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深沉」的話,只有孩子說得出來

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些孩子們說的話。孩子有孩子的邏輯,有些看似簡單的語句,說得還挺有“道理”,啟發我們換一種角度去理解事情。

這麼“深沉”的話,只有孩子說得出來。

這麼“深沉”的話,只有孩子說得出來

素材來源網絡

01

小女孩:“每天從我們家收垃圾的人,我們為什麼要叫他'垃圾工'?”

母親:“因為他收垃圾呀!”

小女孩:“怎麼叫他垃圾工呢。他清除垃圾,讓環境變整潔了。他應該被叫作'清潔工'呀,我們這些丟垃圾的人才應該被叫'垃圾工'呢!”

02

一個六歲孩子的故事。

老師問:“你父親幾歲啦?”

孩子回答:“他6歲了。”

老師:“什麼?怎麼可能?”

孩子:“我出生的時候他才開始做爸爸的。”

03

女兒大約五歲的時候。

我們正在學習鳥的知識,我告訴她鳥會產蛋。

艾瑪說:“不是所有的鳥都產蛋的。”

我想了一分鐘之後任然不解,

問她:“哪隻鳥不會產蛋呢?”

然後她說:“公鳥不會。”

04

兒子3歲半。

聽到“低頭思故鄉”,

問我:“媽媽,思故鄉是什麼意思?”

我說:“思故鄉就是想家了。”

兒子:“哦,想家了就是想媽媽。”

05

世界上有無數的禱詞,都不如我四歲女兒的禱詞,那麼無私,那麼善良。

她跪下,對那在煙霧繚繞中,微閉著雙眼的觀世音說:

“菩薩,祝你身體健康。”

06

有一次,我6歲的兒子問我:“媽媽,你能告訴我為什麼人類的小寶寶要那麼久才學會走路,但是那些動物寶寶生下來就會走路了呢?”

我一直在想啊想,試圖給他個合適的答案。

他卻在問了之後馬上告訴我了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回答:

“因為人類只有兩條腿,所以我們要像學騎自行車一樣平衡自己,但是動物有四條腿,這樣他們生來就能平穩站立了。”

07

下午給孩子們上閱讀課,指導他們看書。我發現,絕大多數的孩子不是先看我指定的文章,而是津津有味地看那些動漫之類的內容。

我說:“我規定的那些篇目,對我們即將到來的作文課有幫助。動漫有什麼益處,你們為什麼都喜歡看動漫呢?”

有幾個比較聽話的孩子立即隨聲附和,說他們不喜歡看動漫。

悅悅立即反駁說:“不喜歡看動漫的孩子,還是孩子嗎?”我一時無言以對!

08

一天,我7歲的女兒若有所思地站在鏡子前,我問她在想什麼。

她說:“我的腦子好奇怪啊——它總是在想著,我我我。就好像我是宇宙的中心或什麼的!爸爸媽媽,你們也會這樣嗎?”

09

兒子6歲的時候說了一句話:

“愛的反義詞不是恨,而是遺忘。”

瞬間把我給鎮住了。

10

“害怕”,就是因為想去做。

不想做的話就會覺得“不想做”,“害怕”並不是不想做。

——一個五歲孩子的話

11

“愛你的人,他念你名字的方式是不一樣的。當他喊你名字時,你會有一種安全感。”

——一個四歲孩子說的話

12

夏天,帶著孩子走在樓梯上。

問他:“為什麼一樓比較涼快,而三樓比較熱呢?”

讀幼兒園的兒子答:“因為三樓更接近太陽,所以熱啊。”

13

作家畢淑敏曾問過一群孩子,你們什麼時候感到別人是愛你的呢?

有一個孩子說:“我爸下班回來,我給他倒了一杯水,我爸只說了一句'好兒子'……就流淚了。從那次起,我知道他是愛我的。”

讓孩子感受到付出的快樂,感受到存在的價值,並從中感受到被愛。

14

晚上,在給寶貝洗澡時,寶貝口渴了,我去給她倒水喝,老公直嚷嚷讓我順便也給他倒水。

寶貝聽見說:“爸爸,你這樣是不對的,男人必須做男人的事,女人必須做女人的事,每個人都要做自己的事。我都是!”

15

婚禮上,司儀為了活躍氣氛,邀請幾位小朋友上臺回答問題。

司儀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結婚是什麼意思嗎?”

第一個小男孩說:“結婚了,兩個人就在一起吃飯。”

另一個小女孩答道:“結婚了就是一家人了。”

……

最後一個5歲的小男孩說:“結婚會帶給大家快樂。”

16

兒子看中了我的一支筆,他試探地問我:“爸爸,你送給我好不好?”

“我可以送給你……”

“謝謝爸爸。”

“……那麼你可要做個乖小孩。”

“那我不要謝你了。”兒子不高興了,對那支筆也失去了興趣。

換作我是孩子,有人給我一樣我想要的東西,交換條件是“做個乖小孩”,這種贈予會不會使我反感呢?

17

兒子跟我說在幼兒園摔了哇哇哭,我問咋摔的。

他說從花壇往下跳來著。

我說:“是第一次跳嗎?”

兒子說:“是最後一次。”

18

一天,我們問她:“莎莎,你在學校有沒有好朋友呀?”

她說了一大堆小女生的名字。

我們就問:“怎麼沒有男生啊?”

她說:“我不喜歡男生。”

我們就對她講:“小男生好啊,他會保護你。”

她想了想,說:“好吧,那麼我就去搞個稍微厲害點的吧。”

19

5歲的兒子,看到我們小區噴泉裡一隻小蜜蜂在水裡掙扎。

說了句:“對我們來說這是個噴泉,對蜜蜂來說這是個大海。”

20

我和媳婦有時會因為一些小事而吵架,對於這我們已經習以為常。可是昨晚兒子的話把我們驚了。

兒子說:“你們知道你們為什麼老是吵架嗎?”

我倆木呆。

兒子又說:“因為你們倆說的不是一回事,意思不一樣,所以你們就吵架了,知道嗎。”

這麼“深沉”的話,只有孩子說得出來

陳丹青曾經說過,孩子本身就是靈性,這種“靈”就在他們對生活的觀察和感受上,遠比我們要敏銳和形象。

有時大人往往把問題想得太複雜了,反而孩子的理解通透得像哲學家似的。感謝孩子讓我們重溫“赤子之心”,讓這個世界在我們眼裡又一次變得簡單而可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