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談當年高考數學得1分:公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會玩!

馬雲談當年高考數學得1分:公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會玩!

今年的高考,也在一片故作鎮定的波瀾壯闊中結束了。

路過車站的時候聽到終於解放的學子,抱怨著“那個公式我怎麼沒想到”。身邊的父母安慰道:“沒事,馬雲當年高考數學才得了1分!”

然而真相是馬雲考的是英語專業,數學成績不計入在內。高考走進考場,隨便塗!但馬雲回憶當初學數學,是從學sin、cos、tan、cot開始開始走下坡路的。

那時候背得要昏倒,但到現在根本就用不上!這是多少莘莘學子的心聲啊!

馬雲談當年高考數學得1分:公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會玩!

馬雲認為,教育不一定要照搬公式,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們會玩、能玩、愛玩,讓孩子們有創意。

1

希望孩子保持好奇心

馬雲:我到今天為止,還是保持強大的好奇心,只要聽見有奇怪的事情,首先我分析一下,即使這個東西不太靠譜,完全不靠譜,但還是有人在說,我得去看看了。

“為什麼”孩子“不知道”家長是現在常見的家庭組合方式。孩子天生有滿腔的好奇心,看到什麼都要問一句“為什麼”,這就是考驗父母耐心的時候了。

偶爾回答孩子“不知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出孩子的探究心。但經常性地回答“不知道”,會讓孩子感覺到敷衍,會打擊孩子探究新問題的熱情。

有些淺顯的問題,父母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去探索解答;比較有深度的問題,就需要父母及時為孩子解答,同時也可以也延伸拋出新的問題讓孩子去思考。

要讓孩子保持好奇心,這個世界的變化非常大,不要把自己的門關起來。

馬雲談當年高考數學得1分:公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會玩!

馬雲:我對英文感興趣,就是因為我的英文老師多表揚了幾句,他說你這個發音很好,比我還好,我一下子熱血沸騰。

在孩子學習成長的過程中,

父母的鼓勵和稱讚最能夠直觀地讓孩子獲得成就感。孩子對某件事物表現出興趣,並且開始嘗試的時候,父母及時的鼓勵會讓孩子更有自信。

比如讓孩子通過講故事學習口語表達,免不了卡殼或是說錯話。不要急於指出孩子的錯誤,先誇一誇,給個糖吃嘴會更甜。

要多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優勢之處,表達對孩子能力的肯定。以此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保持熱情。

2

人不能像機器一樣“思考”

馬雲:未來機器可以像人一樣學習,但人不能像機器一樣去“思考”。如果我們把孩子變成學習的機器,而不能把知識消化,不能把知識變成人成長的能量時,麻煩就大了。

在數理學習過程中,孩子當然要學習“公式”,但思維不能被“公式”或是“標準答案”困住。

在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之後,要讓孩子試著跳出“常規”,把好奇心發展成創造力。當孩子把種子種在水裡,或者把巧克力埋進花盆,不要著急推翻他們的想象力。

通過一些非常規的遊戲式學習手段,孩子們會自己把各種奇思妙想付諸行動,嘗試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馬雲談當年高考數學得1分:公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會玩!

馬雲: 有好奇心,有學習的能力,然後才可能出現創新。要有創新力,有胡思亂想。小孩子的胡思亂想和年紀大的人胡思亂想不一樣,要去引導他。

孩子總喜歡“胡思亂想”,會做出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決策或是行為。在不影響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家長可以放任孩子大膽地去做。

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可以作為助力者的角色出現,告訴孩子:“你覺得我們換一個方法怎麼樣?”以這樣的對話形式把孩子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同時也體現出對孩子的尊重。

馬雲談當年高考數學得1分:公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會玩!

曾經有無數人被樹上掉下的蘋果砸過頭,卻只有牛頓帶著好奇去探究發現了地心引力。也有無數人用水壺燒水,但只有瓦特對蒸汽感到好奇而改良了蒸汽機。

對世界充滿好奇,愛玩、敢玩,這是孩子最寶貴的特質,也是創新的起點。

馬雲談當年高考數學得1分:公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會玩!

馬雲談當年高考數學得1分:公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會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