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維度審視《幻樂之城》,爲什麼說它是「中國電視新物種」

從來沒有任何一檔電視節目能像《幻樂之城》這樣備受關注,從“王菲內地綜藝首秀”到“中國電視新物種”的稱謂,這檔節目充滿了神秘感,也滿載了觀眾的期許。直到第一期節目開始,王菲在無剪輯的情況下唱著歌走過一個又一個節目中的場景,觀眾才明白,王菲不是節目的噱頭,“中國電視新物種”也不只是一頂帽子,而是實實在在的節目屬性。

三個維度審視《幻樂之城》,為什麼說它是“中國電視新物種”

我們評價一檔電視節目往往從三個方面著手,節目形式、嘉賓表現、製作水準。對於《幻樂之城》,這三個維度同樣適用。難得的是,這三點節目都同樣出色。

首先是節目形式,不負“中國電視新物種”之名。近幾年,電視綜藝走進死衚衕的論調不絕於耳,確實,匱乏的創意,重複的節目形式已經讓觀眾審美疲勞。在這樣的情況下電視節目如何找到新概念,如何突圍,成了最嚴峻的課題。

三個維度審視《幻樂之城》,為什麼說它是“中國電視新物種”

《幻樂之城》做到了,節目開始王菲說“幻,是流動和變化;樂,是比語言更自由的表達,城,是意念堆積出的境”,梁翹柏隨後把這個概念具象化,變成音樂+電影+現場三者結合的表現形式,唱演人在後臺實時表演,一氣呵成,而觀眾將這一切盡收眼底,看到的是沒有NG、未經加工的畫面,從而帶來最真實也最新鮮的觀感。這種和以往電視節目完全不同的表新形勢,可以說是樹立了中國電視的里程碑,也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第一期節目就拿到衛視收視率第一。

三個維度審視《幻樂之城》,為什麼說它是“中國電視新物種”

第二個方面嘉賓表現。以往的電視節目,嘉賓們都是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裡發揮,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觀眾,說到底,其實還是呆在自己的舒適區。但《幻樂之城》對每一位唱演人都是非常嚴峻的考驗,畢竟表演、唱歌,還是一氣呵成,沒有NG的形式,充滿了太多位置性。當然,換一個角度,這也是給唱演人們提供了一個證明自己實力的舞臺,所以也激發了四位唱演人最大的熱情。

三個維度審視《幻樂之城》,為什麼說它是“中國電視新物種”

在唱演人的選擇上,能感覺到節目組的良苦用心。黃曉明多年來爭議不斷,所以他在節目中完成了和自己的真誠對話;任素汐幼年喪父,所以她把自己的故事寫進了節目中;雷佳用自己的天籟嗓音,串起了一個盲童的暖心故事;剛剛完成高考的易烊千璽,在連完整彩排的時間都沒有的情況下硬扛下了這段表演,青春期的迷茫、抗拒和對親情的迴歸,都很讓人感動。唱演人們的全情投入帶來了十足的感染力,黃曉明對著鏡子唱歌時,能看到他通紅的雙眼,任素汐的表演,和父親的對手戲開始時,很多觀眾都留下了感動的淚水。四位唱演人用自己的努力,完成了高質量的表演,從而保證了《幻樂之城》的高水準。

三個維度審視《幻樂之城》,為什麼說它是“中國電視新物種”

第三點,是製作水準。一檔節目,演員負責藝術呈現,攝影、剪輯、燈光等部門提供技術支撐。對於這樣一檔沒有NG、一氣呵成的節目,無論對於演員、攝影,還是在後臺負責鏡頭切換的導播,壓力並不比鏡頭前表演的唱演人小。比如為了讓唱演人能全情投入表演,他們不能拿麥克風、也不能戴耳麥,節目組找到百老匯音樂劇團隊幫忙,把麥克風變成紐扣、飾品等道具,隱藏起來。又比如和拍電影一樣,每一個節目都有多臺攝影機、多個機位,在侷促的場景裡無法用腳架,只能手持攝影,為了不在一臺攝影機的畫面裡出現另一臺攝影機的穿幫情況,不但唱演人要熟悉走位,攝影師們同樣要熟悉走位,防止穿幫。再比如在幕後的導播,他們就像一個大型交響樂隊的指揮,快半拍或慢半拍的鏡頭切換,都會給節目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三個維度審視《幻樂之城》,為什麼說它是“中國電視新物種”

太多外界因素的影響,決定了唱演人們的表演不可能絕對完美。黃曉明在獨木橋上唱歌的部分,由於和室內聲場不同,所以聽起來他的聲音和前面的聲音都不一樣,這恰好證明了他是真唱;任素汐的節目中,飾演他父親的演員,在對著自行車慢慢栽倒之後,切換到下一個場景時他站起來早了,被收進了鏡頭裡,但這恰好反映出了在A級大場景下,演員要迅速走位,完成流暢表演的不易。

三個維度審視《幻樂之城》,為什麼說它是“中國電視新物種”

​幻樂之城剛播出一期,就得到了網友們的廣泛好評,在豆瓣有超過27%的觀眾打出五星,30%的觀眾打出四星,證明了觀眾的認可。聽說節目已經錄製了五期,期待本週唱演人們的表現,相信不會讓觀眾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