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心城區土地冷了,賣地的、買地的和買房的,誰更急?

近期,有不少資深購房者吐槽成都的土地供應——“主城近郊的土地賣不起高價了,zf寧願不供應也不降低起拍價格。開發商競拍拿地少了,導致的結果就是兩年後,我們可買的房子又少了萬餘套”。

相信這些資深購房者已經注意到了近期土地市場的變化。但是,直接斷言“土地供應放緩將導致後期住宅供需進一步失衡”,有些片面。

5月多宗回鍋地塊再出爐,土地出讓節奏疑似放緩

從近期土地市場的動向來看,賣地的節奏似乎有所放緩。

但截止4月25日,成都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公示了2則拍賣公告,將分別於5月10日和5月15日出讓。兩天合計出讓5宗土地,合約518畝。出讓的5宗土地,有4宗土地位於遠郊區縣,且有4宗土地曾流拍或終止拍賣。

成都中心城區土地冷了,賣地的、買地的和買房的,誰更急?

▲想住統計,信息來源於成都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可能土地拍賣市場中間已間隔了20天中斷了土地供應。但根據往年成都的土地供應節奏,基本是上半年偏少,主要供應則集中在下半年。近五年的上半年與下半年的供地節奏如下:

2017年,上半年拍賣出讓了25宗土地,下半年拍賣出讓了108宗土地;

2016年,上半年拍賣出讓了75宗土地,下半年拍賣出讓了98宗土地;

2015年,上半年拍賣出讓了108宗土地,下半年拍賣出讓了118宗土地;

2014年,上半年拍賣出讓了47宗土地,下半年拍賣出讓了105宗土地;

2013年,上半年拍賣出讓了66宗土地,下半年拍賣出讓了114宗土地。

所以,僅從當前短暫的表現來判定土地出讓節奏放緩,並不嚴謹。

新房火爆,未來住宅供需失衡將加劇?

從住宅的供需來看,當前的成都新房市場並不平衡。在動輒萬人的購房需求面前,主城近郊單個樓盤幾百套的住宅供應量,合計幾千套的住宅供應量顯然不夠。

根據我們統計的數據,自12月下旬開始預售供應搖號的住宅房源以來, 主城區單月的住宅供應量在3月最大,也未超過4500套。全成都的住宅供應量在1月最大,其中,近郊佔據大部分。

成都中心城區土地冷了,賣地的、買地的和買房的,誰更急?

▲想住統計,數據來源於成都房協官網公佈

自3月初開始,成都參與搖號的人數明顯增多。在“剛需優先選房”政策之後,更多剛需的購房熱情高漲。而對比分析住房的月度供應量,主城近郊倒有不增反降的趨勢。

如果不從土地的源頭上解決供應的問題,那麼買房市場很難冷靜下來。但“供地節奏放緩”並不確定,就此說“將加劇主城近郊住宅供需失衡”顯然較為衝動。

拿地不止競拍,土地存量也不是必然減少

此外,僅看土地拍賣的情況,就判定開發商的存量土地是增加還是減少,也不太合理。

實際上,開發商除了通過我們大家所熟知的拍賣拿地之外,還可以通過掛牌、招商、收購等方式獲得土地。

比如,2018年3月21日,在高新區中和街道,以樓面地價13000元/㎡競拍拿地的開發商中建三局,就早在去年收購了旁邊一宗342畝的地塊,收購的樓面地價約5000元/㎡。其收購的地價遠低於競拍的地價。收購不僅獲得了土地,更平攤了競拍拿地的成本。

所以,就存在部分開發商,我們並未在拍賣場上看到其身影,但其通過收購等方式,年度土地儲備量卻遙遙領先。

開發商拿地偏向三圈層,中心城區遇冷

開發商在拿地策略上,除了拿地的途徑多元化,其空間佈局也正在變向。

一方面,在成都主城近郊拿地開始冷靜了下來。自2018年春節之後,從主城的第一宗土地拍賣以來,開發商在競拍現場,舉牌的節奏相比去年就理智許多。此外,基本每一場土地拍賣,都沒有那些熟悉的大開發商的身影。

小胖統計了一下, 自3月27日到4月17日,成都共有8宗土地流拍或終止。其中主城區有4宗、近郊(含天府新區)有3宗,而遠郊僅1宗。

成都中心城區土地冷了,賣地的、買地的和買房的,誰更急?

▲想住統計,信息來源於成都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另一方面,則是大都轉向了三圈層拿地,這在春節之後表現得更為明顯。比如:

中洲控股、保利、花樣年、雅居樂等均進駐新津,其中花樣年更是以樓面地價6323元/㎡高調入駐老城區;

新城控股以樓面地價3262元/㎡進駐邛崍市;

重慶中交麗景以樓面地價4200元/㎡,溢價180%進駐簡陽市簡州新城;

花樣年以樓面地價4740元/㎡再度刷新青白江地價。

賣地重要還是住宅供需平衡重要?

雖然開發商仍在積極調整策略保證自己的土地存量,但在住宅市場,不同的區域,尤其是主城區,其緩解住宅供需不平衡的局面並不輕鬆。

尤其是在開發商對主城近郊的拍賣拿地保持冷靜的當下,賣地的仍保持高姿態、絕不賤賣。比如對於土地的規定,不僅有較高的起拍價,還不時伴有最低成交價的限制。所以,即使賣房供應了,仍然可能賣不出去。

當然,賣方也正在努力實現自我目標與供需平衡的目標,那就先努力讓開發商看到高價買地的希望開始。比如,拿預售開盤的住宅,裝修價可以從原來的3000元/㎡提升為4000元/㎡了,後期甚至可以提高到8000元/㎡。

都這樣了,開發商你還沒有勇氣買地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