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西白龍洞:60萬年前古人類的「伊甸園」

鄖西白龍洞:60萬年前古人類的“伊甸園”

白龍洞位於鄖西安家鄉的神霧嶺,洞內挖掘出大約60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

鄖西白龍洞:60萬年前古人類的“伊甸園”

鄖西白龍洞出土的可疑燒骨,初步推測是古人類生活用火痕跡

鄖西白龍洞:60萬年前古人類的“伊甸園”

人類起源於哪裡?現代中國人的祖先又來自何處?如何才能追溯那遙遠的過去,去探究現代人類的歷史呢?

現今不少科學家堅持認為,現代中國人起源於本土,我們的祖先就是中國本土的古人類。鄖西縣安家鄉神霧嶺中的白龍洞出土的大量古猿人化石,為探尋古人類起源和生存的足跡提供了珍貴線索。

秦楚網訊(十堰晚報)文/記者 謝媛媛 圖/記者 呂世銀

洞內至今仍有化石遺存

八月的鄖西安家鄉神霧嶺,青山疊翠,花木扶疏,遠處大片的茶田和核桃園望不到邊際。記者一行人沿著綠樹成蔭的山間小路向山腰東面走去,試圖尋找掩藏在土地中的人類歷史的秘密。

白龍洞古猿人化石遺址位於安家鄉神霧嶺村,這個典型的高山村落因盛產雲霧嶺茶而出名。從村中心出發,步行15分鐘就來到洞口。洞外是茂密的灌木和巨大的岩石,在岩石下面藏著一個不到兩米高的鐵柵門,門裡面就是白龍洞。

走進洞內,慢慢適應了昏暗的光線,映入眼簾的是高2米多、寬近3米的洞穴。洞底是深約1.5米的土坑,據嚮導介紹,這是以前科考隊員所挖。洞頂為穹窿形,有滲水管狀孔和流積的鐘乳石,形成千姿百態的“石鍾”、“石乳”、“石幔”。而四周紅色的土層中可以清晰地看見很多白色化石遺存。

據介紹,白龍洞屬石炭紀(約處於地質年代兩億八千六百萬年至三億六千萬年前,是古生代的第5個紀)泥灰岩(介於粘土巖與碳酸鹽巖之間的過渡類型沉積岩)溶洞,洞內主要堆積物是紅色黏土,結構緻密,保留了許多珍貴的化石,使得數十萬年前的古人類生活痕跡得以留存至今。

白龍洞在遠古時代是一個人類聚居的洞穴,後來因為地殼運動使原先的洞穴消失,洞內堆積的動物骨骼也被埋藏在泥土裡。

正是在這個溶洞裡,考古專家先後發現了8枚猿人牙齒化石和熊、大熊貓、劍齒象、劍齒虎等20多種動物的牙齒、頭角、骨骼、糞便化石。

村民撿”龍骨“無意挖開白龍洞

這個古猿人遺址是怎樣發現的?為什麼保存得這麼完好?

“以前在這附近種地的人,經常能撿到灰白色的東西,不知道是化石,村裡人說這是‘龍骨’能治病。”60多歲的村民高大爺回憶起小時候的情形。

1976年村民們搞副業,在這裡大量挖“龍骨”交售給縣裡的藥材收購站,慢慢挖開了洞口。這一現象引起了鄖西縣文化館文物工作人員的注意。通過調查,文物工作人員在這裡發現了大量古動物化石,於是立即將這一情況上報國家。由此,白龍洞古猿人化石遺址逐漸被發現並開始挖掘。

1977年2月27日,《人民日報》刊發了《湖北鄖西白龍洞發現古猿人牙齒化石》的報道,引起了全國考古界和科學界的震動。同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組織了第一次發掘,發現3顆猿人牙齒和大量的古脊椎動物化石。

隨後,國內有關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文博單位在上世紀70年代後期及80年代對該遺址進行了數次發掘,發現了數枚猿人牙齒化石和大量與古人類活動有關的證物。白龍洞的神秘面紗終於揭開,經科學研究鑑定,這裡是距今約60萬年的古猿人遺址。

1981年12月31日,白龍洞被列入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站在洞內,時光的轉變、人類的進化、生命的更替,以土層的形式層層展現。記者彷彿站在一本巨大的書籍面前,閱讀著人類的生生不息,感受著穿越60萬年時光所帶來的巨大震撼。

古人類遺址驚動考古界泰斗

2010年6月18日,82歲高齡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考古界泰斗吳新智不顧年老體邁,冒著高溫,再一次來到鄖西白龍洞,對這個古人類遺址進行實地考察。

這是吳新智院士第三次來到這裡。在此前的1977年和1982年,他曾先後兩次參加白龍洞的考古發掘活動。

回憶在鄖西縣的發掘經歷,吳新智至今難以忘懷。“那是1977年,我在鄂西北參與了鄖西直立人(古猿人遺址)發掘工作。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喝醉了酒,也是唯一一次。”

吳新智認為,在以鄖陽區曲遠河口為半徑的百公里範圍內,連續發現梅鋪、曲遠河口、黃龍洞、白龍洞4處古人類遺蹟,這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現象,是很了不起的發現。這4處古人類遺蹟,充分證明了“兩鄖”(鄖陽區和鄖西縣)地區早在10萬至80萬年前就是遠古人類繁衍與進化的發祥地。

考察結束後,吳新智院士欣然提筆留言:“白龍洞古人類遺蹟是遠古人類在鄖西這個地區繁衍的明證,結合其它古代遺物,表明鄖西長久以來是宜居之地。希望能充分發揮地下和地上的乃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作用,將鄖西建造為人民更加幸福繁榮的樂土。”

填補早期直立人研究空白

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起源演化分為四個階段:南方古猿階段、能人階段、直立人階段、智人階段。迄今,我國發現的最早的直立人是元謀猿人,距今約170萬年。周口店北京人大約生活在距今70萬年到20萬年。而距今100萬年至60萬年間的早期直立人信息非常有限,白龍洞古猿人化石的發現,填補了這一空白。

考古工作者在白龍洞發現了兩顆保存完整的古人類牙齒化石,其中一顆是右上第二前臼齒,另一顆是左下第一前臼齒。這兩顆牙齒,從石化程度、色澤、大小及牙尖的磨損程度看,很可能屬同一中年猿人。

在這裡發現的動物化石包括虎、豹、熊、大熊貓、豪豬、竹鼠、劍齒象、犀、貘、豬、鹿、等20多個種類。這些動物化石,與1975年在鄖陽區梅鋪發現的猿人洞中所含的動物群基本相似。

考古過程中,在洞內1.5米地層深處,發現了可疑燒骨和黑色泥土,有可能是古人類生活用火痕跡。在淤泥礫石層中,還發現了不少痕跡清晰的打製石器——刮削器、切割器、錘狀器及石片,動物化石多達20餘種。這些標本集中、數量眾多的獸骨化石,不可能是野獸群居形成的,顯然有人為的因素,加之用火痕跡的重大發現,表明白龍洞是古人類的“伊甸園”。

白龍洞古猿人屬於早期直立人,是舊石器時代最早期的人類。白龍洞以其豐富的遺蹟,向我們展現了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的生活情景。這些發現也為研究古人類的生活狀況及古氣候的變化等,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並填補了秦嶺南坡至長江北岸舊石器時代初期人類文明在發掘整理方面的空白。

白龍洞曾是古人類“伊甸園”

60萬年前,當白龍洞成為人類的庇護所,古人類是如何在在這裡生活的呢?

白龍洞一帶地處秦嶺東段南麓,漢水上游左岸,為中低河谷區。這裡雨水充足,為白龍洞的發育創造了條件;氣候溫暖溼潤,繁衍了大批動植物。適宜的生活環境和繁盛的動植物條件,都為遠古人類棲息生活和持續繁衍提供了一片“伊甸園”。

那時的人類,剛剛從能人階段進化到直立人階段,欣欣然站立起來凝望著周圍的世界。然而那不是一個美好的時代,寒冷無處不在,食物非常緊缺。白龍洞一帶喬木茂盛、草木繁密、動物繁多,所以古人類選擇了這個洞穴。

可以想象,60萬年前的古猿人聚集在洞內製造“武器”,然後外出圍獵,把獵獲的動物,背到洞口剝吃,丟下一堆堆骨骼。洞外的密林深處,靈活的竹鼠到處覓食,劍齒象在河邊酣睡,突然傳來幾聲虎、豹的長嘯,正在吃草的小鹿急忙逃進密林深處……

考古探測表明,現在人們看到的遺址,只是冰山一角。歲月匆匆流逝,將古老的事物衝得無影無蹤,然而在不朽的白龍洞中,時間卻永恆地凝固了,那從土層中露出的一件件化石,向人們講述著數十萬年前的故事。

站在白龍洞遺址前,這處夢幻般的遠古綠洲,曾幻化出多少歷史的風景,曾負載著多少遠古的思情。歲月悠悠,長河落日,它把遠古的歷史留在了時空的那一頭,也把人類演變的傳奇和深深的思索留給了現在和未來。(編輯:迪祥 合作QQ:250211272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