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韓復渠並稱「山東王」,趕走張宗昌,獨霸膠東,最後被蔣槍決

上個世界二三十年代,中國大地上軍閥林立,可以說有槍就是草頭王,除了幾家獨大的大軍閥之外,不少小軍閥也憑藉各種神通,在夾縫中努力生存著,比如在山東的膠州半島,就有這樣一位軍閥,他以煙臺為基地,苦心發展出來一支三萬人的大軍,他就是號稱“膠東王”的劉珍年。

他和韓復渠並稱“山東王”,趕走張宗昌,獨霸膠東,最後被蔣槍決

軍閥部隊中的娃娃兵

劉珍年是河北南宮人,從小他就喜歡舞刀弄槍,在縣中學畢業後,他如願以償的考入了保定軍官學校第八期,後又升入東北講武堂學習炮科,畢業後成為了直魯聯軍中的迫擊炮連連長,在戰火中他一路高升,最終成為了褚玉璞手下的一名旅長,可惜因為處死了一名褚玉璞的親信,劉珍年被革去了旅長職位。

他和韓復渠並稱“山東王”,趕走張宗昌,獨霸膠東,最後被蔣槍決

右二就為劉珍年,右一為美國領事

不久直魯聯軍被蔣介石的北伐軍打敗,再加上日本出兵濟南,強佔膠東鐵路,整個膠東半島成了軍閥勢力的真空地帶,這給了劉珍年機會,他召集舊部,收編了五個步兵師,儼然成了膠東最大的軍閥。

1928年,張宗昌也看出膠東勢力真空,認為重回山東的機會到了,於是聯繫舊部和日本人,準備反攻山東,他帶領著舊部和白俄僱傭軍從煙臺登陸,自封第一統帥,將褚玉璞封為第二統帥,張宗昌一來,劉珍年手下五個步兵師很快就反戈了三個師,留給劉珍年的只剩下了五千親信。老上司張宗昌自然是先勸降了一番,但劉珍年不為所動,將所有部隊都留在了易守難攻的牟平城內,準備和張宗昌決一死戰。

他和韓復渠並稱“山東王”,趕走張宗昌,獨霸膠東,最後被蔣槍決

劉珍年手下的士兵

張的軍隊雖然多,但大多數都是些烏合之眾,劉珍年的軍隊雖然少,但此時留下的都是精銳,加上劉毫不吝嗇錢財,所以士氣高昂,張多次攻城不下,只能選擇圍而不攻。

雖然被圍,但是劉珍年一直沒放棄進攻的念頭,他派特務營出城,獲得了敵人的口令還買通了敵人一個營長。在4月22日凌晨,劉派遣兩千餘人殺出東門,高喊著:“革命軍來了”,借用國民革命軍的大旗,將張宗昌的五萬大軍打的大敗。

劉珍年以手下幾千人,戰勝了張宗昌的五萬人,成為了軍閥混戰中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蔣介石授予他陸軍21師的番號,一時間風光無量。

坐穩了膠東半島的劉珍年並沒有放棄野心,他不僅擴編軍隊,還建立軍校,派人出國留學,他甚至還想建立空軍。

他和韓復渠並稱“山東王”,趕走張宗昌,獨霸膠東,最後被蔣槍決

馮玉祥、蔣介石、閻錫山合影。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後,劉珍年又成為了一支可以左右戰場的重要勢力,戰爭開始後,任山東主席的韓復渠節節敗退,蔣介石電令劉珍年支援,劉卻按兵不動,從此劉和韓復渠埋下了相當深的積怨。

中原大戰後,韓復渠坐穩了山東主席的位子,面對獨佔膠東的劉珍年,他決心一統山東,1932年9月17日,韓以劉拒絕剿匪為名,大舉向劉進攻。面對有奉軍張學良支持的韓復渠,劉招架不住,最終在蔣介石的調停下,韓劉停戰。

他和韓復渠並稱“山東王”,趕走張宗昌,獨霸膠東,最後被蔣槍決

當時的山東主席韓復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劉珍年自然是知道這個道理的,為了避免和韓復渠繼續衝突,他向蔣介石請求換防,不了這步棋直接葬送了他的性命。

蔣介石將劉珍年換防溫州,首先就將他最精銳的騎兵團扣了下來,在到達溫州後,又分化部隊,將其最精銳的步兵21旅,扣在了福建蒲城。在這種情況下劉不僅不懂得明哲保身,還經常滿腹牢騷,辱罵蔣介石,最終因為手下一個營在蔣介石老家浙江剿匪途中譁變,劉珍年被以“縱兵殃民”等罪名,槍決於南昌東郊的菜地,時年僅37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