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行業會計公式大全匯總

各個行業會計公式大全彙總

點擊文末了解更多,可領取會計學習資料

旅遊飲食服務企業會計公式

1

飯店經營利潤計劃

1、直接計算法

其計算公式為:

飯店計劃期經營利潤=∑(某營業項目計劃收入-某營業項目計劃營業成本-某營業項目計劃營業費用-某營業項目計劃稅金)

2、因素測算法

一般可分步進行:

第一步,確定基期經營利潤。其計算公式為:

基期經營利潤=基期1~3季度實際經營利潤+基期第4季度預計經營利潤

第二步,測定各項因素變化對經營利潤的影響。其計算公式為:

接待量變化增減經營利潤=∑[(計劃期接待量按基期價格計算的某項營業收入-基期某項營業收入)×基期經營利潤率]

價格變化增減經營利潤=∑(基期接待量按計劃期價格計算的某項營業收入-基期某項營業收入)×(1-稅率)]

成本費用變化增減經營利潤=計劃期飯店營業收入總額×(計劃期成本費用率-基期成本費用率)

稅率變化增減經營利潤=∑[計劃期某項營業收入×(計劃期稅率-基期稅率)]

計劃期經營利潤總額=基期經營利潤+或-計劃期上述各項經營利潤增減額

2

飯店信用期限

增量利潤=(新增收入-新增變動成本)-(增加應收帳款的信貸費用-壞帳損失)

=(新增收入×邊際利潤率)-(增量投資×利率)-(營業收入×壞帳損失率)

產生應收帳款所需增加的資金即增量投資=原先營業收入由於收款期變化成為應收帳款所需增加資金+新增營業收入部分應收帳款所需增加的資金

=(平均收款期的變化×原先日均收入)+(新的平均收款期×日均增量收入×變動成本率)

3

飯店營業成本

飯店營業成本=餐飲部成本 +商品進價成本+商品進價成本+車隊的營業成本 +洗滌部成本+其他成本

商品進價成本=商品進價+進口稅金+購進外匯差價+支付委託外貿部門代理進口的手續費

4

飯店營業收入

飯店營業收入=基本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

=客房收入+餐飲收入+洗衣收入+商品銷售收入+長途電話服務費收入

5

計劃期客房總接待能力

計劃期可供出租客房總間天數=客房數×計劃期天數

6

年度客房營業收入

年度客房營業收入=可供出租客房總間天數×預計客房平均出租率×預計平均房價

7

計劃期餐廳總接待能力

餐廳餐位總數=餐位數×餐次×計劃期天數

8

收入費用率

收入費用率=(餐飲費用/餐飲銷售收入)×100%

9

餐廳實際接待量

餐位利用率=(就餐人次/餐位數量)×100%

10

餐廳收入

餐廳收入=餐位數量×報告期天數×餐位利用率×人均消費額

人均消費額=餐廳營業收入/就餐人次

11

餐飲經營利潤

餐飲經營利潤=餐飲營業收入-餐飲營業成本-餐飲營業費用-營業稅金及附加。

餐飲利潤=餐飲營業收入×(毛利率-稅率)-餐飲營業費用

=(餐位數量×報告期天數×餐位利用率×人均消費額)×(毛利率-稅率)-餐飲營業費用

12

客房用品儲備額

額房用品儲備額=∑(某種用品日均消耗量×單價×儲備日數)

一次性用品日均消耗量=客房間數×平均出租率×單間配備量

多次性使用日均消耗量=(客房間數×平均出租率×單間配備量)/單件用品平均使用日數]]

儲備日數=在途日數+驗收日數+整理準備日數+供應間隔日數+保險日數

某種用品供應間隔日數=最合理的加工生產批量/該種用品日均消耗量

13

客房出租率

客房出租率=計算期客房實際出租間天數/(可出租客房數量×計算期天數)×100%

14

客房每天平均成本

客房每天平均成本=(旅店每月總成本/全部可供出租房間總面積(平方米)×30)×客房面積(平方米)

15

客房出租價格

客房出租價格=客房成本 /(1-毛利率)

16

客房週轉率

客房週轉率(客房出租率)=計算期內客房出租間次/(全部可供出租間數×計算期天數)×100%

=計算期內客房營業收入/(全部可供出租客房收入×計算期天數)×100%

17

床位週轉率

床位週轉率(次數)=計算期內接待旅客人次/實有床位數

床位週轉率(天數)=(實有床位數×計算期天數)/計算期內接待旅客人次

18

旅遊飯店房價的計算

平均房價=客房營業收入/客房計劃出租間天數

客房計劃出租間天數=可供出租的客房數×客房出租率×365天

19

客房經營利潤

客房經營利潤=客房租金收入-營業費用-營業稅金及附加

=∑(某類客房可出租數量×計算期天數×出租率×間天可變費用)-客房不變費用總額

20

客房變動費用總額

客房變動費用總額=客房數×報告期天數×出租率×間天變動費用

間天變動費用=報告期客房變動費用總額/(客房數×報告期天數×出租率)

21

客房出租成本

每間客房每天平均出租成本=[平均成本×(1-客房閒置率×變動成本率)]/客房出租率

客房閒置率=1-客房出租率

22

客房租金收入率

客房租金收入率=(報告期客房租金實際收入總額/報告期應收客房租金總額)×100%

=報告期客房租金實際收入總額/∑(某類客房數量×某類客房日租金×報告期天數)

23

旅行社組團業務成本費用總額

組團業務成本費用總額=∑[(某旅遊路線旅遊者人數×每人日綜合服務旨撥付標準×行程日數)+(某旅遊線旅遊者人數×人均交通費金額)]+營業費用總額

24

旅行社組團收入

旅行社組團收入=∑(某等級旅行團人數×日平均收費標準×境內停留天數+城市間交通費)

25

旅行社組團經營利潤

旅行社組團經營利潤=(入境人次×平均日收費標準×平均停留天數)+入境人數×人均交通費-(入境人次×平均日撥款標準×平均實際停留天數)-交通費支出-營業費用-營業稅金及附加

26

旅行社接團業務成本

旅行社接團業務成本=∑[某等級旅行團人數×(日人均房費+日人均餐費+日人均車費+日人均雜費)×停留天數]+營業費用

27

某等級旅行團房費總額

某等級旅行團房費總額=某等級旅行團人數×日人均房費支出×住宿天數

28

旅行社接團收入

旅行社接團收入=∑(某等級旅行團人數×日綜合服務費收費標準×停留天數)

29

旅行社接團經營利潤

旅行社接團經營利潤=(接待人次×人均日綜合服務費標準×人均停留天數)-營業成本-營業費用-營業稅金及附加

=[(接待人次-優惠人次)×人均日綜合服務費標準×平均停留天數]-(接待人次×人均日房、餐、車、雜費支出×停留天數)-營業費用-營業稅金及附加

30

旅遊業利潤總額

旅遊業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或-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31

旅遊業經營利潤

旅遊業經營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費用-營業稅金及附加

32

旅遊業營業利潤

旅遊業營業利潤=經營利潤-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33

旅遊企業成本主要消耗指標

人天房、餐、車費平均支出數=計劃期某等級旅行團房、餐車費支出總額/(計劃期某等級旅行團人數×平均停留天數)

客房出租間天針織品消耗=∑(某種針織品計劃期領用量×單價)/(可供出租客房數量×計劃期天數×出租率)

34

旅遊企業標準成本

人天成本=旅行社計劃期接團成本預計總額/∑(接待某類旅行團預計總人數×平均停留天數)

百公里成本=某車型計劃期費用總額/(某車型車輛數量×每輛車平均行駛公里)×100%

百元營業額成本=餐廳(或商場)計劃期成本總額/餐廳(或商場)計劃期營業收入總額×100

間天出租成本=年計劃客房費用總額/(可出租客房×365天×出租率)

35

旅遊商品差價率

旅遊商品差價率=(旅遊商品差價金額/旅遊商品計算基價)×100%

36

旅遊商品批零差價

順加批零差率=(批零差價/批發價格)×100%

倒扣批零差率=(批零差價/零售價格)×100%

37

旅遊收入

旅遊收入=旅遊人次數×平均每人次收入

38

旅遊收入增長速度

旅遊收入增長速度=(旅遊人次指數/平均每人次收入指數)-1

39

平均每人次外匯收入額

平均每人次外匯收入額=旅遊外匯收入總額/來華旅遊者人次

40

單位時間旅遊外匯收入額

單位時間旅遊外匯收入額=(一定時期旅遊外匯收入總額/一定時期來華旅遊者人次)×平均每個旅遊者停留天數

41

旅遊創匯率

旅遊創匯率=(旅遊者購買包價以外的商品與服務的外匯收入/旅遊包價收入(或購買單位旅遊商品的外匯收入)×100%

42

旅遊投資回收率

旅遊投資回收率=(年平均盈利額/投資總額(計劃或實際))×100%

43

國際旅遊者平均費用水平

國際旅遊者平均消費水平=報告期接待國際旅遊人數的消費總額/報告期接待國際旅遊人數

44

國內平均每人次旅遊收入額

國內平均每人次旅遊收入額=國內旅遊營業收入/國內旅遊者人次

45

平均每個職工創收入

平均每個職工創收入=旅遊總收入/職工平均人數

46

平均每個職工創外匯

平均每個職工創外匯=旅遊外匯收入(美元)/旅遊職工平均人數

47

平均每天接待旅遊人數

開放期平均每天接待旅遊人數=報告期每天接待旅遊人數之和/報告期實際開放天數

報告期平均每天接待旅遊人數=報告期每天接待旅遊人數之和/報告期日曆日數

=(報告期每天接待旅遊人數之和/報告期實際開放天數)×(報告期實際開放天數/報告期日曆天數)

=開放期平均每天接待人數×時間開放率

=開放期平均每天接待旅遊人數×開放天數計劃完成率×計劃開放率

時間開放率=報告期開放天數/報告期日曆天數

計劃開放率=計劃期計劃開放天數/計劃期日曆天數

48

旅遊密度係數

旅遊密度係數=單位面積的實際旅遊人數/單位面積的標準人數(或極限人數)

49

實有床位利用率

報告期旅遊飯店實有床位利用率=(報告期每天住宿人數之和/報告期每天實有床位數之和)×100%

報告期啟用床位利用率=(報告期每天住宿人數之和/報告期每天啟用床位數之和)×100%

啟用床位數=實有床位數-因維修而暫時停業啟用的客房床位數

50

旅遊車輛利用率

實有車輛可用率=(完好車輛數/實有車輛數)×100%

完好車輛使用率=(實際使用(運營)車輛數/完好車輛數)×100%

實有車輛使用車=(實際使用(運營)車輛數/實有車輛數)×100%

=實有車輛可用率×完好車輛使用率

車輛日曆時間利用率=(車輛實際使用時間/車輛日曆時間)×100%

各個行業會計公式大全彙總

51

飲食品成本毛利率

成本毛利率=(銷售價-原材料成本)/原材料成本×100%

=(毛利額/原材料成本)×100%

52

食品淨料出成率

淨料出成率=(淨料量/毛料量)×100%

53

食品淨料成本

生淨料實際成本=毛料實際成本-副料數量×副料單價

熟淨料實際成本=毛料實際成本-副料數量×副料單價+調味品成本

各個行業會計公式大全彙總

特殊行業會計公式

股份制企業會計公式

股份公司淨資產

公司淨資產=公司資產-公司負債

=股本+公積金+集體福利基金+未分配利潤

股票市價

股票市價=每股股票年股利額/資本市場年利率

普通股面值  

普通股面值=公司章程規定核定資本額/公司章程規定發行股份數

普通股每股帳面價值

普通股每股帳面價值=(公司資產淨值-優先股股本)/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數

=[(資產總額-負債總額)-優先股股本]/(普通股股本總額/每股面值)

股票的投資價值 

某種股票的投資價值=(年股利額+年末股票市價)/(1+要求的年投資報酬率)

債券發行溢介或折價直線攤銷法 

某期溢價(或)折價攤銷額=發行債券溢價(或折價)金額/債券計息期數

債券發行溢價或折價實際利率攤銷法

某期債券溢價攤銷額=該期應付利息費用-該期實際利息費用

=債券面值×票面利率-(期初債券面值+期初未攤溢價)×債券發行日利率

某期債券折價攤銷額=該期實際利息費用-該期應付利息費用

=(期初債券面值-期初未攤折價)×債券發行日利率-債券面值×票面利率

附息應收票據利息

利息=票據面值×票據期×利率

應收票據貼現

1、附息應收票據貼現的有關計算公式如下:

貼息=到期值×貼現率×貼現期

2、不附息應收票據貼現的有關計算公式如下:

貼息=面值×貼現率×貼現期

貼現實得款額=到期值-貼息

銷貨淨額百分比法

某期壞帳損失=(預計壞帳損失/預計賒銷淨額)×本期賒銷淨額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本期壞帳損失累計數=(預計壞帳損失預計應收帳款餘額)×本期應收帳款餘額

存貨的毛利估價法 

期末存貨=可供銷售的商品成本-銷貨成本

銷貨成本=銷貨-銷貨毛利

銷貨毛利=銷貨×毛利率

存貨的零售價盤存估價法

期末存貨估計成本=按零售價計算的期末存貨×(可供銷售商品的成本總額/可供銷售商品的零售價總額)

股份制企業利潤總額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收益(減損失)+營業處收入-營業外支出

營業利潤=經營毛利-財務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進貨費用-營業稅金

經營毛利=營業收入-營業成本

各個行業會計公式大全彙總

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總額/流動負債總額

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總額/流動負債總額

存貨週轉率 

存貨週轉次數=銷貨成本/存貨平均餘額

存貨週轉天數=(存貨平均餘額/銷貨成本)×365天

市盈率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價/普通股每股收益額(稅後利潤)

股利分派率

股利分派率=[每股股利/每股收益額(每股稅後利潤)]×100%

證券的期貨交易

最終結算金額=[(賣出價格-買進價格)×票面金額]/100-委託手續費

證券的信用交易

賣出證券的結算金額=損益差額-委託手續費-證券交易稅-利息+貸股費-管理費

買入證券的結算金額=損益差額-委託手續費-證券交易稅+利息-貸股費-管理費

股票理論價格

股票價格=購買後第一年每股預計股息/(市場利率-每股股息年增長率)

債券直接收益率

債券直接收益率=(年利息收入/購買價格)×100%

債券認購者收益率

債券認購者收益率=[年利息+(票面金額-發行價格)/償還期限]/發行價格×100%

債券持有期收益率

債券持有期收益率=[年利息+(賣出價格-購買價格)/持有期]/購買價格×100%

上海靜安股價指數

靜安股價指數=(計算日股票綜合成交價/基日股票綜合成交價)×100%

計算日股票綜合成交價=計算日單種股票平均成交價之和/基日上市股票種數

單種股票平均成交價=該種股票成交總金額/該種股票成交總股數

深圳股價指數

深圳股價指數=(現時成份股總市值/基日成份股總市值)×100

令日即時指數=上市收市指數×(今日現時總市價/上日收市總市價)

今日現時總市價=各成分股市價×發行股數

上海證交所股價指數

上海證交所股價指數=(本日市價總值/基期市價總值)×100%

日本證券市場股價指數

當天指數=(每天時價總值/基準時價總值)×100

道.瓊期股票價格綜合指數

道.瓊斯股價指數=新的股票價格總額/舊的股票價格平均數

標準-普爾式股票價格綜合指數

股票價格指數=∑(每種股票價格×已發行數量)/基期的市價總值(3年的平均數)×10

股票風險程度

風險係數=(該種證券的預期報酬-該期報酬中非風險部分)/(整體市場證券的組合預期報酬+該期報酬中的非風險部分)

已售證券實際成本

某種證券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期初結存實際成本+本期買進實際成本)/(期初結存票面價值+本期買進票面價值)

本期賣出該種證券的實際成本=本期賣出證券票面價值總額×證券加要平均單位成本

已售證券分攤差價

某種證券的差價率=(期初證券差價+本期買進證券的買價)/(期初證券票面價值+本期買進證券票面價值)×100%

本期賣出該種證券應分攤的差價=本期賣出證券票面價值×差價率

各個行業會計公式大全彙總

商品流通企業會計公式

商品資金計劃指標

預計計劃期初商品資金=計算時商品資金實際結存額+(預期報告期期末購進額+預計報告期調入額+預計報告期加工成品收回額)-(預計報告期期末銷售及調出額-報告期毛利額+預計報告期加工原料付出額+預計報告期商品損耗額)

計劃期末商品資金=(預計計劃期初商品資金結存額+計劃期購進額+計劃期調入額+計劃期加工成品收回額)-(計劃期銷售及調出額-計劃期毛利額+計劃期加工原料付出額+計劃期商品損耗額)

在途現金

在途現金=平均每日銷售額×現金銷售的比重×每日未及送存銀行的比重

委託銀行收款資金

委託銀行收款資金=計劃期採用託收承付結算方式的平均每日銷售額(進價)×託收貨款平均在途天數

託收貨款平均在途天數=平均委託收款佔用額/平均每日託收銷售額

託收銀行收款資金=計劃期採用託收承付結算方式的銷售額(進價)×委託銀行收款平均餘額佔銷售的比重(%)

商品資金週轉率

商品資金週轉次數=商品純銷售額/商品資金平均佔用額

商品資金週轉天數=(平均商品資金佔用額×報告期天數)/商品純銷售額

或=報告期天數/商品資金週轉次數

商品銷售成本 

1、 批發企業商品銷售成本的計算方法,在實行數量進價金額核算的情況下,商品銷售成本的計算方法有:

(1)加權平均法,其計算公式為:

加權平均單價=(期初結存商品金額+本期收入商品金額-本期非銷售付出商品金額)/(期初結存商品數量+本期收入商品數量-本期非銷售付出商品數量)

商品銷售成本=本期商品銷售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或以期末結存商品數量乘經加權平均單價,計算出期末結存商品金額,再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其計算公式為:

期末結存商品金額=期末結存商品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商品銷售成本=期初結存商品金額+本期收入商品金額-本期非銷售付出商品金額-期末結存商品金額

(2)最後進價法

期末結存商品金額=期末結存商品數量*主要進貨地區的最後一次進貨單價

商品銷售成本=期初結存商品金額+本期收入商品金額-本期非銷售付出商品金額-期末結存商品金額

(3)分批實際進價法

每批商品銷售成本=每批商品實際進貨單價×每批商品銷售數量

(4)毛利率計算法

商品銷售毛利=本用商品銷售額×上季實際或本季計劃毛利率

商品銷售成本=本月商品銷售額-商品銷售毛利

或=本月商品銷售額×(1-上季實際或本季計劃毛利率)

2、零售企業商品銷售成本的計算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

已銷售商品成本=期初結存商品金額+本期收入商品金額-期末盤存商品金額

(1)綜合差價率計算法。其計算公式為:

綜合差價率=[月末結賬前進銷差價餘額/(月末庫存商品餘額+本月商品銷售額)]×100%

(2)分類(櫃、組)差價率計算法。其計算公式為:

某類(櫃、組)商品差價率=[月末結賬前某類(櫃、組)商品進銷差價餘額/(月末某類(櫃、組)庫存商品餘額+本月某類(櫃、組)商品銷售額)]×100%

某類(櫃、組)已銷商品進銷差價=本月某類(櫃、組)商品銷售額×某類(櫃、組)商品差價率

(3)實際差價計算法

按每種商品計算時,其計算公式為:

庫存商品進價金額=∑(各種庫存商品進貨單價×各種結存商品數量)

庫存商品進銷差價=庫存商品售價金額-庫存商品進價金額

已銷商品進銷差價=結賬前進銷差價餘額-庫存商品進銷差價

按每類商品計算時,其計算公式為:

某類商品進價總額=某類商品售價總金額/(1+某類商品進銷差價率)

某類商品應保留的進銷差價=某類商品售價總金額-某類商品進價總金額

全部庫存商品應保留進銷差價=各類商品期末庫存應保留的進銷差

已銷商品進銷差價=結賬前進銷差價餘額-全部庫存商品應保留的進銷差價

各個行業會計公式大全彙總

商品流通費用分攤額

1、按商品存銷金額(或數量)比例分攤。其計算公式如下:

期末庫存商品應分攤的費用=期末應分攤的費用總額×期末商品結存餘額/(期末商品結存餘額+本期商品銷售進價總額)

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費用=期末應分攤的費用總額×本期商品銷售進價總額/(期末商品結存餘額+本期商品銷售進價總額)

2、按大類商品的營業收入或營業成本比例分攤,其計算公式如下:

某大類商品應分攤的費用=不能直接記入的間接費用×(某大類商品本月營業收入(成本)/本月全 部商品營業收入(成本)

各個行業會計公式大全彙總

運雜費

按率推算運雜費=計劃期商品購進總額×(上期實際費用率+或-計劃期費用增減率)

火車和輪船運費=運輸商品的計費重量×運費率

汽車運費=計費重量×運輸里程×運費率

保管費

自有倉庫保管費=每月開支×計劃期月數

租賃倉庫保管費=(每月租金+每週管理費)×計劃期月數

委託保管費=委託保管商品噸數×每噸天費率×計劃期天數

全部保管費=自有倉庫保管費+租賃倉庫保管費+委託保管費

商業勞動生產率

日勞動生產率=日平均商品純(總)銷售額/月平均職工人數

日平均商品純(總)銷售額=本月商品純(總)銷售額/25.5

月(季、年)勞動生產率=月(季、年)商品純(總)銷售額/月(季、年)平均職工人數

售貨員勞動生產率=報告期商品純(總)銷售額/報告期售貨員平均人數

單位商品純(總)銷售額所需勞動量=報告期平均職工人數/報告期商品純(總)銷售額

費用率

費用率=(費用總額/商品純(總)銷售額)×100%

費用額

費用額=商品純(總)銷售額×費用率

費用比重

某項費用比重=(某項費用額/費用總額)×100%

費用節約(或浪費)額

費用節約(或浪費)額=商品純(總)銷售額×(本期費用率-計劃或上期費用率)

流通費用率升降程度

流通費用率升降程度=基期流通費用率-報告期流通費用率

流通費用率升降速度

流通費用率升降速度=流通費用率升降程度/基期流通費用率

商品損耗率

商品損耗率=(商品損耗額/商品純銷售額)×100%

商品損耗額

商品損耗額=商品純銷售額×商品損耗率

商品銷售毛利額

商品銷售毛利額=商品純銷售額×商品損耗率

商品銷售毛利率

商品銷售毛利率=(商品銷售毛利額/商品純(總)銷售額)×100%

商品經營利潤額

商品經營利潤額=商品銷售毛利額-商品流通費-銷售稅金

或=商品銷售總額-商品銷售成本-商品流通費-銷售稅金

商品經營利潤率

商品經營利潤率=(商品經營利潤額/商品純(總)銷售額)×100%

工業品產地批發價格

工業品產地批發價格=[(出廠價格+市內運雜費)×(1+週轉天數×日利息率)]/[(1-損耗率)×(1-經營管理費率-利潤率)]

產地批發價格=出廠價格×(1+進銷差率)

進銷差率=(批發價格-出廠價格)/批發價格×100%

或=(批發價格-進貨價格)/過貨價格×100%

工業品銷地批發價格

銷地理論批發價格=[進貨成本×(1+商品在途天數×日利息率)]/[(1-損耗率)×(1-經營管理費率-利潤率)]

銷地批發價格=(起算地批發價格+運雜費)/(1-綜合差率)

或=(起算地批發價格+運雜費)×(1+綜合差率)

或=起算地批發價格×(1+包括運雜費的綜合差率)

或=起算地批發價格×(1+綜合差率)+運雜費

工業品調拔價格

工業品調拔價格=供貨單位所在地當月×(1-調拔折扣率)

或=供貨單位收購價格或進貨價格(1+調拔加價率)

工業品零售價格

理論零售價格=[(批發價格+市內搬運費)×(1+週轉天數+日利息率)]/[(1-傷耗率)×(1-零售稅率-零售經營費率-純利率)]

零售價格=批發價格×(1+批零差率)

或=批發價格/(1-零批差率)

批零差率=(零售價格-批發價格)/批發價格×100%

或=(批零差價/批發價格)×100%

零批差率=(批零差價/零售價格)×100%

工業品質量差價

質量差價=比較品價格-標準品價格

比較品價格=標準品價格+或-質量差價金額

或=標準品價格×(1+或-質量差率)

或=標準品價格×質量比率

質量差率=(比較品價格-標準品價格)/標準品價格×100%

質量比率=(比較品價格/標準品價格)×100%

商品銷售額

預測全期商品銷售總額=預測日止累計商品銷售額+預計今後日平均銷售額×預測日以後的營業天數

商品購進額

預測全期商品購進總額=預測日止累計商品購進額+預測今後日平均進貨額+預測日以後的營業天數

商品儲備額

預測期末商品儲備額=期初商品儲備額+預測全期商品購進總額-預測全期商品銷售總額

商品流轉次數

商品流轉次數=商品純銷售額/商品資金平均餘額

商品流轉天數

商品流轉天數=計算期天數/商品流轉次數

或=(商品資金平均餘額×計算期天數)/商品純銷售額

進口盈虧額

進口盈虧額=進口銷售收入-進口成本

=進口銷售收入-進口處匯支出×外匯牌價-各項費用開支

進口每美元賠賺額

進口每美元賠賺額=自營進口商品盈虧額(人民幣)/自營進口商品外匯支出(摺合美元)

各個行業會計公式大全彙總

點擊文末了解更多,可領取會計學習資料

各個行業會計公式大全彙總

施工企業會計公式

基本建設撥款額:

基本建設撥款額=基本建設投資額+新增為以後年度儲備-動員內部資源

單位工程概算值:

單位工程概算值=單位工程直接費+單位工程施工管理費+單位工程獨立費用

單位工程直接費=∑(擴大分部工程數量×概算單價)

單位工程施工管理費=施工管理費標準×計算基數

單位工程獨立費用=獨立費用標準× 計算基數

單位工程綜合概算值:

單位工程概算值=∑(單位工程概算值+設備、工具、器具數量×預算單位)

概(預)算單價:

擴大部分工程、分項工程每個計量單位的概(預)算單價=∑(工日數×工資標準)

+∑(材料用量×材料預算價格+∑(施工機械臺班× 臺班單價)

基本建設結餘資金:

基本建設結餘資金=基本建設撥款合計+投資效果合計

本年投資完成額:

本年投資完成額=基本建設支出合計-應核銷其他支出-在建工程年初數-其他單位移交的未完工程

以前年度撥款額:

以前年度撥款額=在建工程年初數+基本建設結餘資金年初數

機械配件資金定額:

機械配件資金定額=(上年度機械配件耗用額×計劃年度機械設備臺數×定額天數)/上年度機械設備臺數×360

應收已完工程款資金定額:

應收已完工程款資金定額=[全年建築安裝工作量×(墊付期+憑證流轉期)]/全年施工天數

=[(全年建築安裝工作量-工程成本計劃節約額)×(墊付期+憑證流轉期)]/全年施工天數

工程造價:

工程造價=直接費+間接費+獨立費用+法定利潤

或=預算成本+特種基金+法定利潤

預算成本:

預算成本=工程造價-特種基金-法定利潤

安全工程投資完成額:

報告期安裝工程投資完成額=∑(實際完成實物量+預算單價)+(已完工程的基本工資×間接費用)

建築工程投資完成額:

報告期建築工程投資完成額=∑(實際完成實物量+預算單價)×(1+間接費率)

人工費分配:

某工區當日計時工人每工日工資=某工區當月計時工人工資合計/工區當月實際耗用工日總數

某成本核算應分攤的工資=該成本核算對象本月計時工人實際用工日數×該工區本月計時工人每工日工資

工程實際成本:

本期已完工程實際成本=期初未完工程實際成本+本期施工費用發生額-期末未完工程實際成本

工程質量合格品率:

工程質量合格品率=合格(含優良)單位工程個數(或面積數)/驗收鑑定單位工程個數(或面積數)×100%

工程質量優良品率:

工程質量優良品率=優良單位工程個數(或面積數)/驗收鑑定單位工程個數(或面積數)×100%

工程結算利潤:

工程結算利潤=工程價款收入-工程實際成本-工程結算稅金及附加(包括營業稅、城市建設維護稅、教育費附加)

平行結轉分步法:

某車間應計入產成品成本的份額=(本月生產費用+月初未完工產品成本)×產成品耗用本車間半成品數量/

(本月完工半成品產量+月末本車間在產品摺合半成品數量)

未完施工成本:

1、估量法

月末未完施工的預算成本=未完工程摺合成已完工程實物量×該分部分項工程的預算單價

2、估價法

某工序單價=分部分項工程預算單價×某工序的費用佔預算單價的百分比

未完施工預算成本=∑(未完工程中某工序完成量×該工序單價)

平均建設工期:

平均建設工期=全部建成投產項目建設工期之和/全部建成投產項目個數

全員年平均竣工面積:

全員年平均竣工面積=全年完成的房屋竣工面積數量/全部職工年平均人數

機械使用費核算:

某機械每臺班實際成本=該機械每天(或機組、類別)本月發生費用總額/該機械每臺(或機組、類別)本月實際工作臺班數

某機械完成每一單位工程量的機械使用量=該機械每臺(或機組)本月發生費用總額/該機械每臺(或機組)本月實際完成工程量

某成本核算對象應分配的機械使用費=某機械完成每一單位工程量的機械使用費×該成本核算對象本月實際完成工程量

返工損失率:

返工損失率(萬分之幾)=自年初累計返工損失金額/自年初累計自行完成工作量

每百元建安工作量佔用固定資金:

每百元建安工作量佔用固定資金=全年固定資產原值平均餘額/全年完成建安工作量×100%

每百元建安工作量佔用流動資金:

每百元建安工作量佔用流動資金=報告期流動資金平均餘額/報告期完成的建築安裝工作量×100%

材料成本差異率:

本月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額+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異額)/(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上月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額/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施工管理費的分配:

某類工程(或產品,勞務)應分配的管理費=實際發生的施工管理費總額×某類工程(產品、勞務)成本中人工費/各類工程(產品,勞務)成本中人工費總額

某建築工程成本核算對象應分配的管理費=建築工程成本應分配的管理費總額×某建築工程成本核算對象的直接費成本/各建築工程的直接費成本總額

某安裝工程成本核算對象應分配的管理費=安裝工程成本應分配的管理費總額×某安裝工程成本核算對象的人工費/安裝工程的人工費總額

附屬企業成本計算的程序:

完工產品總成本=期初在產品成本+本期發生的生產費用-期末在產品成本

完工產品單位成本=完工產品總成本/完工產品數量

均衡施工率:

均衡施工率=一定時期內各單位時間實際完成工作量總和(超計劃部分不計)/該時期內各單位時間計劃工作量總和×100%

或=一定時期內各單位時間實際完成計劃工作量百分比(超計劃時只按100%計)/該時期內各單位時間之和

竣工投產率:

竣工投產率=報告期建成投產項目個數/報告期施工項目個數×100%

房屋建築面積竣工率:

房屋建築面積竣工率=報告期竣工的房屋建築面積/報告期施工的房屋建築面積×100%

建築安裝工人勞動生產率:

建築安裝工人勞動生產率=報告期自行完成的建築安裝工作量/報告期建築安裝工人平均人數

大堆材料耗用數:

各工程本月實際耗用數合計=月初結存數+本月收入數-本月調出數-月末盤點數

某工程項目本月實際耗用數=該工程項目本月定額耗用數×各工程項目本月實際耗用數合計/各工程項目本月定額耗用數合計

施工企業固定資產利用率:

每百元建安工作量佔用固定資產=全部固定資產平均價值/本期完成的建安工作量

每元固定資產完成建安工作量=本期完成的建安工作量/全部固定資產平均價值

施工企業成本利潤率:

成本利潤率=報告期實現的利潤總額/相應的生產成本總額×100%

或=工程結算利潤/已結算工程實際成本×100%

施工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

施工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報告期自行完成工作量/報告期全部職工平均人數

月平均人數=報告月每天實有的全部職工人數之和/報告月日曆日數

季平均人數=季度內各月平均人數之和/3

年平均人數=全年各月平均人數之和/12

預收工程款:

預收工程款=本期(旬、半月)完成工程款-應扣還的預收備料款

預付備料款:

工程備料款數額=[(年度建安工作量×主要材料比重)/年度施工天數]×材料儲備天數

施工企業利潤總額:

利潤總額=工程結算利潤+其他業務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外支出

施工機械利用率:

施工機械制度利用率=(報告期機械設備實際工作臺日數/報告期制度臺日數)×100%

施工機械日曆利用率=(報告期機械設備實際工作臺日數/報告期日曆臺日數)×100%

施工機械完好率:

施工機械日曆完好率=(報告期機械設備日曆完好臺數/報告期日曆臺日數)×100%

施工機械制度完好率=(報告期機械設備制度完好臺日數/報告期制度臺日數)×100%

竣工工程全優率:

竣工工程全優率=(報告期竣工的全優工程個數(或面積數)之和/報告期竣工工程個數(或面積數)之和

基本建設撥款:

基本建設撥款=基本建設投資額+為下年度儲備資金-動員內部資源數

單位工程概算造價:

建築工程單位工程概算造價=單位工程直接費+施工管理費

單位工程直接費=∑(每一擴大分項工程直接費×擴大分項工程數量)

每一擴大分項工程的直接費=∑(預算價格×工料和施工機械消耗量)

人工費=相應等級的工資標準×∑工日數

材料費=∑(預算價格×材料消耗量)

施工機械使用費=∑(臺班預算價格×施工機械臺班數量)

設備及安裝工程概算造價:

設備及其安裝工程概算造價=單位工程直接費+施工管理費+設備、工器具和生產傢俱購置費

工程項目概算造價:

工程項目概算造價=∑單位工程概算造價

建設工程的總概算造價:

建設工程的總概算造價=∑工程項目的概算造價+其他工程和費用

施工圖預算:

工程項目預算造價=∑單位工程預算造價+包括在該項目內的設備和工器具購置費+其他工程和費用

單位工程預算造價=單位工程直接費用+施工管理費+獨立費+法定利潤

單位工程直接費=∑(每一分項工程直接費×分項工程數量)

每一分項工程直接費=∑(預算價格×工料和施工機械消耗量)

本年投資完成額:

本年投資完成額=基本建設支出合計-應核銷其他支出-在建工程年初數-其他單位移交的未完工程

應收已完工程款資金定額:

應收已完工程款資金定額=[全年建築安裝工作量×(墊付期+憑證流轉期)]/全年施工天數

[(全年建築安裝工作量-工程成本計劃節約額)×(墊付期+憑證流轉期)]/全年施工天數

建設項目貸款期限:

建設項目貸款期限=用款期+還款期

還款期=貸款總額/[全年可用於還本付息資金數-(投資總額×年利率)/2]

建設項目貸款總額:

建設項目貸款數總額=投資總額×[1+年利率×(用款期+1)/2]

年度新增利潤:

年度新增利潤=(新項目增加的固定資產價值×投產後預計全年利潤)/(原有固定資產賬面價值+新增固定資產價值)

縮短還款期:

縮短還款期(月)=應交財政的基建收入用於歸還借款金額/(借款總額/合同規定的還款月數)

建築工程投資額:

1、單價法

建築工程投資額=按預算單價計算的直接費+其他直接費+間接費+法定(計劃)利潤

=∑(分部、分頂工程實際完成量×預算單價)×(1+其他直接費率)×(1+間接費率)×[1+法定(計劃)利潤率]

2、工序比重法

某工序完成的投資額=該工序預算價值×該工序實際完成進度

=該工序預算價值×(該工序實際完成量/該工序預算工程量)

某工序預算價值=分項工程預算價值×該工序比重

某工序比重=(某工序耗用的工料費/分項工程工料費)×100%

3、擴大單價法

建築工程投資額=∑(擴大分部、分項工程完成額×擴大預算單價)×(1+其他直接費率)×(1+間接費率)×(1+法定利潤率)

擴大預算單價=相關聯分部、分項工程預算直接費之和/其中主要分部、分項工程預算工程量

4、部位進度法

建築工程投資額=單位建築工程預算造價×單位建築工程完成進度%

安裝工程投資額

1、一般計算公式

安裝工程投資額={[(實際完成實物量×安裝工程預算單價)+(已完工程基本工資×施工管理費率)]×

(1+其他間接費率)}×(1+法定利潤率)

=∑(實際完成實物量×安裝工程預算單價)

2、工程進度法

安裝工程投資額=單位工程全部預算價值×單位工程完成進度%

3、工日進度法

安裝工程投資額=完成的定額工日×每工產值

完成的定額工日=∑(已完工的實物工程量×單位工程定額用工)

每工產值(每工工作量)=安裝費/定額用工

建築安裝工程造價:

建築安裝工程造價=預算成本+特種基金+法定利潤

=直接費+間接費+獨立費用+法定利潤

建築安裝工程預算成本=工程造價-特種基金-法定利潤

未完工程成本:

1、實物盤存法

未完工程實際成本=材料盤存數量×實際單價×(1+輔助材料預算定率)+估計投工工資

輔助材料預算定率=輔助材料預算總值/全部材料預算總值×100%

2、減差計算法

未完工程實際成本=(已領用材料價值-工程材料預算總值×形象進度)+估計投工工資

3、工序比重估計法

未完工程實際成本=經盤點核實的未完分部工程量×分部工程計算單價×(1-尚未施工工序作業的比重)

=經盤點核實的未完分部工程量×(分部工程預算單價×已施工工序作業佔全部工序作業的比重

4、追加用工估價法

未完工程實際成本=未完工程的盤點工程量×預算工料單價-[(估計工程返工需用工數×平均工資)+(估計追加消耗材料×材料單價)]

5、比值計算法

未完工程成本=單位工程預算總成本×(實際進度-結算極限進度)×實際成本系數

實際成本系數=賬面實際成本總額/(預算總成本×實際進度%

6、約當產量法

未完工程成本=未完工程約當分部已完工程數量×分部工程工料預算單價

=(月初未完工程賬面實際成本+本月發生的實際成本)×月末未完工程約當已完工程數量/(本月實際已完工的工程數量+月末未完工程約當已完工程數量

未完工程約當已完工程數量=∑(各未完工程實際完成分部工程量×該分部工程單價佔擴大分部工程總價的%)

=∑(各分部分項完成工程量×各分部分項完成分項工序作業的比重)

=經盤點核實的未完工程數量×(1-尚未施工的工序比重)

已完建築工程成本:

已完建築工程成本=∑(實際完成實物量×預算單價)×(1+間接費率)

已完安裝工程成本:

已完安裝工程成本=∑(實際完成實物量×預算單價)+(已完工程的基本工資×間接費率)

週轉材料攤銷:

1、分期攤銷法

週轉材料每期攤銷額=週轉材料計劃成本×(1-殘值佔計劃成本的%)/預計使用年限

2、分次攤銷法

週轉材料每次攤銷額=週轉材料計劃成本×(1-殘值佔計劃成本的%)/預計使用次數

3、定額攤銷法

本期週轉材料攤銷額=本期完成的實物工程量×預算規定的週轉材料消耗定額

施工機械使用費:

1、機械臺班分配法

某受益對象應分配的某種機械使用費=該種機械臺班實際成本×該受益對象實用機械臺班數

某種機械臺班實際成本=該種機械實際總成本/該種機械實際工作臺班總數

2、完成產量分配法

某種受益對象應分配的某種機械使用費=該種機械單位產量實際成本×該受益對象實際完成產量

某種機械單位產量實際成本=該種機械實際總成本/該種機械實際完成工作量總數

3、係數分配法

某受益對象應分配的機械使用費=該受益對象的機械費預算成本×(機械使用費實際總成本/工程的機械費預算總成本)

=該受益對象使用該類機械的定額總成本×該類機械使用費分配數

使用某類機械的定額總成本=∑(該類各種機械實際使用臺班×各該種機械臺班定額單價)

某類機械使用費分配係數=該類機械使用費實際總成本/使用該類機械的定額總成本

施工管理費的分配

1、直接費成本比例分配法

某建築工程應分配的施工管理費=(施工管理費總額/各建築工程的直接費成本之各)×該建築工程的直接費成本

2、人工費成本比例分配法

某安裝工程應分配的施工管理費=(施工管理費總額/各安裝工程的人工費之和)×該安裝工程的人工費

3、兩次分配法

建築或安裝工程應分配的施工管理費=(施工管理費總額/各建築與安裝工程的人工費之和)×各建築或安裝工程的人工費

某建築工程應分配的施工管理費=(安裝工程的施工管理費總額/各建築工程的直接費成本之各)×該安裝工程的直接費成本

某安裝工程應分配的施工管理費=(安裝工程的施工管理費總額/各該安裝工程的人工費之和)×該安裝工程的人工費之和

基本建設物資需要量

1、按工程投資額計算

某種建築材料的計劃需要量=工程投資總額(萬元)×每萬元投資該種建築材料的消耗定額

2、按建築安裝工作量計算

某種建築材料的計劃需要量=建築安裝工作量(萬元)×每萬元建築安裝工作量該種材料消耗定額

3、按實物工作量計算

某種建築材料的計劃需要量=實物工程量×單位工程量該種材料消耗定額

4、動態分析法

某種建築材料的計劃需要量=(上期該種材料實際消耗量/上期實際完成工程量)×本期計劃工程量×材料消耗增減係數

5、按類似工程計算

某種建築材料的計劃需要量=類似工程該種材料消耗定額×計劃工程量×調整係數

百元產值工資含量包乾

工資含量包乾金額=完成的建築產品總產值×產值工資含量係數

產值工資含量係數=(核定範圍內的工資總額/核定範圍內的建築施工總產值)×100%

房屋造價

房屋造價=報告期竣工房屋的價值(元)/報告期竣工房屋的建築面積(平方米)

建築安裝工程價款

建築安裝工程價款=∑[(已完分部分項工程數量×預算單價)×(1+間接費定額)×(1+計劃利潤率)]/(1-營業稅率)

工程結算利潤

工程結算利潤=工程價款收入-(工程價款收入×變動成本率)-固定成本-營業稅金

=工程價款收入×(1-變動成本率-營業稅率)-固定成本

設計週期

設計週期=全年設計項目總投資/當年完成設計項目投資

=全年設計項目個數/當年完成設計項目個數

建設週期

1、按投資額計算

建設週期=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施工項目全年完成投資

=(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竣工單項工程與未開工的單項工程投資)/當年完成投資額

=施工項目中當年正在施工的各單項工程計劃投資額之和/當年完成投資額

2、按建設項目計算

建設週期=全年施工項目個數/全年建成投產項目個數

3、按生產能力計算

建設週期=全年施工規模/全年新增生產能力

4、按房屋建築面積計算

建設週期=房屋施工面積(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平方米)

單位工程平均施工工期

單位工程平均施工工期=本期竣工同類單位工程工期之和/本期竣工同類單位工程個數

平均每百平方米建築面積的施工工期=本期竣工同類單位工程工期之和/本期竣工同類單位工程建築面積之和(百平方米)

平均每萬元預算造價的施工工期=本期竣工同類單位工程工期之和/本期竣工同類單位工程預算造價之和(萬元)

竣工單位工程工期完成率

單位工程工期完成率=(該單位工程實際工期/該單位工程定額工期)×100%

=(期內按定額工期如期和提前竣工的單位工程建築面積之和/期內按定額工期應竣工的單位工程建築面積之和)×100%

實行工程承包合同面

實行工程承包合同面=(報告期簽有合同的竣工單位工程個數/報告期全部竣工單位工程個數)×100%

=(報告期簽有合同的竣工房屋建築面積/報告期全部竣工房屋建築面積)×100%

工程承包合同履行率

工程承包合同履行率=(本期內如期和提前竣工的合同件數/本期內應竣工的工程合同件數)×100%

=(本期內如期和提前完成的合同的建築面積之和/本期應完成的合同的建築面積之和)×100%

=(本期內按合同如期和提前竣工的單位工程個數/本期內按合同應竣工的單位工程個數)×100%

=(本期內按合同如期和提前竣工單位工程建築面積之和/本期內按合同應竣工單位工程建築面積之和)×100%

單位工程全優率

單位工程全優率=本期評為全優的單位(或面積)/本期驗收鑑定的單位工程個數(或面積)

工程成本降低(或超支)率

工程成本降低(或超支)率=[工程成本降低(或超支)額/預算=[(實際成本-預算成本)/預算成本]×100%

=(實際成本/預算成本×100%

建設成本率

建設成本率=(建設成本累計/基本建設撥款累計)×100%

施工面積

月施工面積=本月新開工面積+上月轉入本期施工的面積+前期停建本月恢復施工的面積

自年初累計施工面積=自年初累計新開工面積+上年末轉入本年施工的面積+前期停建本年恢復施工的面積

期末在建面積=本期累計施工面積-本年累計竣工面積-本期停建面積

計劃年生產能力

計劃年生產能力=計劃年初生產能力(包括上年末投資建設新增加的年生產能力)+[(計劃期挖潛革新新增加的生產能力×(投產時期/全年工作時期))+基本建設新增加的年生產能力×達到設計能力百分率×(投產日期/全年工作時期)-報廢的年生產能力×(報廢日期/全年工作時期)

單位投資新增生產能力

單位投資新增生產能力=某行業本期新增生產能力(或效益)/某行業本期基本建設投資總額

停緩建係數

停緩建係數=(報告期停緩建項目個數/報告期施工項目個數) ×100%

=(報告期部分停緩建項目個數/報告期施工項目個數) ×100%+(報告期全部停緩建項目個數/報告期施工項目個數) ×100%

房屋建築面積竣工率

房屋建築面積竣工率=(本期房屋建築竣工面積/本期房屋建築施工面積) ×100%

建設項目竣工率

建設項目竣工率=(本期竣工項目個數/本期施工項目個數) ×100%

建設項目投產率

建設項目投產率=(本期全部建成投產項目個數/本期施工建設項目個數) ×100%

建築系數

建築系數=(建築物、構築物佔地面積+其他設施佔地面積)/廠區佔地總面積

工程配套率

工程配套率=(報告期交工單位工程中已配套個數/報告期交工單位工程總數)×100%

配套竣工交驗率

配套竣工交驗率=(實際配套交工工程項目數/計劃配套交工工程項目數)×100%

施工機械化程度

施工機械化程度=∑(機械化完成的實物工程量×定額工日)/[∑(工人完成的實物工程量×定額工日)+∑(機械化完成的實物工程量×定額工日)] ×100%

=(機械化完成的各種實物工程量按人工定額計算的應用工日/人工完成與機械完成的各種實物工程量按人工定額計算的應用工日)×100%

某工種工程機械化程度

某工種工程機械化程度=(某項工程機械化完成實物工程量/某項工程完成的全部實物工程量)×100%

綜合機械化程度

綜合機械化程度=∑(各工程機械和人工完成的總的實物工程量×各該種工程的定額工日系數)/∑(各工種工程機械和人工完成的總的實物工程量×各該工種工程的定額工日系數)×100%

定額工日系數=某一單位工程量的定額工日/標準的單位工程量的定額工日

生產裝備率

生產裝備率=(本年全部機械設備平均價值/本年自行完成工作量)×100%

施工裝備率=(本年施工機械平均價值/本年自行完成工作量)×100%

建築機械能力利用率

建築機械臺班能力利用率=(實際完成臺班產量/定額臺班產量)×100%

建築機械年生產能力利用率=(實際完成年產量/定額年產量)×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