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授用古文撰寫昭君村記,樸實無華,引經據典,無一閒言

2018年7月12日,湖北興山縣昭君村,一塊巨大的碑刻,引起前來考察的宜昌文藝名家們的注意。

老教授用古文撰寫昭君村記,樸實無華,引經據典,無一閒言

昭君村文化廣場。

老教授用古文撰寫昭君村記,樸實無華,引經據典,無一閒言

吳緒久在碑刻前留影。

碑刻標題為《昭君村記》,整個碑刻的文字敘述,全是古文,惜墨如金,樸實無華,引經據典,卻無一閒言。

老教授用古文撰寫昭君村記,樸實無華,引經據典,無一閒言

王昭君雕塑。

老教授用古文撰寫昭君村記,樸實無華,引經據典,無一閒言

娘娘泉。

全文對昭君村的來龍去脈、建築古蹟、民間傳說等娓娓而談,直至最後落款,方知這篇文字系三峽人文研究所所長、原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吳緒久所撰。

老教授用古文撰寫昭君村記,樸實無華,引經據典,無一閒言

吳緒久,系湖北枝江人。執教之閒暇,寫文作詩,漸成名家,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個人專集《九久詩詞》《走進三峽》等。

老教授用古文撰寫昭君村記,樸實無華,引經據典,無一閒言

吳緒久長期研究三峽歷史文化,對屈原文化、昭君文化、三國文化都有深入研究。在昭君村完善復修竣工之際,吳緒久受昭君村邀請,撰寫了《昭君村記》。

老教授用古文撰寫昭君村記,樸實無華,引經據典,無一閒言

古文體撰寫的《昭君村記》,以及成熟而根有據的文字表達,通過石刻,展示於眾,更彰顯了昭君村古落的古香古色古韻古風。

老教授用古文撰寫昭君村記,樸實無華,引經據典,無一閒言

怪奇公社劉洪進攝

附《昭君村記》

昭君村,因昭君得名。斯地背靠紗帽山,下臨香溪,良田一年三熟,紫竹縈繞民居。

西漢時期育養昭君,至豆蔻年華入選漢宮,其居家之地乃引人矚目。

唐宋之際,史籍文獻對昭君村已有記載,從杜甫、白居易、蘇軾、蘇澈等對昭君村的詩作詠唱,到《太平寰宇記》《聞見後錄》之述陳,均是。

清咸豐初年,曾於妃台山掘得“昭君故里”石碑一尊,乃宋人跡存也。

故老相傳,昭君本為“良家子”,家道殷實。宅第間建有曬場,兼有糧倉,課房,榨坊,庖廚,酒坊;亦有木工之所,淬鐵之場。

善良昭君常兼濟貧寒,頗為鄉鄰頌揚。惜年代既遠,風雨剝蝕,昭君宅形制無存,遂有明代重建事。

清同治版《興山縣誌·典禮志》記曰:“昭君宅,漢建,久廢,明成祖永樂十三年重建”,復立門闕,矗望樓,併成前後兩院之局,三進五出之格;其形古樸,既秉承大漢之風韻,更蘊含山水之靈秀;畫棟雕樑,黛瓦飛簷,又歷數百年矣。

其院宅不遠處,保留有楠木井,娘娘泉,桃花渡,琵琶橋,浣紗處,烽火臺,王字崖等諸多遺址遺蹟,而以楠木井最為享世。

其井初為昭君與眾鄉鄰所建,井內橫一鎖靈楠木,火燒無印,刀砍無痕,其水質清澈玉瑩,汲之甜心,浴則美顏,系昭君與鄰里飲用之源。

另有梳妝檯,俯臺即見香溪,乃昭君臨水照面簪髻之地,唐張泌《妝樓記》載雲:“昭君臨水而居,恆於溪中浣手,溪水盡香”。四方客旅來村,謁昭君宅豈能捨乎?

丁酉仲春宜昌吳緒久謹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