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與自己和解

用一生與自己和解

上週,我剛看完胡因夢寫的自傳《生命的不可思議》。

生於1953年的胡因夢,今年已65歲,大概許多人只知道她是李敖的前妻,或者只感受過她的盛世容顏,但卻不知道她不僅擁有美貌還是演員、作家、譯者、"身心靈課程"引領講師。

生於臺中市的胡因夢,12歲以前的童年生活都在臺中度過。

1971年考進輔仁大學德文系。

20歲主演《雲深不知處》,從此展開長達15年的演藝生涯。

35歲之後,完全停止演藝工作,專事有關身心靈探究及翻譯與寫作,首度將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引介到臺灣,並致力於推動"新時代"的意識革命及生態環保等議題。

用一生與自己和解

在《生命的不可思議》一書中她以觀照的言語,赤裸裸地掀開了自我成長的歷程。隨著書中細密、點滴的敘述,會發現她很深刻且很有勇氣正視自己。

她詳細記述了與生命中幾位重要人物的互動、童年經驗、兩性關係、周遭諸多事件的緣起緣滅,以及自己的觀察與思考。

她和多數人一樣,帶著父母無意識留下的創痛,尤其是她和母親的關係一直比較惡劣,直到母親去世,她才真正與之和解,但她始終內修,能夠不斷從中覺醒,實現自我的成長。

她從19歲開始戀愛,有一段且是唯一一段跟李敖的婚姻,交往過異國男士,已婚男士,在四十多歲時非婚生女。

面對感情她敢於全情投入,卻不佔有,不自憐,不依戀,從每段感情中照見自己,感悟愛的真諦。

與李敖恃才傲物、錙銖必較、自大好鬥的性格相比,胡因夢活的既隨性灑脫又真實勇敢。

敢於自省,敢於直面自我的人不多,敢於公之於眾的人更少而又少。

她敢,說明她活出了真正的自己。

一個人最大的勇氣和最大的幸運就是做最真實的自己

她用極度敏感但極度真誠的心深情的熱愛著這個世界,這世間的人與事。不斷的認識自己並不斷的與自己和解。

用一生與自己和解

近期,60歲的宗盛大哥發佈了一首名為《新寫的舊歌》的新歌。

他用滄桑磁性的嗓音講述了一箇中年男性與已逝去父親和解的故事。

他自己的故事。

事實上,是他與自己和解的故事。

他唱道,

當徒勞人世糾葛,兌現成風霜皺褶。

兩個男人,

極有可能終其一生只是長得像而已。

有幸運的,成為知己。

有不幸的,只能是甲乙。

若是你同意,

天下父親多數都平凡的可以,

也許你就會捨不得再追根究底。

用一生與自己和解

的確如此,大多數的父母都是平凡人,他們是第一次當兒女也是第一次當爸媽,人吶,都會犯錯,有故意的,但我相信絕大多數都是無意的。

是啊,

是捨不得再追根究底。

有人說:聽不懂是幸運,聽得懂是經歷。

也有人說:年少不知歌中意,聽懂已是而立年。

劉若英說:“時間不是用來忘記愛,而是用來見證愛。”

年少不知曲中意,再聽己是曲中人。

人最怕的就是在某一時刻突然聽懂了一首歌,發現自己成了歌裡的人,回憶繞不開,往事惹塵埃。

其實啊,無論是對父母還是曾經的愛人抑或其他人,追根究底都是自己跟自己的較量與和解。

如果你能想明白,

那個傷害過你的人,他(她)並不是個壞人,只不過是個普通人。

其實人若能承認這一點,很多事都能想得開,但承認這一點,就等於承認,你轟轟烈烈的愛情,平庸無奇,你的青春,不是傳奇。

承認對方是個普通人,就等於承認自己也很平凡,這比承認對方是個壞人要難多了。

接納自己,甘於平凡,的確很難,就像想要忘記一個很愛過的人。

你我皆凡人,

逃不過的愛恨情仇。

脫不了的生死離別。

大概和解是一種更平和的

想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