觀察報的消息,國內排名第二的礦機制造商嘉楠耘智也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若此次在港交所成功IPO,將是香港股市第一家區塊鏈業務為主業的上市公司。

據招股書披露,嘉楠耘智2017年營業收入達13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倍;2017年淨利潤為3.6億元,同比增長6.9倍。

嘉楠耘智將其收入主要歸結為四個方面:系統產品(比特幣挖礦機)銷售、維修服務及零件銷售、芯片銷售和其他。其中,系統產品銷售收入處於絕對主導地位。這部分收入主要來自銷售系統產品——AvalonMiner,收入佔比也從2015年的74.9%上升至2017年的99.1%。

專業礦機的誕生

身處供應鏈中的礦機制造商們銷售額屢創紀錄,其原因在於數字貨幣的牛市趨勢,帶動了市場對礦機的需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隨著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價格上漲,想要“解題”挖礦的人越來越多,題目越來越難,所需要的挖礦設備也越來越“專業”。

挖礦設備已經由普通電腦演變到高端顯卡、ASIC礦機。目前市場的主流礦機為螞蟻S9、螞蟻T9、白卡B、L3、D3等機型。其中螞蟻S9、螞蟻T9主要用來挖比特幣,L3挖萊特幣,D3挖達世幣,白卡B則可以挖比特幣等多種數字貨幣。

數據顯示,2017年12月18日,比特幣實時價格達到19442.1美元的歷史最高峰值時,出貨價3萬多元的比特幣礦機白卡B,市場價一度炒到14萬元。

隨著礦工算力競爭的白熱化,帶來的最大受益者是比特大陸這樣的礦機制造商。據《財經》雜誌報道,比特大陸佔有70%-80%的ASIC礦機市場份額,這讓它成為產業鏈中最有話語權的一方。

暴跌的比特幣礦機,造就了全球最賺錢的礦機制造商

比特大陸於2013年創立,其公司技術合夥人詹克團用了半年的時間研發出代表55nm比特幣挖礦芯片BM1380,以及基於BM1380芯片的螞蟻礦機(AntMiner)S1的第一代螞蟻礦機,由於幣價大跌,市場蕭條,大部分礦機廠商都沒有挺過那兩年。

2014年,28nm芯片BM1382研發成功,螞蟻礦機S5量產,銷售大幅攀升。並上線了螞蟻礦池,算力當月就躍居全球第三,2015年上半年S5的淨利潤就達到了10億。2016年比特大陸推出第九代螞蟻礦機S9,市場異常火爆。

據礦機銷售商回憶,那時候買礦機靠搶。“一臺礦機淨利潤在幾千塊,有的能到一兩萬,上午來了機器,根本不用出辦公室,在礦主群裡一發,下午機器就沒了。而且機器都是50、100臺起訂,誰先打錢就把礦機發給誰”。

艱難度日的礦工

然而,暴利終歸沒有持續多久,礦機價格的暴跌同樣讓人“驚心動魄”。隨著國家監管步伐的加快,比特幣價格爬過高點後開始下跌,礦機生意也迎來繁榮後的虧損。

2018年1月2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辦工作領導小組下發文件,要求各地引導轄內企業有序退出“挖礦”業務,並定期報送工作進展。

在接下來的20天裡,比特幣2000億美元市值悄然蒸發,礦機生意也隨之走低。

之前賣到14萬的那款白卡B礦機,隨著幣價大跌、挖礦難度上升,兩個月後日收益從5000元降到幾百元,礦機價格也跌到幾萬元。再過一個月,價格就掉到不足一萬塊錢。其他類型的礦機,也紛紛掉價。據介紹,1月底,A3礦機價格開始下跌,一天能跌1000元到2000元。4月,B3礦機也從1.7萬掉價到1.1萬元。

3個月不到,礦機就變成了一個個燙手的山芋。而這些礦機購買者中,大約一半都是剛接觸礦機的小白,在“一夜暴富”的美夢中,一頭扎進了無法回本的寒冬。

更令礦工們雪上加霜的是,比特大陸官網上架螞蟻礦機最新產品——專門用於挖比原的ASIC礦機B3,在誤導消費、顯卡礦機、算力不足、翻新器件等問題上,陷入了泥潭。

就在礦機發售前,比特大陸曾經做過一場直播,關於礦機每天的預期收益,銷售負責人範曉俊是這樣說的:“如果說等大家的第一批5000臺機器全部上線之後,每臺機器如果按照比原 6塊錢來算的話,大約能挖285塊錢,大約是47到48個。因為我們功耗很低,所以電費佔比是很低的。”

礦工們認為礦機發售前官方的講話,一直在暗示B3礦機在挖礦時會有更大優勢,但現實並沒有朝著礦工們的預期發展。第一批用戶陸續收到B3礦機,開機挖礦後發現每臺礦機每天的收益不斷減半,在5月10日,每臺尚能挖出不到50個,過了數天,到5月18日,每臺僅有16個。

礦工們每天的收益已經遠遠達不到範曉俊所說的“47到48個”,照這個趨勢,很快就會低於10個。顯卡礦機攤薄了B3礦機的收益,回本之路被拉長,礦工們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礦工們組建的維權群已達近千人,抗議比特大陸虛假宣傳,欺騙消費者,礦工們認為相同成本顯卡的算力,甚至比B3礦機還要高。

事實上,投資挖礦並非買一批機器放家裡就可以坐等收益,很多沒有清晰瞭解礦機壽命、特性、參數的跟風者,在投入大筆資金之後,方才恍然大悟,明白挖礦沒有傳說中賺錢,礦機也並非一次投入即可終生獲益的設備。大把支出的維修、維護費用,讓這部分“礦工”賠了夫人又折兵。

作為虛擬貨幣礦業的投資者,在投資時本就承擔著未來算力增長和幣價下跌的雙重風險,以及未來有可能出現更高算力機器的衝擊,想創造“一夜暴富”的神話,無異於賭博。

暴跌的比特幣礦機,造就了全球最賺錢的礦機制造商

價格暴跌的礦機 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價格的大跌,對礦機造成很大的衝擊,但也並不意味著礦機市場就沒有前景。雖然傳統的投機者對礦機的興趣已經不大,但是對礦機瞭解的投資者,正在逐步的建倉,逢低佈局,兩級分化很明顯,一個向左,一個向右。

對加密貨幣有信心的專業投資者,他們在礦機價格低迷的時候會囤入更多的礦機,擴大生產。這一點從幾大加密貨幣全網算力的統計數據也可以看出來,2018年出熊市開始至今,比特幣全網算力非但沒有降低,反而整體呈高速增長走勢,這說明全網礦機數量是不斷增加的。

也有觀點認為,從收益平衡角度考慮看,挖礦計算的是沉默成本,目前的價格波動,使挖礦變成不是那麼利潤率高的事情,新的進入者會大幅減少,原來已經有了的沉默成本的礦工,在足以支付電費的情況下還會堅持,長期來看挖礦的難度和價格會動態平衡的。

從礦機制造商方面看,受到逐漸走低的礦業市場的影響,ASIC礦商們則正在探索其他收入來源,以抵消對採礦硬件需求的下降。

比特大陸CEO吳忌寒日前在接受美國《財富》雜誌採訪時表示,比特大陸正在轉向人工智能以尋求替代收入來源。他表示希望未來 5 年內,比特大陸生產的人工智能芯片能為公司帶來40%的收入。

嘉楠耘智也正在尋求人工智能市場來提高利潤,港交所公告顯示,嘉楠耘智IPO淨額擬投向四個項目,其中第一位則為研發人工智能算法及應用的ASIC芯片。

或許,只要市場有炒作,數字貨幣和礦機的“生意”就永遠不會落幕,但財富恐怕很難屬於處在行業最底層的“礦工”和“散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