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斷山村尖刀班

通訊員鄭家雲

7月14日上午,驕陽似火,宣恩縣椿木營鄉挖斷山村委會辦公室裡,除了1個值班人員外,見不到任何人。

“人都哪裡去了?”

“下鄉了!”“去到貧困戶家中入戶了!”

今年已經過半,離整村脫貧“摘帽”的時間越來越近,地處恩施“高山之巔”的宣恩縣椿木營鄉挖斷山村5名脫貧尖刀班隊員正一如既往的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奮力衝刺在脫貧攻堅第一線。他們的激情猶如挖斷山上的7月陽光,耀眼而熱烈。

紮根在村裡

李昌榮是今年2月初來到椿木營鄉挖斷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駐村前,他的職務是宣恩縣紀委第三紀工委書記,第三監察分局局長。

“天天都在村裡和群眾打交道,督辦補短板項目建設推進和各項具體工作落實,家裡的老人和孩子都沒有照顧得上不說,就連自己的病都沒時間治療”,提起家裡和自己的病情,李昌榮顯得很愧疚,“我既然被派來駐村了,證明是組織上對我的信任,我就得把脫貧工作幹好。”

“貧困戶、邊緣戶、存疑戶、問題戶、各種對象的情況必須掌握清楚,否則造成社會不穩定,我們已按要求分類建立臺帳,形成一戶一檔,按照佐證資料應收盡收的原則整理完善。李昌榮介紹說。這些對象的臺帳內容中,詳細地記載了各類對象家庭的基本情況,家庭收入情況等,比如是邊緣戶的,為什麼沒有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就用調查的詳細佐證材料和圖片進行反映。在精準識別的過程中,尖刀班分片包乾,責任到人,實行一戶一戶走訪,挨家挨戶調查,使各類對象的情況掌握得清清楚楚。“脫貧攻堅工作不能只管貧困戶,而且邊緣戶、存疑戶、問題戶的工作同樣管,這些對象掌握準了,就讓他們簽字,確保準確,讓群眾提不起意見。”李昌榮說。

分包貧困戶

挖斷山村4組66歲的村民金友枝是縣紀委駐村尖刀班成員李騰飛的幫扶戶之一。2014年6月,金友芝突發“中風”疾病臥床不起,只能吃喝拉撒,又不能言語和行走,吃飯、穿衣、大小便等等一切要靠專人伺侯,全家5口人住在一幢70年代初修建的危舊木房裡,且家徒四壁。

今年2月,李騰飛在入戶走訪中,瞭解到這一情況後,立即組織召開村組群眾會,按照程序為她落實了農村低保,保障了她的基本生活,之後,見於她家的住房困難,還爭取D級危房改造資金1.5萬元,幫她建起了建築面積100平方米的新房子。

金友芝雖然暫時還沒有脫貧,但起碼的基本生活保障有了,還有了一個安全的住處。她兒子鄭家明在感動的同時,也對生活充滿了信心。“我們這一家人永遠都要記住共產黨幹部的好處和恩情。”鄭家明說。

實在幹實事

“來挖斷山村之前雖然聽說了很多,但實在沒想到,離椿木營集鎮不足7.5公里的地方還有這麼窮的村。山大溝深,道路狹窄,面對面的麻木車都錯不開,多次發生碰撞事故。村委會房屋破舊老化,辦公條件很簡陋,複印材料需要到椿木營集鎮上的打字店。”李昌榮回憶說。

今年4月,州委書記柯俊和紀委書記陳江龍到挖斷山村調研時,對村尖刀班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要求他們繼續真扶做實,撲下身子,確保脫貧任務圓滿完成。

目前,挖斷山村貧困戶戶戶有到戶增收項目,7戶貧困戶享受了危房改造項目,26戶貧困戶享受了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每一個貧困戶都參加了新農合。全村218戶762人都吃上了安全自來水,整村實現電網改造,村裡5公里連組道路實現硬化,維修15公里連組循環道路,完善了戶戶通公路,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已完成選址正抓緊開工建設,整村脫貧的基礎性建設得到了提升。

脫貧攻堅,產業主導。目前,全村先後成立5家家庭農場,3個種植專業合作社,有115戶貧困戶靠發展生態畜牧、道地中藥材,錯季節無公害蔬菜增收。據統計年報表明,2017年,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908.62萬元,農民人均所得7382.2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