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四十年 迎來新時代

奋进四十年 迎来新时代

難忘的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改革的號角從此吹響,改革的春風吹拂著祖國大地,改革的大潮席捲了960萬平方公里,人們欣喜若狂,向著不合理的舊思想、舊體制宣戰,守舊、封閉的思想在改革的浪潮中洗滌、淨化。

難忘的1978年,是中華民族5000年曆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如果說1949年中國的變化是讓中國人民站了起來,那麼1978年的變化則是中華民族走向富裕道路的開始。這一年,有無數中國人的命運因中國的變化而改變;從這一年開始,中國前進的每一個腳步都將引起全世界目光的關注……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之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方針、總政策。是強國之路,是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即對內改革,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自覺地調整和改革生產關係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之間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更好地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開放,即對外開放,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符合當今時代的特徵和世界發展的大勢,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改革對很多人都有一些陣痛,但在黨的改革路線指引下,人們在陣痛中不斷的深思、鬥爭、淘汰、轉化和發展,以前所未有的開明心態擁抱世界,迎接世界。

改革使國家日新月異、蒸蒸日上;改革使祖國更加富強昌盛;改革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從解決溫飽到追求高品質的生活質量。放眼看今天的中國,祖國強大,物質豐富,社會文明和諧,現代化的物質生活,人民的幸福指數在不斷提高。

改革讓中國鉅變,讓世界刮目相看,讓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各行各業在改革中發展,在改革中前進。如我們銅陵的教育40年改革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是一名老教育工作者,今年剛剛退休,一九七七年參加工作,見證了銅陵教育改革四十年的鉅變,四十年的輝煌。我剛工作時,在古鎮大通河南咀小學任教,300多名學生,只有5個教室,每個教室不足50平米,破課桌,自帶板凳,上課信號是搖銅鈴,一個籃球場不足60平米,籃框是綁在一棵楊樹上,一個皮籃球,我一週28節課。實際當時整個銅陵地區學校的教室都是破爛不堪,每個教室學生數都十分擁擠,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手段落後,資料緊缺,教師上課一支粉筆一本書。

改革四十年,銅陵市委市政府堅決按照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思路,投入大量資金,用於校舍改造,設備更新,教師培訓,使銅陵的教育的發展突飛猛進,均衡教育走在全國前列,破爛不堪的校舍變成了一座座現代化的教學樓,教學環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各校都有圖書館(或是圖書室)、微機室、多功能教室等,師資力量不斷提高壯大,教師的待遇飛速提高,工資從幾十元到現在的幾千元,我記得我剛工作時,工資三十幾元,現在我退休工資是4977元,教師的地位從過去人們看不起到人人羨慕的職業,全市各中小學教室寬敞明亮,師資學歷高、素質高,教學手段先進。

改革四十年是我國教育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40年,也是銅陵市教育系統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的4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教育發展進入新階段,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區。全市教育戰線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堅持改革創新,提高教育質量,推動教育公平,教育事業實現跨越發展。

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達標率100%

改革四十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服務有新增強。一是大力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建設。截至2016年底,共有293所義務教育學校完成標準化建設任務,達標率100%,位居全省前列。新建公辦幼兒園41所,完成學校改造工程、學生食堂、教師週轉房等項目322個。二是大力推進優質教育資源擴面。通過優化資源整合,強校加弱校、強校加新校等方式,先後成立14個聯合辦學體,實施聯合辦學;新建(遷建)32所中小學,提升新城區教育公共服務水平,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三是實現了市域內縣(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認定全覆蓋。

二、4.5萬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有學上

改革四十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公平有新突破。一是教育普惠政策向學前和高中階段教育兩端延伸。學前教育財政補助幼兒園佔94.1%,受惠學生佔78.5%;義務教育全部納入國家保障體系,高中階段全面實施了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學費政策;二是深入實施教育扶貧工程,切實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入學權利。近五年發放學生資助金3.32億元,受益學生40餘萬人次。三是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同城待遇,五年來,全市學校共解決4.5888萬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問題。實施特殊教育提升工程,殘疾兒童入學率達83.3%。

三、“陽光分班”作為改革案例向全國推介

改革四十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綜合改革深入推進。探索校長職級制改革,銅官區校長職級制改革案例獲評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特別獎;推進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實行“小班化”教學,信息化應用的八種模式被中國教育信息化網作為典型案例;完善規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分班管理,切實推進教育公平,“陽光分班”被中央改革辦公室作為改革案例向全國推介,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國家級新聞媒體進行了密集報道;改革中考體育考試模式,探索“兩考擇優”的考試方式,《人民日報》以“體育教育得讓孩子獲益”為題進行重點推介;構建專兼職督學相結合的督導體系,在全省率先實現督學責任區全覆蓋工作目標。

四、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

改革四十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現代化有新發展。一是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校園寬帶接入率達100%,網絡設施齊備的校園網建有率達100%,班級多媒體(交互式電子白板)覆蓋率98.12%以上,每百名學生擁有終端設備11.35臺,師機比達1.38∶1。二是信息化應用不斷深入。共建成在線課堂建設學校 29所,輻射教學點86個,實現全市農村教學點在線課堂全覆蓋,建成數字化校園31所。三是實現基本現代化的階段目標。2011年,我市提出了2015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奮鬥目標,通過實施 “六大工程”,全面推進我市教育現代化建設工作。2015年11月,《銅陵市教育現代化監測指標體系和評估辦法》通過了省專家組評審認證。截至2015年底,85%以上的指標已達到了教育現代化監測指標體系要求,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

奮鬥四十年,迎來新時代,銅陵教育的明天一定會更輝煌,更燦爛!

(參考和選用了網上管理員發表的“銅陵市:用改革創新推動教育事業跨越發展”一文)

奋进四十年 迎来新时代

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銅陵社科苑”微信公眾號在廈門富爾貴酒業有限公司的支持下,自2018年6月至9月開展“走進銅陵看成就.富小貴杯”有獎徵文活動,希望廣大網友積極參與,本次大賽獎金與獎品均由廈門富爾貴酒業有限公司支持。具體詳情請見:“銅陵社科苑”微信號徵文啦!

奋进四十年 迎来新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