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张照片展示火车上的中国人

120张照片展示火车上的中国人

1978年,哈尔滨三棵树火车站。

如果有人问:在哪里可以最快速、最直接地了解中国和中国人这几十年来的变化。王福春的回答肯定是:去体验一下火车吧!

作为一名铁路工作者,王福春用镜头记录着一列列在铁轨上奔驰的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高铁……反映着火车上中国人的生活。上周,由王福春创作的“火车上的中国人”摄影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一幅幅发生在绿皮车、蓝皮车、红皮车、白皮车里的故事,静静讲述着火车里的时光荏苒、岁月变迁。

“海鸥120”开启火车摄影

75岁的王福春精神矍铄,正在北京忙碌展览后期的工作。一直忙到21时许,才有时间和记者聊起自己“火车上的生活”。

王福春说,父母早逝,1962年初中毕业,他随哥嫂从绥化搬到哈尔滨,哥哥在哈尔滨铁路局车辆处工作,自己则报考了铁路司机学校。原本想当火车司机,但分班时,却被分到车辆班,没开上火车,这是王福春的一件憾事。

1977年,王福春在三棵树车辆段工会当干事。有一天,领导让他给劳模拍光荣榜的照片。王福春从技术室借了一台海鸥120相机,从那一刻起,他就再没有放下手中的相机。

1984年,王福春调到哈尔滨铁路局科研所任专职摄影师。此后,王福春乘坐列车几千次,行程20余万公里。用近10万张底片,记录了火车上的人情故事,仅相机就用坏了10余部。

120张照片展示火车上的中国人

2012年,宜昌—汉口高铁。

120张照片展示火车上的中国人

2015年,北京南—杭州(德州)。

120张照片展示火车上的中国人

2016年,北京—潍坊。

“乘车难”的年代拍照遇险

上世纪80年代初,“民工潮”开始出现,车厢里人满为患。为了创作,王福春登上了一列列拥挤的列车。

最惊心动魄的事情发生在1991年,王福春从哈尔滨到上海,列车超员严重,座席底下、行李架上、厕所里、过道全挤满了人。当时,他想换到另一节车厢,但车厢内人多挤不过去,只能从车下走,可王福春还没走到另一节车厢门时,列车启动了。“所有照相器材都在车上。我赶紧跑两步,顺手抓住车门栏杆,随着列车加速,我的身体竟‘飘’起来了,就在这关键时刻,车门打开了,我被列车员和旅客拽上车……”王福春说着,还有些后怕。

长年在火车上拍摄工作,王福春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在家里整宿睡不着觉。说来也怪,他只要躺在列车卧铺上,伴随着车轮与钢轨的“咣当”声,就能很快入睡。

影展记录“高铁速度”

从青年男女自带收录机听流行歌曲到有了“随身听”,从宠物猫狗上了火车到导盲犬上了高铁,从大款拿起了“大哥大”到列车婚礼……都出现在王福春的照片中。

让王福春难以忘怀的一幕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开往南宁的列车上,一位农民工领着五六岁的女儿站在列车门处,女孩困得站在门边睡着了。足足有五六分钟,王福春不敢按下快门,担心惊醒女孩。近几年,高铁列车朝发夕至,孩子们依偎在家人身旁,留下一张张幸福的“全家福”,王福春由衷感叹生活的变化。

7月11日至22日,由中国铁路总公司文联、铁路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王福春摄影作品展“火车上的中国人”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共展出120幅照片。

面对一幅幅照片,回忆40多年摄影经历,酸甜苦辣涌上王福春的心头。最强烈的感受,恰如参观者的留言:这些照片见证了历史,见证了我们国家从弱到强的“高铁速度”。

120张照片展示火车上的中国人

1988年,广州—北京。

120张照片展示火车上的中国人

1990年,石家庄—哈尔滨。

120张照片展示火车上的中国人

1994年,沈阳—大连。

120张照片展示火车上的中国人

2007年,西宁—兰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