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張照片展示火車上的中國人

120張照片展示火車上的中國人

1978年,哈爾濱三棵樹火車站。

如果有人問:在哪裡可以最快速、最直接地瞭解中國和中國人這幾十年來的變化。王福春的回答肯定是:去體驗一下火車吧!

作為一名鐵路工作者,王福春用鏡頭記錄著一列列在鐵軌上奔馳的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動車、高鐵……反映著火車上中國人的生活。上週,由王福春創作的“火車上的中國人”攝影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一幅幅發生在綠皮車、藍皮車、紅皮車、白皮車裡的故事,靜靜講述著火車裡的時光荏苒、歲月變遷。

“海鷗120”開啟火車攝影

75歲的王福春精神矍鑠,正在北京忙碌展覽後期的工作。一直忙到21時許,才有時間和記者聊起自己“火車上的生活”。

王福春說,父母早逝,1962年初中畢業,他隨哥嫂從綏化搬到哈爾濱,哥哥在哈爾濱鐵路局車輛處工作,自己則報考了鐵路司機學校。原本想當火車司機,但分班時,卻被分到車輛班,沒開上火車,這是王福春的一件憾事。

1977年,王福春在三棵樹車輛段工會當幹事。有一天,領導讓他給勞模拍光榮榜的照片。王福春從技術室借了一臺海鷗120相機,從那一刻起,他就再沒有放下手中的相機。

1984年,王福春調到哈爾濱鐵路局科研所任專職攝影師。此後,王福春乘坐列車幾千次,行程20餘萬公里。用近10萬張底片,記錄了火車上的人情故事,僅相機就用壞了10餘部。

120張照片展示火車上的中國人

2012年,宜昌—漢口高鐵。

120張照片展示火車上的中國人

2015年,北京南—杭州(德州)。

120張照片展示火車上的中國人

2016年,北京—濰坊。

“乘車難”的年代拍照遇險

上世紀80年代初,“民工潮”開始出現,車廂里人滿為患。為了創作,王福春登上了一列列擁擠的列車。

最驚心動魄的事情發生在1991年,王福春從哈爾濱到上海,列車超員嚴重,座席底下、行李架上、廁所裡、過道全擠滿了人。當時,他想換到另一節車廂,但車廂內人多擠不過去,只能從車下走,可王福春還沒走到另一節車廂門時,列車啟動了。“所有照相器材都在車上。我趕緊跑兩步,順手抓住車門欄杆,隨著列車加速,我的身體竟‘飄’起來了,就在這關鍵時刻,車門打開了,我被列車員和旅客拽上車……”王福春說著,還有些後怕。

長年在火車上拍攝工作,王福春患上了嚴重的神經衰弱症,在家裡整宿睡不著覺。說來也怪,他只要躺在列車臥鋪上,伴隨著車輪與鋼軌的“咣噹”聲,就能很快入睡。

影展記錄“高鐵速度”

從青年男女自帶收錄機聽流行歌曲到有了“隨身聽”,從寵物貓狗上了火車到導盲犬上了高鐵,從大款拿起了“大哥大”到列車婚禮……都出現在王福春的照片中。

讓王福春難以忘懷的一幕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開往南寧的列車上,一位農民工領著五六歲的女兒站在列車門處,女孩困得站在門邊睡著了。足足有五六分鐘,王福春不敢按下快門,擔心驚醒女孩。近幾年,高鐵列車朝發夕至,孩子們依偎在家人身旁,留下一張張幸福的“全家福”,王福春由衷感嘆生活的變化。

7月11日至22日,由中國鐵路總公司文聯、鐵路攝影家協會主辦的王福春攝影作品展“火車上的中國人”在中國美術館開展,共展出120幅照片。

面對一幅幅照片,回憶40多年攝影經歷,酸甜苦辣湧上王福春的心頭。最強烈的感受,恰如參觀者的留言:這些照片見證了歷史,見證了我們國家從弱到強的“高鐵速度”。

120張照片展示火車上的中國人

1988年,廣州—北京。

120張照片展示火車上的中國人

1990年,石家莊—哈爾濱。

120張照片展示火車上的中國人

1994年,瀋陽—大連。

120張照片展示火車上的中國人

2007年,西寧—蘭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