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老先生捐了250萬 白塔中學修起了第一棟規模化教學樓

田老先生捐了250萬 白塔中學修起了第一棟規模化教學樓

嘉陵江畔有座鶴鳴山,山上有一座宋代白塔,屹立千年,原塔旁建有白塔寺,每天清晨僧人鳴鐘,南充人便起床勞作。清代學者詩讚曰:“雞聲未報鍾先到,催動江城萬戶煙。”鶴鳴山下有所白塔中學,建校104年,薪火代代相傳,育出萬千桃李。

吸山水之靈氣,白塔中學已成為嘉陵江畔基礎教育一所名校,是無數學子“夢想起飛的地方”。1914年,民國初立,百廢待興,民主革命家張瀾重拾教育救國的夢想,在順慶府大北街創立了南充縣立中學,當時只有兩間教室,每季只招兩個班。1923年,南充縣立高等小學、縣立實業學校併入南充縣立中學,下設師範部、理工部,舉辦工業班、農業班、中醫班、蠶絲班,設立實業工廠。

田老先生捐了250萬 白塔中學修起了第一棟規模化教學樓

田老先生捐了250萬 白塔中學修起了第一棟規模化教學樓

張瀾先生一生創辦的學校很多,但三次出任校長的卻只有南充縣立中學。解放後,學校校址屢經變遷,校名幾經更易,然育人痴心不改,文脈傳承不息。

學校籃球場正對面有一棟氣派的“家炳樓”,至今還是學校的主要教學樓。“要不是田老先生慷慨解囊,我們這棟樓估計還動不到工!”南充白塔中學、南充市田家炳實驗中學副校長馮濤回憶,2001年,剛剛成為省重點的白塔中學急需建一棟規模化的教學樓,他們主動對接田家炳基金會,“是老區,是‘三總故鄉’,辦學歷史悠久,但著實經費欠缺。”白塔中學詳盡闡述自己的特色、優勢和困難,最終基金會同按照中學援建的最高標準,捐贈250萬元人民幣,“基金會第一筆款到賬後,那棟大樓才得以動工。”

大樓建成後,命名為家炳樓。南充白塔中學多了一塊牌子,南充市田家炳實驗中學,田家炳成為南充榮譽市民。幾年後,田家炳親自來到白塔中學,瞭解辦學情況,瞭解援建大樓使用情況,甚感心慰,欣然為學校題詞。“想當年 家炳樓是我們學校最好的房子,E字形的教學樓,5層,高中部,太多太多的同學從這裡畢業,走向社會,追逐夢想。”一名已經畢業多年的白塔中學學生在朋友圈這樣感懷。

田老先生捐了250萬 白塔中學修起了第一棟規模化教學樓

​ 南充白塔中學、南充市田家炳實驗中學校長蔡禮儒在唁電中這樣說,聞田老仙逝,師生無不痛挽:鶴鳴蒼蒼,嘉陵泱泱,白中風範,山高水長!電文繁體、黑色,盡顯全校師生哀悼之情。

據封面新聞記者瞭解,南充還有兩所學校由田家炳基金會援建。

西充縣晉城中學、西充縣田家炳實驗中學介紹,田家炳基金會援建了200萬港幣,學校有田家炳樓。

南充高坪區第一小學、南充市田家炳實驗小學校長何明林介紹,從2002到2004三年時間裡,田家炳基金會分3次總計捐贈100萬元現金,田家炳是南充市田家炳實驗小學名譽校長。

封面新聞記者 蘇定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