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店演變漫談

酒店又有酒樓、酒館、酒家等稱謂,在古代,泛指酒食店。中國酒店的歷史由來已久,飲食業的興起,可以說是相伴著商業而產生的。千年旅居文化的變遷,古代酒店已經遠離人們的視線。然而,酒,酒旗,店小二及掌櫃等文化實體已經深入人心。


中國酒店演變漫談​周《古史考》說姜尚微時,曾“屠牛之朝歌,賣飲於孟津”,這裡講的是商末的情況。漢代,飲食市場上“熟食遍列,殽旅重疊,燔炙滿案”。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為追求婚姻自主,到四川臨邛開“酒舍”,產生了一段才子佳人情繫酒店的佳話。

司馬相如是西漢有名的辭賦家、音樂家。早年家貧,並不得志,與王吉是好友。卓文君是漢代臨邛大富豪卓王孫的掌上明珠。卓文君當時僅十七歲,有閉月羞花之貌,善琴,貫通棋、畫,文采亦非凡。卓王孫與王吉多有往來。

當時年少孤貧的司馬相如從成都前來拜訪時任臨邛縣令的同窗好友王吉。王縣令在宴請相如時,也請了卓王孫作陪。後來卓王孫為附庸風雅,巴結縣令,請司馬相如來家做客。席間,免不了要作賦奏樂。司馬相如得知卓王孫之女文君美貌非凡,更兼文采,於是奏了一首《鳳求凰》。卓文君也久慕司馬相如之才,遂躲在簾後偷聽,琴中求偶之意如何聽不出。兩個人互生愛慕。但受到了卓王孫的強烈阻撓,他們只好私奔。後回到成都,生活窘迫,文君就把自己的頭飾當了,開了一家酒鋪,親自當壚賣酒。消息傳到其父耳中,卓王孫為顧忌情面,只好將新婿、愛女接回臨邛。但他們仍安於清貧,自謀生計,在街市上開了一個酒肆。“文君當壚”,“相如滌器”從此而來。
中國酒店演變漫談​唐宋時期,酒店十分繁榮。就經營項目而言,有各種類型的酒店,如有專賣酒的直賣店,還有茶酒店、包子酒店、散酒店(普通酒店)等。

明清時期酒店業進一步發展。到明中葉時,已經是“今千乘之國,濰以及十室之邑,無處不有酒肆”,餐飲業十分繁榮。

清代酒肆的發展,超過以往任何時代。一些酒店時興將娛樂活動與飲食買賣結合起來,酒店業空前繁榮。中國酒店演變的歷史,總的趨勢是越來越豪華,越來越多樣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