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买剪刀

杭州张小泉剪刀轻巧锋利,是我国具有300年历史传统名牌产品。现在已经闻名海内外,那么,究竟是谁把他带入京都而闻名全国的呢?原来媒介人竟是清代乾隆皇帝。

乾隆爱慕江南的奇山丽水,曾多次以巡视为名南下赏玩。当他第二次南巡到杭州时,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西湖山水抚媚多姿,湖畔踏青的游客,朝山进香的香客络绎不绝。面对着这大好春光,乾隆游性勃勃。为了探求民间志趣,省掉一些繁琐的礼仪,他不带随从,微服出游,混在熙熙攘攘的游人中。沿着石阶步步登上玉皇山顶,细细观赏钱塘西子风光。

春天的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脾气一样,刚才还是风和日丽的好天,一会儿功夫竟然浓云密布,下起一阵骤雨,游客们急忙四下躲雨,乾隆也只得匆匆下山。他停停走走。见前面罗汉林边有一家店铺,便急急跑入。一看,竟是一家剪刀铺子,铺桌上放着30余把式样美观的剪刀,一位50余岁的壮年汉字正在做买卖;里面是剪刀铺作坊,四五位师傅有的在泥砖上磨制,有的在刀刃镶钢,有的在盘炉边淬火。从一块儿黑乎乎的钢铁到一把铮亮的小巧剪刀,竟要这么多繁琐的工序,乾隆饶有兴趣地观赏着。

“客官,请坐下观看。”桌铺旁边的壮年汉子

乾隆皇帝买剪刀

见乾隆一身经商打扮,便拉过一条凳子来请他坐下。

乾隆连忙道谢,他把视线转到桌铺上,见30余把剪刀有好几种样式。每把剪刀都是寒光闪耀,有的剪刀的捏手上还扎有彩色丝线和细藤,剪刀的头上用点刻的方法刻有山水花鸟。西湖风景,并刻有‘张小泉’三个字。

“掌柜的,您的大号是张小泉吧?”

“不,张小泉是我们祖上,老家在安徽默县,祖宗一到杭州就以制剪为业,在江浙一带颇负盛名,我们沿用祖上店号,也打出‘张小泉’的招牌。”

“哦,原来贵铺是传统名牌,怪不得剪刀式样也别具一格,还不知它中用不中用?”乾隆说着便顺手抓过一把用细藤绕扎捏手的剪刀。细细观看刀刃,只见刀刃平整,上下刀锋咬合精密,看上去很精巧。不禁暗暗称赞。

“客官,这刀刃是祖家张小泉借鉴龙泉宝剑锻造技艺,选用优质钢材镶嵌的,锋利锐气,软硬不怕。”说着,他递过十余块叠在一起的破布,请乾隆试剪。“嚓嚓嚓”,布层逢刃便开,连剪数次,次次成功,不起毛。不骑齿。“好剪!好剪!”乾隆赞不绝口。

“您再试试这。”掌柜又递过几根软软的发丝。乾隆接过发丝往剪口一送,触刃便断。“软硬不怕,真乃神剪也!掌柜的,请您给我各种样式的都挑两把。”

掌柜忙给他挑选了四种样式,共八把剪刀。用细麻绳把剪刀刃封好口,再用一根红绳把它们串起来。工工整整的交给乾隆。

乾隆接过剪刀,放在长凳的一边儿,付清银钱。他看着外雨点已住,便要和掌柜的道别。这时候,却见外面风风火火地闯进四个人来。为首的一个开口就嚷:“张掌柜火速准备50把上好剪刀,我家老爷等着要用。”掌柜一见来人,慌忙站起来拱手施礼:“王管家,不要急,慢慢来。”

“不能慢,我家老爷下午备船去苏州姑爷处,她老人家看得起你张家剪刀,特叫我来拿50把去送礼。”王管家气势汹汹,一副傲慢口气。

“啊,王管家,你早来半个时辰,小店尚有80余把快剪,现在已不足30把。是否能稍慢几个时辰,我亲自送到贵府?”

“不行,我家老爷难道等你不成?”

原来这个王管家是杭州城恶霸胡万生的管家。胡万生仗着女儿给京中一个大官儿,为妾,平时敲诈勒索,鱼肉百姓,无恶不作,连府台也不放在眼里,他手下的家奴,狗仗人势,也是盛气凌人。王管家这次奉命来拿50把剪刀。想不到铺里竟凑不齐,这使得他十分恼火:“快去把卖掉的剪刀赎回来,否则连人带走。”

张掌柜见王管家耍起无赖来。急得走投无路,哭丧着脸说:“这怎么行呢?况且人已经走散,到哪里去赎?”

一个家奴拉拉王管家的衣袖说:“管家,这不是现摆8把剪刀吗?”王管家朝乾龙脚边一看,果然有剪刀:“喂,你这个8把剪刀让给我们吧。”

“这8把剪刀是我先买下的,怎能让你!”乾隆看着眼前的情景,心里早耐不住了,他见这个管家竟找到自己头上来,便据理直说。

“听你口气不像本地人,你不知道我家胡姥爷的厉害吧!”

“什么湖老爷,江姥爷,凡事总要讲个理。”

“你是什么人?难道吃了豹子胆吗?”

“我没有吃豹子胆,却要和你评评道理。”

“凭什么道理,我家老爷要拿剪刀去送礼,你就得让出来。哼,不要说你一个白衣商人,就是当今府台也得让三分。张掌柜,把银钱退给他,来人,把剪刀取过来。”一家奴立即上前。

“休得无礼!”乾隆不肯让步,于是两人便对打起来,旁边三个家奴也一哄而上。乾隆虽学过武功,但却敌不过这四个后生,被一拳打倒在地,8把剪刀连同桌铺上的剪刀都被拿去,张掌柜也被推攘攘地押出去了,王管家扬言要他去追回卖出去的剪刀。

在铺里做工的几个手艺人,因惧怕和胡家势力,都敢怒不敢言,他们见这帮恶奴已去,一个年长的工匠既刻扶起乾隆,面带愧色地连说:“客官,连累您了,抱歉,抱歉!”

“难道官府就不来管教他们吗?”

“管有何用,他仗着京中大官儿的靠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大师傅,今天我要为你们出气。”

“哎,还出什么气呢,现在得先把张掌柜救出来。”

“好吧,带我写一张状子,你速送到抚台衙门去,定有发咯。”

“只怕没有用吧?"

"包你有用,你只顾拿过笔纸来。不但张掌柜能平安回来,就是店铺抢去的剪刀也有着落。"

大家见他讲的这样自信,便拿来纸笔.乾隆提起笔来,刷刷几行,带上罗天赐的印款,递给年长的师傅说:“请您速速送去,我在清波客栈等候消息。”说着,一拱手便扬长而去。

原来乾隆对杭州知府比较了解,该人胆小谨慎,办事还算通情达理,是乾隆一手提拔的。他也知道乾隆的化名,因此由他来办,既保密,又安全。且说那年长工匠把状子送往杭州府台,府台一看,状子的具名是“罗天赐”。心突突地跳起来,知道万岁已到杭州,他问清了情由,便急急往清波客栈而来。

客栈老板见抚台大人来到。急忙起让,府台急忙问罗天赐在何处,老板一指门外说:“这不是他来了吗?”

赴台一见果然是乾隆来了,急忙双袖向下一甩,准备行跪拜大礼。乾隆忙抢步上前:“不知府台大人驾到,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万.....”府台吓得瞠目结舌。

“对,我还没有吃饭,来啊,大人请同到舍下用膳。”乾隆连忙接过话茬。府台这下才会意,忙同乾隆进来。

一进内屋,府台关掉房门,立即三呼万岁,拜倒在地,乾隆扶起府台,把剪刀铺避雨的事一一陈述。知府听后连忙赔罪,并把胡万生平日作为和他在京都有靠山,不把当地官府放在眼里之事一一如实禀告。

乾隆听后,面露不悦之色:“不管如何,胡万生总是你治下之民,怎能远而避之,任其鱼肉百姓,今天你一定要严惩不贷。至于他的京师靠山,自有我替你做主。”知府唯唯而退,当天夜里,便把8把剪刀原封不动地送来,并告诉乾隆,胡万生及王管家等一干人如数下了大牢,等待处理;张小泉剪刀铺照旧开张,乾隆露出了笑容。

春末夏初,乾隆南巡结束返京,那8把张小泉剪刀进入皇宫后。内眷使用深表满意,从此乾隆把张小泉剪刀定为朝廷进贡之物,每年都派人到杭州来办张小泉剪刀,作为宫用物品,有时还赐给王公大臣,张小泉剪刀在京都的上层人士中广为使用,到杭州采办张小泉剪刀的人也与日俱增。这样一来,张小泉剪刀身价百倍,名声大振。并流传到全国主要州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