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口音帶著咖喱味,爲什麼在美國印度裔比華裔更成功?

互聯網第一留學公開課——留學爆米花

雖然口音帶著咖喱味,為什麼在美國印度裔比華裔更成功?

在美國硅谷,印度裔佔總人數的6%,但是創辦的公司佔到了硅谷所有公司的15.5%中國留學生和印度學生在職場上的差距,或許從課堂上就能看出來。

印度裔在全球科技業中的成功已經毋庸置疑,且看谷歌掌門皮查伊和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單論微軟,印度裔高管就已經掌管了近萬億美元的市值,更不用提其他的科技業印度裔高管們。印度正在成為一個“盛產”CEO的神奇國家。

如果再往下分析這批“CEO”們,便會發現一個現象:不同於一些族裔高管都是移民二代,這一波登上硅谷權力頂端的印度裔高管,都是土生土長的印度人,他們在印度頂尖的高校完成本科教育,再蜂擁至美國,進入美國名牌大學如斯坦福、麻省理工學院深造,然後加入美國的高科技企業。

再接下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這些來自印度高等院校的學霸精英,在世界上形成一個龐大的“CEO兵團”。

中印兩個同為亞洲的人口大國,有諸多相似之處,同為美國最大的兩個留學生來源地,我們很自然地會把對方當成鏡子來做個對照:

為什麼印度裔比華裔在美國更成功呢?兩國的留學生在美國的校園中各自有怎樣的表現?是否這些差異影響了各自日後的成就?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些什麼?我們的孩子如何揚長避短迎頭趕上呢?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張伯庚(Julian Chang)教授。張教授出生于波士頓,獲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在1993-1996年期間擔任Cabot House的本地院長,同時就職於哈佛大學對外關係發展辦公室。

雖然口音帶著咖喱味,為什麼在美國印度裔比華裔更成功?

張伯庚教授

在執教哈佛大學期間,張伯庚教授對中印留學生也進行了一些觀察,對於印度裔在職場上獲得的成功,張教授認為,或許可以從他們在海外留學的表現中找出部分原因。

交流在印度人職業成功的基石中,語言必定是其中之一,“比方說語言方面印度是英文為主所以很多人就說語言沒有什麼障礙。” 張伯庚表示,中國留學生在語言上比較吃虧:“比如說你語言要不是母語,你要是過去(留學),一個禮拜要讀一兩本書,寫兩三個稿子,就很吃力。”

而中國留學生數量增加,熱衷抱團影響語言和文化的融入,也是差距拉開的重要原因。中國留學生在美國面對海量課業時往往被語言束縛,而且近幾年這種束縛又有了新的變化:“以前出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對語言倒不是有特別大的障礙。

比方說:你這個班裡要是有一兩個中國人,那沒辦法只能跟其他的國外的學生來往。但現在中國學生數量更多了,我在哈佛有很多學生,比如說是南方來的學生希望跟南方人一起。

我認識一箇中國在英國留過學的學生,在商學院唸書,他是東北人,他說他那個學校裡有兩個四川來的學生,他們坐在一塊的時候就說四川話,他這個東北來的學生也聽不懂。

所以這個是從語言的角度來看,是一個問題。然後就回到印度留學生,他們沒有語言的障礙,所以他們跟其他的美國學生交往很方便。”

張教授表示,中國留學生熱衷抱團,對於融入當地朋友圈缺乏興趣,這種習慣養成後在他們走入外企職場後就會顯露出弊端:“無論是價值觀還是習慣,比如說他們在美國的企業裡很多是outside office,你要是不去看球,不跟大家一起去吃飯、看球、玩兒,那就很難加入領導圈。

中國學生沉默謹慎,印度學生能言善辯,雖然印度人口音帶有濃重咖喱味,但他們從不憚於發聲;而中國學生說英文沒問題,但是要走到高層,用英文辯論,闡述觀點的時候就會顯出弱勢。

“在美國,很多美國的企業、跨國企業都有很多印度人在當CEO或者是CTO、CFO。甚至哈佛大學商學院很多教授都是印度血統的,所以也可以說他們在語言方面沒有障礙。另外他們強調錶達和辯論能力。

他們從小就培訓,就可以在現場說得很好,想得很快,然後說服力很強。

張伯庚強調這是教育培訓帶出的習慣:“在印度,他們受到英國傳統的或者是英國習慣影響更多。所以你要在口頭上的辯論,而據我所知,國內的教育系統並不是太支持這種。我不是說中國的學生沒有不同的想法或者是習慣,是指他們的習慣、培訓教育,一直不強調這方面的東西。

可是英國和美國的傳統就是辯論、說服對方。特別是美國法學院,你看企業家很多都是從法學院出來的,然後當律師當了一會兒,然後就轉向其他行業,很多也是sales方面的,當然工程師要是創業自己可以當CEO。sales你可以慢慢的往上升。

當然我知道現在國內很多的商學院也開始強調soft skills,PPT,溝通的方式,這個可能慢慢會好起來。”

印度學生和中國學生相比較之下顯得更為愛辯論敢於發表意見。 印度人在一起,經常為了討論而討論,不惜時間和精力。在學校裡,老師會組織學生進行辯論。而當他們把這些習慣帶入跨國企業的工作中時無疑又增加了一個優勢砝碼, 中國人的沉默謹慎,唯恐“禍從口出”的習慣,也意味著容易導致錯失良機。

從校園行為習慣中可以觀察出幫助印度學生走向職業成功的些許因素,張教授同時也指出,印度裔之所以取得成功,和他們國內的高等教育也有很大的關係,印度理工學院(IIT)作為印度精英的搖籃、全球錄取率最低的名校, 為跨國大企業輸送了頂尖優秀的人才。

此外,印裔精英階層很注意幫助本族裔。在招聘、工作安排和培訓上都會刻意提攜本族裔的人,多方面的因素都是印度裔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雖然口音帶著咖喱味,為什麼在美國印度裔比華裔更成功?

關注微信訂閱號:留學爆米花,點擊底部“留學課程”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