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鄙視鏈

中國城市鄙視鏈

城市的優越感不應該來自於一個個簡單的標籤、冷冰冰的數字,而應該是生活在其中人的幸福感。

來源:政研院(ID:jgzhengyanyuan)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三教九流,高貴低賤,形形色色,有無數種鄙視鏈,相親圈鄙視鏈、辦公地點鄙視鏈、朋友圈鄙視鏈、健身房鄙視鏈等等。城市也有鄙視鏈,中國有660多個城市,這包括了直轄市、地級市以及縣級市,直轄市也不是高高在上,否則就沒有當年"逃離北上廣"的運動了,深圳更是秒殺天津。在多元評價體系的時代,城市的鄙視鏈也在隨時變化。

中國城市鄙視鏈

行政級別鄙視鏈

北京>上海>其他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普通城市

北京是首善之區,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所在地,顯然在鄙視鏈的塔尖位置,這是無可爭議的。之前提京津冀一體化時,河北的一些城市要與北京對接,談生態補償,結果發現級別上沒辦法對接。即使河北省出面對接,同樣是省部級,河北也要表態為首都服務是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

中國四大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行政級別上都一樣,黨委書記都是中央政治局委員,但是四大直轄市還是有差別的。北京無疑是老大,排名老二的應該是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中國三大經濟圈中,長三角經濟圈無疑是最具活力的,上海在其中的核心地位是無可替代的。雖然這幾年上海有點頹,在新經濟上的確是落後了點,下面的小弟口頭上表示有點不服,比如杭州,但若說挑戰上海,那就言之過早了。上海的資源稟賦目前中國無一城市可以替代,杭州自不必言,深圳也不行,連北京也不可以。

接下來的就是重慶和天津了,在直轄市中,重慶是最年輕的了,沒辦法和北京上海爭高低,所在的成渝經濟圈中,它又不願意和成都直接對比,因為畢竟行政級別上,它要高成都半級,所以它就對標天津了。天津、重慶一直在較勁,這兩年都是折騰的城市,重慶不用說了,反腐大戲一部接一部的。天津這些年在北京身邊,很委屈,藉助濱海新區,意欲重振曾經的輝煌,最不濟也要弄個北方經濟中心,但是又冒出統計數據"擠水分",經濟增速直線下滑,被重慶反超。

行政級別上,直轄市下來就是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中國現有15座副省級市:廣州、武漢、哈爾濱、瀋陽、成都、南京、西安、長春、濟南、杭州、大連、青島、深圳、廈門、寧波。其中深圳、大連、青島、廈門、寧波是計劃單列市。當然15個副省級城市中,也分一二三陣營,總體上說,也是風水輪流轉,都曾經牛過。不要瞧不起東北的幾個兄弟,誰沒有青春過呀?瀋陽、大連牛的時候,深圳還是一個小漁村呢!

副省級城市下來就是省會城市了,比如長沙、鄭州、合肥、貴陽等,這些城市反而是現在的明星城市,經濟增速驚人,利用新經濟實現了彎道超越,比如貴陽。在新一輪的城市競爭中,他們的實力不可小覷。

省會下的就是普通城市了,級別上都是一樣。在中國的政治格局下,官大一級天差地別,資源的獲得也不一樣。比如唐山對石家莊,唐山的經濟實力強於石家莊,城市面積和人口也差別不大,但是在資源的獲取上,石家莊和唐山不在一個等量級上,比如地鐵,石家莊2017年開通了第一條地鐵,唐山還在規劃中呢,至於正式開工時間,你懂得。

中國城市鄙視鏈

GDP鄙視鏈

上海>兩萬億俱樂部>萬億俱樂部>準萬億>高增速>低增速

中國城市鄙視鏈

甭管你權利有多大,職級有多高,都得吃飯,所以經濟發展是第一要務。即使現在不惟GDP,但是GDP依舊很重要,它與你這個城市人民的美好生活是緊密相關的,有"雞滴屁",不能說明你什麼,沒"雞滴屁",你肯定連屁都不是。在GDP的鄙視鏈上,頂端是上海。這也是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上海是中國的經濟中心。2017年,上海的GDP超3萬億,是中國唯一一個GDP超過3萬億的城市。但是對比數據,你會發現,上海與北京等城市的差距在縮小,2016年上海GDP比北京多2566.85億元,2017年經濟差距縮小至2133.46億元。上海目前處於動能轉換的階段,之前的優勢反而成為當下創新的桎梏,但只要海派的開放精神不失,領先的優勢應該可以繼續保持。

接下來的兩萬億俱樂部成員了--北京、深圳、廣州。2017年,深圳GDP首超廣州,不是說廣州發展慢了,而是深圳太快了,廣州增速7.3%。,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但是深圳卻達到了驚人的8.8%。深圳是中國城市中最具有創新精神的。還記得2002年的那篇文章《深圳,你被誰拋棄》嗎?這篇文章出來後,當時的深圳市長於幼軍出面回應:誰也拋棄不了深圳,並與文章作者咼中校進行了兩個小時的平等對話。這就是深圳精神,這要擱在某些城市,早就404了,放在某企業,跨省都有可能。隨後深圳開始了二次創業,現在不是深圳被誰拋棄,而是準備拋棄誰了。如果粵港澳大灣區真的能落地,深圳未來可期,上海可能要緊張了。

接下來就是萬億俱樂部了,依次有重慶、天津、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青島、無錫、長沙。其中,重慶離兩萬億不遠了,不出意外,2018年能進兩萬億俱樂部,無錫和長沙都是剛剛進入萬億俱樂部。拋開直轄市和副省級城市,有三個城市值得關注,蘇州、無錫和長沙。在萬億俱樂部中,重慶、天津、蘇州名列前三,排名第四的成都與蘇州還有一些差距,目前超越蘇州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天津的增速繼續低迷,蘇州超越天津的可能性非常大。

曾經風光一時的蘇南模式,代表城市正是蘇州和無錫,蘇州曾經超越過深圳,無錫也在南京、武漢、成都之上,如今深圳與蘇州已經不在一個等量級,而無錫也與南京的差距越來越大,蘇南模式的確衰落了。但在新一輪城市競爭中,蘇州與無錫依舊有機會,比如蘇南的工業基礎一直很好,無錫的房價一直不高,這些都在未來在吸引人才上,具有很好的優勢。在政策優勢上,蘇州自然無法和深圳、天津相比,但是蘇南模式當年的崛起,本身就不是靠政策推動的。

長沙進入萬億俱樂部,代表了中西部城市的全面崛起,長沙另一個顯眼的標誌是GDP增速,達到了9%,中西部城市如重慶、成都、合肥、鄭州等,增速沒有低於8%的。在我的印象中,中國有兩個城市的人民生活最安逸,一個是成都,一個是長沙。

量不大,但是我跑得快,這也是值得尊重的,中西部城市基數不高,只能靠高增速來趕超。比如貴陽,在省會城市中,增速應該是最高的,2017年達到了11%,而同樣是貴州的遵義,增速竟然是12%,雲南的昆明也有10%,南昌也有9%的增速。重慶9.5%,高增速當然與投資緊密相關,無論是政府投資還是民間投資,至少這些城市經濟是充滿活力的,而非死氣沉沉的。

當然,鄙視鏈的下游就是經濟總量不咋地,增速也不行的城市了。投資不過山海關,投資不行,增速自然不樂觀。主要是東北和西北的幾個主要城市。瀋陽排名倒數第一,只有3.5%,天津排名倒數第二,但是好歹人家總量佔優。接下來是呼和浩特和蘭州,哈爾濱也只有6.7%。東北幾個城市是老大難,分析與支招已經夠多。而西北那幾個城市,在美麗中國的政策下,其實真不用強調經濟發展,應該首重生態和可持續發展,把上游生態保護好,比什麼都重要。

中國城市鄙視鏈

房價鄙視鏈

買不起也買不到>買得起但買不到>買得起也買得到>買得起不想買>想賣

中國城市鄙視鏈

房事是中國人的頭等大事。2013年的時候,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董藩作出預判:未來5年,北京的房價可達10萬。當時一片罵聲,磚頭橫飛。5年後的2018年,北京10萬一平方的房子比比皆是。在當下,手上沒套房子,你談個錘子成家立業?

在這條鄙視鏈中的頂端,是買不起和買不到。買得起自然代表了你實力,但是買得到你才是真的牛。這裡面的代表城市就三個:北京、上海,深圳。均價都是5萬以上,房屋總價大都超500萬,手上沒200萬現金,你都不好意思說去看房。問題是你就是有錢,也得有資格呀,有戶籍的能買兩套,但是第二套得首付7成,沒有點實力真不行。沒戶籍的,要滿足各種條件,5年的社保,還不能斷一天,限購政策越來越緊。在這幾個城市,房子真是稀缺品,也不僅僅是用來住的。目前,北京、上海、深圳買一手房都得搖號--不夠賣呀。500套房子,至少有1000人來買,還都揣著現金來的。你要看樣板房,可以,先驗資,提交你的財力證明,然後才是認籌,有了購房資格,最後是搖號,你得阿彌陀佛看運氣。但是買到就是賺到,因為政策限制,一手房開盤的價格大多時候要低於周邊的二手房房價,這能不讓人炒嗎?一線城市房價下跌的可能性並不大,隨時有反彈的可能。

接下來是買得起但買不到,比如廈門,三亞,杭州等城市,均價在3萬以上,比北上深便宜點,但是也限購呀。比如"東北第四省"三亞市以及海南其他地方,之前雖然價格高點,但是動用點手段,還是可以買的,現在好了,想買,徹底沒戲了。即使我在北京上海沒房子,但是在海南有套房,也足夠我笑傲朋友圈的。還有更早的雄安新區,都帶動了北京周邊的一輪炒房熱。現在中國人有一個條件反射:

利好政策=房價高漲。

看看丹東吧!連鄰國的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利好,都帶動這個沉寂了好幾年的小城房價大漲,而且漲得非常沒道理。現在買得起也買得到的城市就沒幾個,大多數城市都有限購,強弱不同而已,不過隨著各地搶人政策的開開展,在某種意義上,限購政策在逐漸放寬。值得買的城市比如西部有重慶、成都,中部的長沙、鄭州等,長三角有寧波、嘉興等一些城市。但如丹東這樣的城市,潮水來得快,去得也快。

買得起不想買的城市,就是三線城市了,這些城市的購買人群主要是當地人或者是迴流人群,這一輪隨著舊城改造而出現的房地產去庫存化,導致了房價的快速上漲,但這種上漲是沒有人口紅利支撐的,一旦去庫存週期結束,房價將迅速回調,如果是投資性購房,存在很大的風險。

而處於鄙視鏈最低端的就是想賣的城市。這些城市的典型特徵就是人口淨流出。不好意思,又說的東北。東北的主要城市,人口淨流出嚴重,房子保值增值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有人告訴我,他剛剛在營口投資買了一套房,我:......

中國城市鄙視鏈

標籤鄙視鏈

超級城市>新一線城市>開放試驗區>全國衛生城市

城市如人,也是要混朋友圈的。混朋友圈就得有標籤,這就有了鄙視鏈。標籤的背後是這個城市的競爭力、房價、薪酬、個人未來發展空間等。至少你花了父母幾十萬出國留學回來就業,去了北京或深圳創業,就讓人覺得物有所值,去了成都,也不錯,新一線城市,未來可期,如果說你去大連,那就差點意思了,現在連新一線都算不上,而且去的還不是政府部門,那隻能被鄙視了。

當然,鄙視鏈的頂端還是那幾個超級城市,北上深廣。這幾個城市未來定位都是超級城市,國際級城市,比肩紐約、倫敦的。在幾個城市中,北京和上海肯定是最具有國際都市的氣質,深圳畢竟年歲輕,歷史沉澱還不夠,廣州的人口和經濟體量都要相對弱些。

如果你覺得北京上海房價高,大城市又堵車,生活成本又高,那成都、杭州、南京這些新一線城市也可以考慮的。按照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的排名,2018年新一線城市包括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南京、鄭州、長沙、瀋陽、青島、寧波、東莞和無錫。指標體系不僅僅是GDP,包括了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指標。

中國城市鄙視鏈

在新一線中,比如成都,一直是佔住新一線老大位置,各項指標都很優秀。這個城市的標籤也在不停的變化,從之前的"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到"成都,都成"再到現在提出的要建世界城市。從定位到格局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現在沒有人說成都僅僅是一個小資,適合生活的城市了,而是具備國際化大都市氣質的城市了。

比如無錫,今年是第一次進入新一線,替代了大連,這是否代表蘇南模式的重新出發,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觀察觀察。總之,逃離了北上廣,你也要去新一線,當然,養老不算。

沒進新一線,在朋友圈裡可炫耀的資本就少了,那好歹得混個改革試驗區啥的吧。之前國家發改委非常喜歡批試驗區,有城鄉統籌的,兩型社會建設的,新型工業化的,金融的,農業現代化的,還有比如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等等,現在最熱的就是自貿區了,最新的就是海南自由貿易區了,如果不再控制,自貿區也要四處開花了。當然,這也是炫耀的資本,好歹也是官方認定的,表明了中央政府的重視,但是回頭看看,批的這些試驗區,哪些真正為城市發展帶來了助力。

如果連個試驗區都沒撈上,在城市品牌推廣上,就得想辦法找補了,比如弄個國家衛生城市。這個90後的孩子基本不瞭解,當年可是城市品牌的重要標識,號稱中部之王的武漢,為了獲得這個稱號,奮鬥了25年,到2015年才拿到了這個招牌,你想想,武漢得多不衛生呀?當然,現在這個只是官員的一項考核指標,沒有人會因為這個城市是國家衛生城市,就來落戶就業的。

插個段子,這些年,城市越來越注重城市品牌,之前從文旅的角度,喜歡提某某故里,東方夏威夷啥的,再後來,就喊口號,於是就出現了一些雷人的口號,如"宜春,一個叫春的城市",當然現在把"叫"字去掉了。比如明星城市合肥,當年的口號是:"兩個胖胖歡迎您",那其實就是合肥人民不歡迎你,你要歡迎了,你就承認自己是胖胖了。現在合肥改成了"大湖名城,創新高地",不出彩,至少比之前的好。海口提出的是"娛樂之都",多少年前就預測到了,未來要開放博彩業,還是有別的暗示?還有一個城市的營銷口號,打死你都猜不出:"現代化魅力型區域中心城市、沿海強省省會",不百度,你知道這是哪個城市?

作者介紹:啟越,媒體人,區域經濟專家。從事城市研究報道十餘年,熟悉城市競爭戰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