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賣需求、賣故事、賣體驗,唯獨不是賣產品……

小米賣性價比,星巴克賣環境、服務,肯德基賣概念(洋快餐、美式文化),瑞幸咖啡賣需求,他們的產品你或許覺得好或許不好,見仁見智,但是他們的產品其實只是作為載體出現,他們想要解決的是產品之外的東西。

他們賣需求、賣故事、賣體驗,唯獨不是賣產品……

一定有人說老張又在故弄玄虛了,明明賣的是產品,怎麼又說不賣?我舉個例子來說明。

炒得火熱的瑞幸咖啡,甚至有很多茶飲行業的從業者在討論它時,都傾向於從咖啡口感、原料優劣、廣告感受、店面設計等偏個人的體驗來分析,這是典型地用顧客視角來分析案例,容易走入誤區。

其實瑞幸咖啡真的有那麼在意自己的產品口感麼?國內的普通消費者並沒有那麼懂咖啡,烘焙度和咖啡豆的細微區別,大部分人根本喝不出來。瑞幸咖啡實際上不是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口味而誕生的,如果以咖啡口味來對標深耕國內市場多年的星巴克,是非常愚蠢的。

他們賣需求、賣故事、賣體驗,唯獨不是賣產品……

瑞幸咖啡在本質上是為了解決咖啡市場“價格+便利”兩大核心問題,21-27元的定價避開了星巴克的高定價,500家門店才能基本建起一線城市的網點密度,它是洞察到了顧客對低價和便利性的需求,至於產品本身並不是他的賣點,過得去也就行了。

肯德基初入中國市場的時候,人們並不見得多麼認可它的產品,但我們開始接受快餐,接受它輸出的美式文化。星巴克給我們提供了除家和辦公點之外的第三空間。小米讓我們知道原來在較低的價位也可以買到性能優秀的電子產品。

他們賣需求、賣故事、賣體驗,唯獨不是賣產品……

客觀來講,他們都有好產品,但是真正支撐企業發展成巨無霸的原因,還是因為他們洞察到並解決了痛點,他們打造概念、文化、品牌給你提供一個買點,產品才有了無限可能。當你認同這個品牌,被它的高附加值打動,自然也會成為他們產品的擁簇者。

-------------------------------------

*快車道·張勁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