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萬木林

永远的万木林

從閩北建甌市的市區出發,西行約三十公里,有一大片常綠闊葉森林,叫萬木林。它方圓189公頃,萬木吐翠,萬木崢嶸。從空中航拍鳥瞰的圖像來看,它密密層層,綠波翻湧,宛如一座巨大的綠色寶庫,深藏在武夷山脈的東南麓。

萬木林為福建省自然保護區,在全世界自然保護區中,唯有萬木林起源於人造林。元朝末年,閩北災年饑饉,建甌鄉紳楊達卿發動鄉人在這裡種植杉樹,種植一棵樹,兌換稻穀一升。此後六百餘年人工呵護,大自然風雨沐浴,萬物生息繁衍,杉樹林逐漸演替為大自然森林。

永远的万木林

早春三月,我們去萬木林,先參觀萬木林博物館。博物館樓房是一座高低造型的四層小磚樓,收藏的各種植物、昆蟲、鳥獸、蛇類和野生菰類標本卻有24600份。那些生前兇猛的豹子、豺狼和黑狗熊,會飛的大鼯鼠,滿樹跳躍的獼猴,帶著淚窩的隱角鹿,四不像的蘇門羚,鳴聲婉轉清脆而富有彈音的黑枕黃鸝,國寶級的黃腹角雉,林中仙子白鸝,成雙結對的紅嘴相思鳥,以及八哥、畫鶥、長尾蘭鵲,被日本譽為國寶的長臂金龜子,上百種的蝶類,等等,都出自萬木林。如今還有它們的同伴棲居在那裡,但是在浩瀚的林海很難遇見,或者相遇不相識。而那些最不懼生的獼猴和喜歡錶演的鳥類,在萬木林隨處可見。

永远的万木林
永远的万木林

我們從博物館一側的山口進入萬木林。入山的山路有些坡度卻並不陡峭,因為起初就是在距離楊達卿家門不遠的山坡植樹。六百年前種植杉樹也是毛毛雨的春天。當年植種的杉樹已不知繁衍了多少代。早在明代初期的洪武十八年,為了擴建建寧府真如寺——後來叫東嶽廟,一次就砍伐巨杉三萬株。只有興建公益的廟宇、學校和橋樑之類,才可以伐木,而且補植得更多。

↓建甌東嶽大廟

永远的万木林

萬木林早就像原始森林一樣蕪雜幽深。古樹密林遮天蔽日,淅瀝瀝的雨水從繁茂的樹冠間隙裡滲落下來,雨後的陽光七彩線條直射下來,滋潤和溫暖豐厚的植被。一叢叢碧綠或枯黃的蕨類,鑽出層層的落葉。導遊說萬木林有四萬多立方米的森林蓄積量,其中的維管束植物,也就是彼此交織連接,互為生態的高等植物,有1271種,喬木樹種253種。我不具有這樣複雜的森林知識,只能從感官上認識這座森林的萬木爭榮和無限生機。

↓楓香樹上的薜荔藤

永远的万木林

無數條裸露的碩大樹根,彎曲在黑色的土壤和繽紛的花草落葉間。武夷山蛇多,它們不來人行道驚擾遊客,而滿樹林的藤蔓卻像蟒蛇一樣粗壯黑黝,從樹幹盤旋到樹梢,遠望令人驚駭。有叫藤黃檀的藤狀樹木,蜿蜒在地面,見首不見尾,導遊說它是巨蟒翩躚。有很多老樹的樹瘤凸出得像一面鼓,粗糙而凹凸。常春油麻藤像蟒蛇一樣彎曲著爬上大樹,將樹瘤團團盤住,露出一點樹瘤像蟒蛇的頭部,又甩開巨蟒一樣的身軀,從空中延伸到另外的樹幹,纏繞為一個巨大的結巴。這貌似枯老的藤蔓卻有茁壯的生命力,綻放一團團密聚的紫色小花,花朵嫵媚而精巧,像一群可愛的小小鳥。

↓常春油麻藤

永远的万木林

萬木林的樹木奇觀,都有一些美麗的雅稱,諸如耦合之美、生命之初、兄弟同根之類。被叫做長相依的,是兩棵楓香樹像戀人一樣緊緊相偎。被叫做雙胞胎的,卻是沉水樟和南酸棗兩種不同而極為相似的樹種,像雙胞胎兄弟並肩而立。很多樹被賦予人的生命現象,其實樹比人類更具有生命力,只要人不去傷害它們。比如叫做“觀光木”樹的樹王,高達28米,樹齡已經500多年。比它更高的一棵沉水樟有33米,4人才能合抱,渾身爬滿歲月的青苔。

↓沉水樟王,四人合抱,樟油重於水

永远的万木林

每一棵樹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體。雲杉高聳入雲,南嶺錐的板狀根系,像青龍金爪一樣遒勁。南方紅豆杉的果實像櫻桃一樣美麗。莫夫人玉蘭花潔白如玉,福建山櫻花、毛櫻花、四照花、杜鶻花五彩繽紛。萬木林的藥用植物491種、觀賞植物156種、芳香植物100餘種。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樹種有觀光木、樂東擬單性木蘭、沉水樟、天竺桂、閩楠、紅豆杉等。

↓沉水樟與南酸棗形同雙胞胎兄弟

永远的万木林

對於植物外行的我們,全靠導遊員指點樹名,而那些飛翔在密林大樹之間的白鷳、褐林鴞,跳躍在灌木叢中的山雀,花叢中的彩蝶,還有那些歇息在樹枝上的獼猴,它們都比我更懂得樹木花草。萬木林的野生動物,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有28種,省重點保護的24種。森林的鳥類141種、昆蟲963種,以及獸類、蛇類。每一種動物都生活在自己的家園,歡暢鳴叫或者安閒在自己的小巢。

每一棵樹都是一個自在的生命體,伸向天空和紮根土壤,吸收充足的陽光和水分。它們又是一個整體的生命體,互為生態。每一棵樹都枝繁葉,或枯木逢春。它們互相盤根錯節, 卻都鬱鬱蔥蔥。不絕於耳的鳥鳴蟲叫不是飢餓,而是相互的歡快和聲。所有的樹木花草,都吐著清新的芳香。一排排蒼勁挺拔的雲杉直指天際,森林又以樟科最多,珍貴的楠樹也屬於樟科。一棵最大的黃樟,胸徑181公分,樹高34米,已有600多年樹齡。還有肉桂、觀光木、石梓、江南紅豆杉、鄂西紅豆樹等珍貴稀有的樹種。

永远的万木林

萬木林自有好水滋潤。山勢由上而下逐漸開闊,西南邊有溪流山谷。小森林鐵路從西面山腳沿溪逆伸到萬木林北部林區,其中要經過叫做“新娘潭”的峽谷地帶。山與水的結合才是最完美的風景,並且總要有一些美麗的傳說讓人遐想。

相傳明朝年間,小溪附近美麗的姑娘小玉與鄰村英俊而勤勞的小夥子楊春相戀。他們救護過小溪受傷的蟒蛇。後來小玉被後媽逼婚,許配給財主為妾。花轎經過小溪邊上的懸崖時,晴天霎時電閃雷鳴,傾盆大雨從天而降,溪水很快淹沒小路。送親的、抬轎的,都躲雨去了,小玉也無影無蹤了。急忙追尋而來的楊春,隨後也跳進湍急的溪流深潭。

永远的万木林

青年男女自由相戀,救護動物,逼婚和殉情,都是可能發生的故事,也可能子虛烏有,卻給萬木林帶來神秘。其實萬木林隱藏著更多的大自然的奧秘。那些深藏在密林深處的珍奇植物,不知還有多少沒有被人們發現。比如有一種網脈野桐,以前全世界只有英國博物館才能見到它的標本,卻是從閩北採集,被護林員耿連波在萬木林找到。

富有傳奇的護林員耿連波,在年近花甲的歲月,自願來到萬木林護林和進行科考。他走遍了大森林的每一個角落,熟悉每一棵樹木花草,不但找到了網脈野桐,而且向全世界揭開萬木林的很多森林奧秘。

↓際村84歲老人楊思義為後輩講述萬木林歷史

永远的万木林

萬木林還有它的演替奧秘。當年在大富山種植杉樹,與其他地方種植杉樹一樣,都是在春天植樹,杉樹喜歡溫和而溼潤,需要土層深厚疏鬆。杉樹怕風怕旱,肥沃而溼潤的山腳、谷地和陰坡,都適合種植杉樹。萬木林所在的大富山符合這樣的條件。可是漫山遍野的杉樹成林以後,又是怎樣向闊葉林演化,這給人們留下謎團。

杉樹林並不是穩定的樹林。以武夷山溫和的自然條件,從單一的杉樹林演替為常綠闊葉林,中間會有過渡時期的混合林的狀態。比如針葉的馬尾松、落葉的闊葉樹加入杉樹林,它們最後被大自然淘汰,常綠闊葉樹成為森林的主體,演替為萬木林的四季常青。那些演替的痕跡,是科考的重要物證,也是萬木林的奧秘,它會逐漸消失。全世界也許只有萬木林才會留下這樣的痕跡,所以,萬木林自然保護區的重點保護對象,除了珍貴樹種,就是演替的痕跡。

↓老莖生花的常青油麻藤

永远的万木林

我不懂樹木,只是在導遊的指點下,看到了山脊上殘存的馬尾松,闊葉林中的楓香、南酸棗、藍果樹等少數落葉的闊葉樹,它們已經很不起眼,卻是極為珍貴的演替中的樹種痕跡。從它們過渡,時間需要一個人的一生一世,甚至幾代人,萬木林終於脫穎而出,披上最華美的森林綠裝,與原生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一樣,四季常綠,漫林碧透,成為永遠的萬木林。

由此我也想到故鄉附近的杉樹林。湘西沅水上游的黔東南,以錦屏縣的杉樹名聞天下,被明清兩代作為皇木,源源不斷運往京城,並且供應長江中下游富庶人家的土木建築。沅水木排連江,三百年不歇息。如此的連年砍伐,連年植造,終有匱乏,青山不在。又怎能像萬木林華麗轉身,成為永遠的綠色寶庫。

永远的万木林

永遠的萬木林,它既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人文精神的演繹。元末年間的閩北,兵燹與災害不斷。鄉紳楊達卿想要發廩賑災,又擔心被誣告為收買人心,引來殺身之禍。而植造風水林無可非議。“植樹一株,償以鬥粟”,這個承諾就像久旱的甘霖。而且尊重災民的人格,你說植樹多少株,就是多少株,就領走多少稻穀,不讓鄉親接受嗟來之食。

永远的万木林

從萬木林回來以後,我翻閱史料,發現森林也與當權者或時政有關。比如秦始皇砍伐森林,修建阿房宮,“蜀山兀,阿房出”,青翠的蜀山從此淪為黃土高坡。又如當代大鍊鋼鐵,毀林開荒。而萬木林,卻有一大批朝廷政要呵護它,甚至把它作為審美的題材。

元朝末年,大富山的杉樹蔚然成林。有福建行省左丞阮德秉,令人畫出大富山萬木林圖,表彰楊達卿的造林偉績。這在當代無有。明代首輔胡廣,親筆撰寫《萬木林記》。明惠帝建文三年,楊達卿的孫子楊榮高中進士,入閣後先後輔助四位皇帝。楊榮的同僚中,有著名山水畫家、中書舍人王孟端繪製《萬木圖》,大學士楊士奇撰寫《萬木圖序》。還有大學士胡廣寫《萬木山記》,大學士黃淮題《喬木圖》等。古代官員多有雅趣,他們的山水意識,似乎重於今人。

永远的万木林

當然,幾張圖畫、幾篇美文,保護不了萬木林。楊達卿,更有他的孫子楊榮,還要靠族規祖訓,靠護林規約,約束親人和鄉人護林,教育子孫“積德致遠”。又擔心年代彌久,後人漠視規約,於是請出神來,唯有神明讓人永遠敬畏。楊榮家鄉有佘嶽三兄弟隨他出徵,戰死北方沙場。楊榮奏請明成祖,封三兄弟為“佘嶽元帥”,塑成神像,帶回故里。

如今,在萬木林附近的土道村、墩村和漈村,每年農曆五月十三至十五日,都要舉行盛大的祭神儀式。鄉親們敬神如林,敬林如神,萬木林化作真正的風水林。我們走進這些村子,看到一座座神像目光炯炯,一爐爐香火香霧繚繞,神龕、匾額、神殿,牌坊,構建了一個神、人、林的心理世界。

永远的万木林

其實,萬木林躲過了當代的斧鉞鋸齒,更靠國家和政府的庇護。1951年萬木林劃歸國有,1956年劃入林業部的天然林禁伐區。全國“大躍進”即將興起的1957年,地方人民政府進一步重點保護萬木林。1980年,福建省成立萬木林自然保護區。萬木林由民間保護而上升為國家和地方政府的保護對象。從此萬木林無憂無慮地惠澤百姓,周邊水流清澈,茶園青翠,竹海茫茫,是閩北一處最美麗的家園。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白鷳

永远的万木林

給我們導遊的,是萬木林自然保護區一位姓卓的女護林員,她對萬木林的動植物如數家珍,看得出她熱愛這一片大自然。她在森林裡步履輕快,穿行敏捷,充滿青春活力。其實她已經人到中年,從安徽林校畢業,來到萬木林工作二十五年,父親也是萬木林的退休職工。萬木林還有好幾位她這樣的守護人,每天跋涉在密林深處,有時一走就是幾十公里。萬木林滋潤萬物也滋潤守護它的人們,給他們永遠年輕的身心,這也包括我們。走進萬木林,處處都是欣欣向榮,處處都是生命的召喚,它是永遠的萬木林。

↓本文作者在萬木林山口

永远的万木林

(謹向提供資料和圖片的作者致謝!)

作者:廖開順,三明學院文化傳播學院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福建省作家協會第六屆全委、三明市作家協會顧問。

永远的万木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