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的一首詩,淡淡幾筆,便勾勒出一幅夏夜追涼圖

颱風“安比”走了,就這樣離開山東了,沒給山東西部多帶點雨和風。這不今天高溫又來了,都38度了,這可不是一般熱呀!這麼熱的天,乾點啥呢,不如讀首詩吧,看看古人是如何度這炎炎夏日的。南宋詩人楊萬里的《夏夜追涼》寫得很好,該詩不寫暑熱難耐的感受,而僅就“追涼”著墨,以淡淡的幾筆,便勾勒出一幅夏夜追涼圖。

楊萬里的一首詩,淡淡幾筆,便勾勒出一幅夏夜追涼圖

夏夜追涼

楊萬里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楊萬里的一首詩,淡淡幾筆,便勾勒出一幅夏夜追涼圖

《夏夜追涼》是楊萬里的一首小詩,題目中的“追涼”,即覓涼、取涼,“追”字更能表現對“涼”的渴求。此時勾勒了一幅夏夜追涼圖,其中有有皎潔的月光,有濃密的樹蔭,有婆娑的竹林,有悅耳的蟲吟,以及作者悄然佇立的身影。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寫夜裡與中午一樣的熱,詩人睡不著覺,迫於無奈出門納涼。此時正值“月華皎潔”的三五之夜,詩人獨自一人立於門外尋涼兼賞月。

楊萬里的一首詩,淡淡幾筆,便勾勒出一幅夏夜追涼圖

“竹深樹密蟲鳴處”這一句運用了白描、襯托的手法,以淡淡的筆墨描繪出一幅樹陰密密,竹林深深,蟲聲唧唧的夏夜圖。竹深林密,襯托出環境的清幽,蟲鳴更見其靜謐。

“時有微涼不是風”寫在“月明”“竹深”“樹密”“蟲鳴”的大環境下,詩人置身之間,涼意頓生。“靜中生涼”是本首詩歌要表達的意趣,但這一意趣並未直接點明,而用“不是風”三字精妙點出。既然不是風,那麼“微涼”從何而來呢?結合前面的月光、竹林、樹陰、蟲鳴等意象,可知所謂“微涼”不過是夜深氣清,靜中生涼罷了。這樣表達增加了詩歌的曲折意味。

全詩表達了詩人愜意的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