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滿正能量!寶雞日報記者帶你走進眉縣橫渠村秦嫂的還債故事

2月15日,農曆除夕夜,萬家燈火團圓時。眉縣橫渠鎮橫渠村49歲的貧困戶秦永寧在擦拭過丈夫的遺像後,正準備和一雙兒女一起看春晚。

然而,秦永寧怎麼也沒想到,這天晚上兒子嚴浪浪卻和她發生了多年以來少有的爭執:

“娘,你是個女人家,再這麼拼下去,身體垮了咋辦?”

“不拼,13萬塊債咋還?人要有良心哩!”

“我爸走了,我和妹子,就剩你這麼一個娘啦!”兒子紅著眼圈,一拳砸在牆上。良久,走上前來,擁抱住早已淚流滿面的母親。

……

滿滿正能量!寶雞日報記者帶你走進眉縣橫渠村秦嫂的還債故事

秦永寧和兒子嚴浪浪、女兒嚴格瑤在一起

記者眼前的秦嫂,衣著簡樸,雙手骨節粗大,佈滿老繭。這兩年多,丈夫身故前借下的“13萬塊”像巨石一樣壓在她的心頭,像猛獸一樣臥在她夢裡。然而,誰能想到,不到兩年,她一個女人家硬是憑著雙手還了8萬元債務。村裡人說,“秦嫂說話頂天立地,這些年就是血氣方剛的小夥子也吃不下這苦哩!”

“娃他爸走了,債不能瞎!”

時間回到2015年初冬。再過一個多月就到農曆春節了,秦嫂家剛剛蓋起新房,她打心眼裡高興。是啊,丈夫嚴航洲勤勞肯幹,她與丈夫一起,不但把家裡3畝獼猴桃和4畝紅李子伺候得樹壯果肥,而且丈夫有水電工手藝,農閒時節,又能打些零工。兒子正在上大三,女兒在初中學習也不錯,怎麼看,一家人“前景”和“錢景”都不錯。

12月初,嚴航洲決定再去貴州省安順市打年前最後一次工,這次工作看起來很輕鬆,去當地一家果園裡為果樹修剪冬枝。秦嫂有些擔心貴州高原海拔高對身體不利,臨行前一再叮嚀丈夫“身體第一”。然而,嚴航洲只是笑笑說:“我一個老爺們還照顧不好自己?”是啊,這些年,他到新疆、陝北等地都務過工,從沒出現什麼意外。

12月16日,一個電話,改變了秦嫂乃至一家人的命運。

“秦嫂,快籌錢,快籌錢,航洲心臟出問題了,正往貴州省醫院轉院搶救哩!”那天晚上9點多,電話裡,傳來丈夫工友急促的聲音。秦嫂腦袋嗡地一聲,幾乎不知所措。她取出家中所有的積蓄,又連夜找親友和街坊借錢,生平第一次坐上飛機飛向貴州……

搶救室的燈滅了,身上插滿管子的丈夫被推了出來。醫生告訴秦嫂,他們盡力了,她的丈夫嚴航洲是心臟出了大問題,而且這種病症潛伏期很長,而貴州的高海拔和連日勞累很可能是發病的誘因。

那天凌晨,嚴航洲永遠地閉上了眼睛,秦嫂的天塌了。回到眉縣老家,秦嫂開始打理丈夫的後事。貴州的僱主打來電話,願意支付秦嫂5萬元賠償費,但條件是“先下葬”。然而,當幾近崩潰的秦嫂辦理完丈夫的後事後,僱主的電話卻再也沒能打通。這意味著,秦嫂不但失去了丈夫,同時揹負上了13萬元外債。

“女人照樣是頂樑柱”

丈夫走了,秦嫂抱著兒子、女兒哭成了淚人。可她又能怎麼辦呢?一雙兒女還讀不讀書?家裡的7畝果園,沒有壯勞力一個女人家怎麼支撐?還有借下的13萬元債務又怎麼還?……擦乾眼淚,秦嫂心裡較著勁:“娃他爸走了,債不能瞎!”

借給秦嫂錢的都是親戚街坊,秦嫂從心裡感激他們。親戚當面說:“你一個女人家,能撫養大一雙兒女就成了。”街坊捎來話:“這錢是為了航洲借下的,老規矩,人死債消。”當然,也有人嘀咕著:“一個女人憑啥來還債,這錢算是打了水漂了!”

別人怎麼說是別人的事情,秦嫂心裡清楚,別人的錢也不是大風吹來的,必須還,還要儘快還,因為“我一個女人家照樣是頂樑柱”。

“頂樑柱”不好當,為了這句硬氣話,在隨後的日子裡,秦嫂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

7畝果園,即使是一個男人家也不敢說憑著一己之力能管理好。尤其在這兩年,果販子到地頭收果子,人手一個卡尺測量果徑,好果子價錢蹭蹭向上漲,小果子卻無人問津,價錢也很低。秦嫂“伺候”果園的辦法很簡單,就是比別人起得更早、幹得更多。

農忙時節,秦嫂每天凌晨5點就起床了。一袋化肥50公斤,她咬著牙拽進果園,天不黑透不回家;臨近中午,村裡炊煙裊裊,她蹲在果樹下拿出涼饃饃吃,捧著水壺一口口嚥下去;冬季剪枝,她爬上爬下,硬是不請一個幫工,只為省下一天幾十元的人工費……

2016年秋天,秦嫂種植的獼猴桃和紅李子成熟了,一個個果實壓彎了枝條。果販子出高價將秦嫂家果園裡的果子全部買下,數著手中的一張張百元大鈔,秦嫂覺得:還債有盼頭了,日子有奔頭了。

這一年,秦嫂還了4萬元外債。每到一家去還債,她都會愧疚地說:“還遲了,多擔待。”對於其他還沒有還上錢的借款人,秦嫂就會親自上門,請他們放心。很多親戚和街坊拿著秦嫂的還款一個勁兒地寬慰她:“日子還長,別太苦著自己!”

雖然別人這麼說,但秦嫂絲毫不敢放鬆。有一次,兒子嚴浪浪給妹妹買來一隻烤鴨,不過30多元錢,秦嫂卻破天荒地發起了脾氣,數落得兒子幾天抬不起頭來。

滿滿正能量!寶雞日報記者帶你走進眉縣橫渠村秦嫂的還債故事

秦永寧在擦拭丈夫的遺像

“我要用自己的雙手摘掉窮帽子”

秦嫂明白,只靠地裡的活兒,還債太慢了,必須利用起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去掙錢。然而,她一個農村婦女,一沒學歷二沒手藝,地裡的活兒又讓她不能外出打工,怎麼辦?通過幫扶幹部幫忙聯繫,她來到橫渠鎮中心小學幫灶。

每天天不亮,秦嫂就從家裡出門了,來到學校食堂裡,洗菜、掃地、燒水……秦嫂忙得腳不著地,似乎總有使不完的勁兒。

就這樣,通過幫灶,秦嫂每月又能多掙下1000元錢。不久前,學校放寒假了,食堂也暫時不用幫灶工作人員了,她又來到鎮上的一家規模較大的超市上班,搬菜、上貨、拉板車……一直幹到大年三十,連續十多天,每天能掙下70元錢,這又是1000多元。

就這樣,秦嫂如同一臺“永動機”,一刻不停歇。在她心裡,能早一天還上債是自己最大的心願。2017年年底,她又將辛苦攢下的4萬多元錢還了。

2018年春節,她很開心,因為她相信,憑藉自己的雙手,到明年這個時候,就能還清全部外債。在她眼裡,兩年前借給她錢的親戚街坊都是恩人,政府也是恩人。

“這些年,政府幫了我不少哩!”秦嫂掰著指頭算了一筆賬:女兒上學,每年能享受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1250元;全家三口,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全部免費;逢年過節,幫扶幹部時常來慰問走訪;去年臘月,政府還組織了專業人員,免費給她家的獼猴桃果樹進行剪枝……

如今,秦嫂的兒子嚴浪浪很爭氣,已經在陝汽集團一家零部件配套企業找到了工作,節儉之餘,所有的工資都寄給了母親。在女兒嚴格瑤看來,今年春節裡母親比從前“勇敢”了很多。以前的時候,母親總是默默地看著父親的遺像落淚,甚至都不敢拿起遺像擦拭上面的灰塵,但今年,母親的笑聲多了,過年時還親手將父親的遺像擦拭得乾乾淨淨。尤其在大年初一這一天,母親還把她和哥哥叫到身旁,鄭重地叮囑他們:“孩子們,你們記住,錢有還完的時候,但對恩人的幫助絕不能忘!”

(寶雞日報 孫海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