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不黑,東北人和瑞典人,真的很配!

不吹不黑,東北人和瑞典人,真的很配!

都是社會人。

原標題:我去了趟瑞典,還以為回到東北那旮旯

旅行過那麼多個地方,你有沒有想過,那些或傲嬌或老土或好吃或淘氣的歐洲國家,其實冥冥中和我們有什麼鬼聯繫?有味的靈魂,總會相遇。

最近老藝術家看到一個段子,說北京的難吃程度等於歐洲的英國,可以說是很扎心了。不同意?英國的仰望星空,北京的豆汁焦圈,瞭解一下。

不吹不黑,東北人和瑞典人,真的很配!

2018年是“中歐旅遊年”。如果把中國的省份與歐洲的國家相類比,你真的說不定,會在歐洲大陸找到自己的soul mate。

不吹不黑,東北人和瑞典人,到底有多配?中國和歐洲大陸,又有怎麼樣的靈魂碰撞火花?

事先聲明,全屬胡扯,如果有什麼情感糾紛,老藝術家概不負責。

東北VS瑞典

社會人,話不多

同樣在冰天雪地裡歷練出來的東北人和瑞典人,還真有不少相似之處。

都說瑞典人害羞含蓄話不多,確實,這和人狠話不多的東北人一樣兒一樣兒的,一排高大威猛的瑞典人站出來,不多吹,憑實力,能把靈活多變、精力超群的墨西哥人,都踢得3:0直顫抖。維京人的後代不是徒有虛名。

除此之外,兩地在口音上,也強行被牽線。今年1月,網友“地下天鵝絨”在電梯裡遇到有人吸菸,請求滅煙遭拒,就在微博上吐槽了一番,提到對方有東北口音,結果引來大片罵聲,噴其地域黑,卻無人關注電梯抽菸這事兒。

3月,博主又在公司電梯裡遇到了抽菸者,換了種說法:“這次謹慎點不透露口音了,你們直當是瑞典口音吧。”

不吹不黑,東北人和瑞典人,真的很配!

《智取威虎山》

網友“Robert_樊百樂”也跟著科普,每年歐盟聖誕聯歡晚會上的語言類節目,其實大部分是瑞典口音,很多人分不清,以為是北歐口音。

什麼?沒聽說過這個晚會?那這首家喻戶曉的名曲,總似曾相識吧,“我的家在北歐,波羅的海上啊,那裡有滿江遍海三文魚生蠔……”

但要在靈魂相通這事兒上,瑞典人要跟東北人配對,德國人也有話說。

據說德國人有個綽號叫Kraut,源自德語Sauerkraut(酸菜),原因是德國人很愛吃酸菜。在冬季同樣嚴寒的中國東北,酸菜也是家家戶戶飯桌上的主角。不同的是,德國多用捲心菜做原料,而東北的是大白菜。做法上,德國是先切絲再醃製,而東北用的是整顆白菜。

不吹不黑,東北人和瑞典人,真的很配!

德國鹹豬手和酸菜更配哦 圖/hermanshum

你想在德國人面前秀一秀中餐,端上一份酸菜白肉鍋,說不定還會被嚴謹的德國人質疑追問:從選材、做法、配料上分析,你確定做的不是德國菜?

在歐洲旅遊,如果吃不慣精緻但不頂飽的餐點,又想感受異國風味,建議找家德國餐廳,點一盤德國豬腳配黑啤,那份量,和咱們東北的豬肉燉粉條加二鍋頭一樣,絕對實誠。

北京VS英國

帝都地都貴,而且難吃

一個是歷史悠久的古都,一個是工業革命後的日不落帝國,這兩位“帝都”,在寸土寸金的程度上,都各有千秋。

作為全球經濟最發達、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二,北京和英國無疑是中歐“北漂”們的首選之地。大量外來人口的湧入,帶來了住房的緊張以及房價的暴漲。北京講環,英國倫敦論區,前者有催人奮鬥三四十年的二環一居室,後者也有價值百萬鎊的一區小戶型。

英國地產諮詢公司Knight Frank曾發佈《2016財富報告》,有一項是100萬美元能在世界各大城市買到多大的房,其中倫敦和北京分別以22平方米和58平方米,排在第三位和第十位。

不吹不黑,東北人和瑞典人,真的很配!

感受一下倫敦二區的兩房新公寓報價截圖 圖/Zoopla

不過,北京旁邊的雄安新區騰空出世,估計倫敦也得讓出幾個排位。

要說兩地還有什麼共通處,吃的可以算一個。像網友@關注了好多人的那個小號調侃的那樣,類比一下,感覺中國的北京就是歐洲的英國,本地美食基本不能一戰,只能靠各地美食的分店在這裡撐場面。

而且,兩位大佬的民間小吃都佔了世界級別黑暗料理寶座啊!

不吹不黑,東北人和瑞典人,真的很配!

北京簋街,紅的都不是北京菜 圖/攜程

廣東VS意大利

大吃省和大吃國的較量

說到美食,意大利菜和廣東菜在國際上的名聲,應該難分伯仲。

意大利菜可溯源至古羅馬帝國時期,被稱為“西餐之母”。大名鼎鼎的法餐,都是受其啟發,逐漸發展而來的。各類西餐廳裡絕對不會缺席的意大利麵、披薩、提拉米蘇,都是經典的意式料理,也基本是點單率最高的鎮店三寶。

不吹不黑,東北人和瑞典人,真的很配!

吃披薩讓人快樂

而粵菜,則是被數量眾多的廣東海外華僑傳播開來的。據不完全統計,美國有中國餐館近萬家,英國有4000家左右,法國、荷蘭各有2000多家。其中,粵菜館所佔比例遠超半數。和老外聊起中餐,燒臘、白切雞、幹炒牛河,保準能押中一個他吃過的。

不吹不黑,東北人和瑞典人,真的很配!

外國議員以喝早茶拉攏選民 圖/中國新聞網

而且,論起好吃來,意大利一點也不輸廣東。遇上黑手黨,意大利人說不定會說,“別殺我,先讓我把飯吃完!”

在烹飪上,兩地也很有默契。廣東人講究時令,什麼季節就吃什麼季節裡的食物,意大利人也喜好新鮮,餐桌上少有出現速凍或是半成食品。同時,雙方都注重原汁原味,能用天然香料絕不放添加劑,力求食物的純正和鮮美。

所以,到這倆地方玩兒,默默吃就好,少說話。因為廣東人普通話不太好,意大利人的英語嘛,exo me?

浙江VS瑞士

有錢和非常有錢

如果說瑞士最拿得出手的財富象徵,是讓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銀行,那麼在浙江,活躍了兩千多年的浙商,以及馬雲爸爸,都讓這裡稱得上富甲一方。

去年底,俄媒Russia Today曾發表文章,指出持續多年的快速增長,使得中國一些城市的經濟水平,可匹敵不同國家的發展規模。其中浙江就有杭州、寧波、溫州三座城市上榜,它們的GDP規模分別對應希臘、安哥拉、克羅地亞三個國家。

如果把全省的GDP整合起來,浙江能媲美瑞士。

不吹不黑,東北人和瑞典人,真的很配!

浙江土豪自建美式別墅,自帶觀光電梯 圖/浙江在線

據《浙江新聞》報道,2017年上半年,浙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383億元,同比增長8.0%,半年經濟總量和瑞士相當。

由於收入高,瑞士也成為了外來務工人員的聚集地,其中以法國人最多,緊接著是德國人、意大利人和葡萄牙人。這和承接了安徽、江西、貴州等地大量外來人口的浙江,也頗為相似。

若是再把鄰居江蘇請來,組個包郵小天團,大概也富可敵北歐了。

上海VS法國

同樣浪漫又驕傲

上海曾被稱作“東方巴黎”,思南路滿街的梧桐、咖啡和牛角麵包的香氣、外灘和淮海路上摩登前衛的男男女女……用羅曼蒂克來形容這裡,再合適不過。

但魔都的法式浪漫又不止於此,一位旅居法國的上海驢友分享道,“上海與法國的相似之處絕不僅限於巴黎,南法老城的鬧中取靜,北部小城的絢麗多情,都可以在上海看到相似的景緻。”

不吹不黑,東北人和瑞典人,真的很配!

上海思南路 圖/黃琣珍

除了外表的浪漫,它們也不缺內心高貴和驕傲。

加繆說,要了解一個城市,較簡便的方式就是探索那裡的人們如何工作、如何戀愛、如何死亡。人的性格,便是那城的性格。在這一點上,法國人的洋洋,和上海人的自得,似乎也是不謀而合的。

有段子說,英國人最怕和法國人商量事情,因為每每都會被能言善辯的對方壓倒,結果英語裡產生了許多法語拼寫規則的單詞。上海則能派出洋氣又傲氣的大媽當作代表,一聲的抑揚頓挫又中氣十足的“哦喲”,就足以讓你退避大概三千舍了。

雲南VS希臘

亞歐浪漫網紅地

不吹不黑,東北人和瑞典人,真的很配!

苟且著的都市人們一感到焦慮、想要逃離,就恨不得立馬能“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預算緊一點的,會選擇面朝“美哭了”的雲南洱海;土豪級別的,乾脆打個飛的,直奔“美到窒息”的愛琴海。

藍天、白雲、碧水和陽光,遠離喧囂,顏值氣質俱佳,不管是雲南還是希臘,似乎都符合幻想中詩和遠方的形象。於是,大批朝聖者接踵而至,把它們捧成了火爆的旅遊網紅地。

雲南就不用說了,麗江、大理、西雙版納,動輒就成了承包小長假黃金週爆滿景區的種子選手。

不吹不黑,東北人和瑞典人,真的很配!

電影《北京愛情故事》中,梁家輝和劉嘉玲扮演的夫妻到希臘聖托里尼島重拾戀愛感覺。

至於希臘,旅遊業向來是其經濟支柱。2017年希臘旅遊收入達146.3億歐元,佔當年國內GDP總值的近十分之一,接待旅客人數3016萬,幾乎當地人口數量的三倍。

央視的《城市1對1》節目,曾把雲南大理和希臘聖托里尼島結對,聯合演繹愛情三部曲:戀人在麗江相遇,愛情在大理髮酵,拍婚紗照的時候,要去聖托里尼。

川渝VS西葡雙牙

穿越時空的辣椒緣

不吹不黑,東北人和瑞典人,真的很配!

明明是歐洲人發現的辣椒,自己不敢吃,反而造福了鄰居亞洲的吃貨。

印度有魔鬼椒、泰國有冬陰功湯、馬來西亞有魔鬼咖喱豬肉……在中國,嗜辣成癮的川渝之地,更是帶領著一眾辣迷,使得咱們消費的辣椒佔到了世界產量的近一半。

西葡人吃辣功夫雖不算頂尖,但卻是辣椒的最早分享者。15世紀末,航海家哥倫布橫渡大西洋,以為自己到了印度,找到了夢寐以求的胡椒,結果是在南美洲發現了辣椒,並把它帶回了西班牙。葡萄牙人達伽馬在通航印度後,也把辣椒逐漸傳入了亞洲各國。

不吹不黑,東北人和瑞典人,真的很配!

明代後期,辣椒開始傳入中國。清朝嘉慶以後,黔、湘、川、贛幾省的辣椒種植普遍起來,到如今席捲全民餐桌,辣椒一步一步地在神州大地站穩了腳跟。

有諺語說,每個人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辣椒。看來,生於南美洲、長於歐洲的辣椒飄洋過海、翻山越嶺,終於在我們的火鍋、串串和麻辣燙裡,找到了它最好的歸宿。

內蒙古VS俄羅斯

戰鬥民族也柔情

“養熊當寵物”、“怎樣都敢降落的俄航”、“伏特加當水喝”……關於俄羅斯人的傳說,總會和彪悍、霸氣掛鉤,“戰鬥民族”儼然成了他們的代名詞。

除了民間流傳的“英勇事蹟”,俄羅斯留給外人的威猛形象,總統普京也是一大推手。時不時騎馬、健身、裸上半身曬肌肉已經不算什麼了。

在被問到如果北約軍事介入格魯吉亞問題時,他回應,“不給俄羅斯退路的人,我們也不會給他留活路”。談恐怖分子,他說:

“在機場抓到就擊斃在機場,在廁所逮到就溺死在馬桶——原諒他們是上帝的事。”

不吹不黑,東北人和瑞典人,真的很配!

不吹不黑,東北人和瑞典人,真的很配!

但其實,和俄羅斯人性格不止一面一樣,養熊也並非為了稱霸一方,“心地善良”、“憨態可掬”才是人們喜愛它的理由。俄羅斯人有的是溫柔,只是你不懂。

就像同它接壤的內蒙古,由於幅員遼闊、草原聞名,也被叫做馬背上的民族:當地人生來會騎馬、一日三餐烤全羊、打獵射箭不在話下、渴了就喝現擠鮮牛奶……

在特色版的全國各地高考中,內蒙古的考試安排是7號上午考定點馬術騎射,下午考騎馬越野,晚上加試搭建蒙古包;8號上午考限時圍獵,下午考套馬,晚上烤全羊,順便當作謝師宴。

不吹不黑,東北人和瑞典人,真的很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