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調查|這樣的「託管所」我們放心

新闻调查|这样的“托管所”我们放心

關注我喲

☀定期推送科技與知識產權事件,政策解讀 ,項目進展,成果信息 ,科普知識等科技動態,提供政策查詢、專利檢索、需求對接、專業課程等諸多優質服務,內蒙古最權威的科技與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微信平臺!關注我們妥妥沒錯!

新闻调查|这样的“托管所”我们放心
新闻调查|这样的“托管所”我们放心

走進任何一家內蒙古通遼市知識產權託管企業,企業老闆都會說:“知識產權託管對企業發展的幫助老大了!”

其實,2011年內蒙古剛開始實施知識產權託管工程時,企業對知識產權託管工程並不是很“感冒”:

“主要是不放心託管機構,自己的知識產權讓別人管起來,技術流失怎麼辦?然而通遼市高新專利服務中心用他們優質的服務打消了我們的顧慮,知識產權交給他們託管以來,不僅技術沒有流失,而且在他們的幫助下,企業還完善和開發了一系列新產品、新工藝,並順利通過專利申請,掌握了專利權。”5月份,內蒙古知識產權局赴通遼市調研知識產權託管工作,在與託管單位座談時,北京世紀之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楊成棟如是說。

記者在隨同調研過程中瞭解發現,通遼市高新專利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的知識產權託管服務,不僅僅侷限於專利代理和維權,他們在託管過程中,全面介入企業科研、生產過程,幫助企業制定知識產權規劃,改進、完善工藝技術,把企業知識產權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培育、呵護,被企業稱為“讓人放心的託管所”。

“搞科研沒問題 專利真寫不了”

“我們搞科研沒問題,醫藥學研究我們在行,但申報專利真的搞不了。”內蒙古蒙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奧·烏力吉一提起專利申請就皺眉頭,“我們科研人員的知識產權知識普遍匱乏,申請、保護專利困難重重。”

“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涉及成果轉化的時候,對方都要問,你有專利沒有?如果有專利,就等於拿到了進入市場的通行證。”奧·烏力吉對此深有體會,多年前,他研發出一個新蒙藥,苦於專利遲遲未獲得授權而無法轉化,為此他操碎了心,“為了這項研究,單位已前後花費了30 萬元!沒有買家接手,付出的一切就無法得到回報。”

新闻调查|这样的“托管所”我们放心

正當奧·烏力吉為如何申請專利而犯愁的時候,“託管所”出現了。通遼市高新專利服務中心的專利代理人鄒芳德圍繞奧·烏力吉團隊的專利托管需求,專門學習了蒙醫藥知識,深入領會了奧·烏力吉的科研成果的精華,盡心撰寫專利申請,認真答覆審查意見,幫助奧·烏力吉團隊成功獲得了新蒙藥的專利授權。據奧·烏力吉介紹,該新蒙藥已經以 60 萬元的價格被一家企業一次性買斷,並順利在全國上市,年產值突破 10 億元。

“後來好多別的代理機構也找過我,可我不放心,我就認'託管所',就認他們那股認真的勁頭!”每當提起“託管所”,奧·烏力吉就十分感激。“我們撰寫的蒙醫藥專利送給專家審核、提意見,專家看了都問這是同行寫的吧?”鄒芳德說到此頗有些自豪。據瞭解,多年來,在通遼市高新專利服務中心的服務與幫助下,內蒙古蒙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已累計獲得了15項發明專利, 10個政府科技獎項。目前內蒙古蒙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研發的蒙醫藥產品中,專利授權產品佔到了新研發產品的80%以上。

通遼錦秀木業公司是當地一家生產環保型細木工板的企業,一直以來都想把企業的自主研發成果轉化為知識產權,但由於缺乏專業知識,不知道從何處入手申請專利。通遼市高新專利服務中心託管企業後,不僅積極幫助企業進行專利檢索和技術分析,還圍繞企業關鍵技術難題組織研究攻關,提出有效技術方案,託管當年就幫助企業申請發明專利1件和實用新型專利4件。目前,該企業已經擁有發明專利4件,實用新型專利4件,並被認定為自治區高新技術企業。

企業“有想法 沒辦法”

“通遼市各方面的資源比較匱乏,正規的代理機構更少,我們也想擁有自己的專利,可是隻有想法,沒有辦法。入托後,託管所在服務方面非常細心和耐心,為我們提供了全方位的專業知識產權服務。”北京世紀之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韓志偉說。

新闻调查|这样的“托管所”我们放心

以前,設在通遼市的北京世紀之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由於專利申請意識薄弱,又缺乏專利人才,不知怎樣才能獲得專利,通遼市高新專利服務中心託管企業以來,已為企業挖掘、申請了15項專利。有了專利,企業的核心技術就能得到保護,在市場競爭中如魚得水。

“託管所對我們的幫助特別大,他們深入企業,不僅為我們培訓知識產權知識,幫我們設計、申請專利,還推動了企業專利的保護與運營。”據北京世紀之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楊成棟介紹,他們的一項太陽能專利技術曾被國內某知名品牌盜用,通過託管所的積極維權和協調,該品牌承認盜用了專利,並向北京世紀之屋鄭重道歉,給予了經濟補償。

2012年內蒙古津蒙線纜有限公司投入1.3億研發資金,成功研製出世界首例平置高壓電纜生產線,經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查新,該高壓、超高壓交聯電纜生產線,在國內外未見相同報道,企業在欣喜之餘,卻為申請專利犯了難。“我們深入企業,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研究,幫助他們挖掘了5件實用新型專利和4件發明專利。5件實用新型專利順利授權之後,4件發明專利的審查卻遇到很大的麻煩。由於缺乏專利知識,企業技術人員難以答覆審查提出的問題,我們只能全部包攬了答審工作,經過不懈努力,有三件發明授權,一件被駁回。企業雖然非常滿意,可我們心有不甘,在內蒙古民族大學張德會教授的幫助下,在廣州圖書館找到了關鍵技術資料,對駁回的這件專利我們免費提出了複審,並於2014年成功通過了複審。”鄒芳德說。

後來,內蒙古津蒙線纜有限公司感激之餘,送給託管所兩面錦旗,上寫:“愛心服務 深入車間 共研節能 高尚奉獻”,“專利托管到車間 企業發展譜新篇”。

專利意識在託管中得到提高

“專利申請與授權看似只是走流程的規定動作,但這項工作卻極具創新性與創造性”,鄒芳德舉了個例子:“比如,如何把企業研發的科研成果、技術工藝描述為合理準確的技術方案?如何保證技術方案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如何合理確定知識產權保護範圍?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

新闻调查|这样的“托管所”我们放心

“以前光知道埋頭苦幹,沒有知識產權意識,吃了不少虧。”通遼矽砂工業公司的主管領導對曾經走過的彎路至今難以釋懷。通遼矽砂工業公司曾是行業內的領軍企業,搞出過很多項發明創造,可由於缺乏專利意識,給企業後續發展造成許多困難。

據鄒芳德回憶:“該企業在進入托管之前,對知識產權的管理幾乎空白,知識產權意識極度匱乏,企業所提交的專利申請材料很不對路。2013年託管後,通遼市高新專利服務中心專門針對企業開展進駐服務,深入一線為企業提供了多樣化的服務內容。”

2013年,通遼市高新專利服務中心幫助該公司提出3件實用新型專利和1件發明專利申請,其中發明專利是鄒芳德自作主張,免費幫助企業辦理的。當時企業對申請發明專利感到畏懼,認為發明專利太“高大上”了,擔心白忙活一場。其實,對於發明專利能否授權鄒芳德當時也沒有十足的把握,但是考慮到企業發展可能需要發明專利時,鄒芳德還是堅持為企業申報了發明專利,不僅免收代理費,而且還倒貼了兩千多元的申請費用。“3件實用新型當年就取得了授權,1件發明專利在2015年獲得了授權。當時恰逢企業申報項目,急需發明專利,我當初的自作主張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鄒芳德說。

2014年,鄒芳德在該企業的採砂礦點調研時發現了一件小發明:採砂船把砂子從水裡挖出來形成砂漿,砂漿打入砂漿罐,再由砂漿泵打入管道輸送到洗砂車間。在這一操作流程中,由於採砂的速度不一,砂漿罐內的砂漿時有中斷,中斷後空氣進入砂漿泵就會造成氣阻,一旦出現氣阻,就必須停機排氣,有時甚至需要拆機排除故障,一停機排氣就必然會對企業造成損失。為了解決這個技術難題,該企業的技術人員另外加裝了一個微型水泵,向砂漿泵內持續注水,避免了氣阻的發生。

“瞭解到這一情況後,根據這個技術點我幫助他們提交了專利申請,並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的授權。可是,我總覺得這項發明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生產工藝還應當進一步改進提高,我的想法得到了企業技術人員的認可,經過反覆探討,他們設計了一種壓差式防抽空砂漿罐。”鄒芳德說。這套壓差式防抽空砂漿罐分設主腔和附腔,下部由壓差閥相通,平時附腔儲備砂漿,當主腔砂漿液麵下降到確定位置,與附腔液麵形成的壓差就會推開壓差閥,將附腔的砂漿補入主腔,從而避免砂漿中斷,保證砂漿泵的持續工作,最終這項成果獲得了發明專利權。

“託管所不僅幫助我們申請專利,還幫助企業建立了知識產權工作制度,現在我們的技術人員發明創造積極性空前高漲,專利申請數量和質量有了大幅的提升。”據通遼矽砂工業公司總經理介紹,入托以來,該公司已經成功獲得各類專利授權9項,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挺直了腰桿,把主動權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因託管有專利 因專利而立業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作為企業在競爭中的重要籌碼,常常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可是地處欠發達地區的大部分企業卻忽略了它的重要性。

“託管所對我的幫助太大了,我曾一度瀕臨破產,因為託管我有了自己的專利,現在我的企業又重振旗鼓,紅紅火火地辦起來了。”內蒙古瑪拉沁生物集團的董事長孟祥軍激動的說。在他創業之初,由於資金、人員和生產設備都不完善,企業一直在困境中掙扎,歷盡艱辛,幾經沉浮。

新闻调查|这样的“托管所”我们放心

2014年,在機緣巧合之下,孟祥軍找到了通遼市高新專利服務中心,鄒芳德根據企業的生產特點,成功為孟祥軍挖掘申請了第一個專利。“以前他們採用豆乳通電裂解技術製取多肽食品,成本高,效率低,而且檢測指標不理想。與我們建立了託管關係以後,我在收集分析相關資料之後瞭解到,通電裂解的過程就是電磁波釋放能量的過程,而電磁波的波段範圍很大,他採用的也許不是最適合的波段,可能還會有更有效的波段和更好的加工方法。”鄒芳德說。鄒芳德這個想法和參與研究的幾位專家不謀而合,發明人聽取了大家的意見,進行了大量的實驗,最終找到了效果更好的裂解方式,並且研製出了連續作業的設備,獲得了發明專利,現在該企業的產品供不應求。

“一個想法產生了一個專利,一個專利救活了一個企業。”是孟祥軍常說的一句話。新產品推出上市後,迅速在健康產業市場站穩了腳跟,產品銷售到國內大中城市並形成了輻射網絡,在當年就形成4000萬元的產值,到2017年產值更是翻了近一翻,達到了7000萬元。孟祥軍說:“在託管所的幫助下,企業效益連年翻番。因為第一個專利延伸出了更多的專利,我們的專利還獲得了通遼市科技進步獎。目前我們企業與天津市的一家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係,每年銷售額能達8000多萬元。”

鄒芳德說:“專利策劃工作量大面廣,需要高水平的技術支撐,單依靠我們自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為此,通遼市高新專利服務中心邀請內蒙古民族大學、通遼職業學院、通遼市高級技師學校等院校的多名專家參與專利策劃工作。中心把企業需求介紹給專家,由專家確定研究方向,中心預付研究費用1000元,每提出一件專利思路,獲得專利權後再補助研發經費1500元,相當於把專利代理費的70%付給了專家。“對於專家所付出的勞動,這點兒經費可能連工作成本都不夠,專家們依然義無反顧地從企業的角度出發,及時發現企業的現有創新點、潛在創新點和企業面臨的競爭與挑戰,提出研發方向和預警信息。”鄒芳德對專家們的奉獻精神充滿了敬佩。

近年來,通遼市高新技術專利服務中心在摸索中創新,針對通遼市的實際情況與經驗,制定出了“一個目標,兩條戰線,三個作業面”的工作計劃和具體方法,開展企業知識產權託管工程。“一個目標”就是初步搭建企業知識產權託管平臺;“兩條戰線”是對內對外兩條戰線,對內強化自身隊伍建設和條件建設,對外深入企業,擴大宣傳,開展培訓,尋找切入點並逐步推開;“三個作業面”就是要進一步做好企業的專利代理工作和專利挖掘策劃工作,幫助企業制定知識產權戰略規劃。截止2018年5月,通遼市已累計簽約入托企業總數為118家。

“實施企業知識產權託管工程後,我們把以前的被動服務變為主動服務,主動上門、主動參與,當好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參謀與顧問。”鄒芳德說,“通遼市近年工業發展較快,企業數量和規模大幅增長。可是,與區內外先進地區相比,通遼市的工業基礎仍很薄弱,企業的規範化水平不高,企業知識產權工作更是落後,許多企業對知識產權還很陌生,還不知道怎樣主張權利,怎樣維護自己的知識產權,託管工作任重道遠!”

短評:為這樣的“託管所”叫好

文 | 科新

通遼市高新技術專利服務中心對待知識產權託管單位的專有技術、發明創造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培育、悉心呵護。知識產權託管企業親切地稱呼通遼市高新技術專利服務中心為“託管所”,託管企業發自內心地共鳴:“這樣的‘託管所’我們放心!”

開展知識產權託管工作是為了提高企業的自主知識產權意識,協助企業開展知識產權工作,為企業排憂解難。通遼市“託管所”深入企業科研、生產一線,想託管企業所想,把託管企業的發展當做自己的事業去做,為企業出謀劃策,佈局專利發展戰略;在技術開發、產品生產全過程中尋找創新點,在檢索查新的基礎上,為其完善和再創造專有技術。把託管單位的想法、思路轉化為專有技術,形成專利加以保護。這樣的“託管所”企業怎能夠不放心?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進步。地處經濟欠發達地區,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薄弱,知識產權知識匱乏,缺乏科技創新自信的現象普遍存在。通遼市高新技術專利服務中心甘當企業知識產權的教師、保姆,憑藉著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勇於擔當、傾心付出,使託管單位深刻認識到知識產權對企業進步、發展的重要性;通過科技創新、專利佈局,企業活力大增,科技自信顯著提高。

通遼市高新技術專利服務中心的實踐證明,實施知識產權託管工程,專利服務機構要誠信至上,真正介入到託管單位的科技創新的每個環節,深入瞭解、弄懂託管單位的生產全過程,包括技術路線、生產工藝等等,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為託管單位申請專利、謀劃專利佈局,真正促進企業科技進步、推動企業發展壯大。

為通遼市高新技術專利服務中心這樣的“託管所”叫好!

(科技宣傳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