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微視達人被拖欠工資,30億補貼都去哪兒了?

微視難民,特指被騰訊微視虛高待遇套牢,最後看到結算單要殺人的視頻達人。以及部分在四手掛靠機構還未得到消息通知,仍在相互點讚的達人。

大量微視達人被拖欠工資,30億補貼都去哪兒了?

近日,不少網友在微博爆料,稱自己按要求在騰訊微視發佈視頻,卻遭遇不同程度的薪資拖欠,有的達人稱自己的工資四萬變幾百,而有的達人則根本沒有收到任何工資,找託管公會追討也未獲得迴音。

這邊微視告急,那邊抖音裡馬上就有人發了“快訊”,還配上了一曲“涼涼”,幫達人們討薪,“說好的30億補貼都去哪兒了?”

大量微視達人被拖欠工資,30億補貼都去哪兒了?

“達人”變“難民”,微視補貼陷羅生門

今年4月初,範範看到朋友圈有人在招募微視達人,只要每月發夠30條短視頻,基本都可以獲得每月3000元的保底工資,被推薦或上熱門還有上千元的獎勵,算算真是一筆可觀的外快,於是範範加入了一家MCN的短視頻達人經濟公司——北京天匯星娛,這家公司號稱“騰訊內容合作平臺唯一指定戰略合作機構”。

大量微視達人被拖欠工資,30億補貼都去哪兒了?

加V認證後範範積極性很高,基本上每天都會更新一段,幾乎每條播放量都能到四五百,破萬,甚至破幾十萬也是常事,她粗略的算了一下這兩個月拍的這些視頻應該能拿差不多兩萬塊錢左右的工資。雖然談不上躺著賺錢,但這個來錢速度還是讓範範很滿意的。

5月25日是規定的第一個發薪日,當大家正在淘寶喜滋滋地往購物車中加東西,打算明天薪水一到賬就買買買時,“天匯星娛”的達人群突然炸鍋了。

管理員發佈公告:由於4月份天匯星娛視頻業務發展迅猛,數據統計過程中遇到諸如工作量超出預期時間,出現部分作弊現象等,因此決定4月份薪資結算延遲5-7個工作日發放。但是等了一週,錢還是沒到賬,範範在群裡追問工資發放時間,引發了一場集體討薪,不僅沒有任何成效,甚至有些“鬧得兇”的達人直接被管理員踢出了群。

這時範範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並且發現這家公司從始至終也沒有和她簽署過任何合同,自己完全處於沒有法律保障的危險境地。

藍鯨記者就此致電北京天匯星娛樂文化傳媒公司,對方表示暫時不方便回應,近期將在達人群中告知處理結果。

大量微視達人被拖欠工資,30億補貼都去哪兒了?

被拖欠工資的並非僅有天匯星娛一家“公會”,微博上不少網友紛紛表示自己微視工資被拖欠,但某些“公會”方則表示,延遲工資發放是由於騰訊方面不承認當時的標準,結算清單和預期相差太多,仍在與微視協商,因此延遲工資發放。

據微視6月最新公告,每條視頻的試運行單價將為30元/萬次,之前300元/條是最低標準,與之前的評級標準相差甚遠。

微視公關告訴藍鯨記者,目前各月補貼按正常結算流程進行,補貼金額的調整主要是基於大盤總量的提升進行的合理調控,6月內容分發打通了騰訊主要平臺,帶來百億流量的量變,將給內容創作者提供更優沃的土壤。

30億補貼如今演化成一場羅生門。

範範不理解,自己有那麼多播放量超過60萬、點贊超過1萬的視頻,早就達到微視所說的S級(3500/條),為什麼沒收到工資。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網上多數“叫屈”的達人其實是被“公會”坑了。

他告訴藍鯨記者,在微視30億的鉅額補貼傳出後,不少工作室和機構都想借機大撈一筆,他們或是用“騰訊內容合作平臺唯一指定戰略合作機構”這種噱頭,或是提出比騰訊實際補貼更高的誘人價碼,吸引達人入駐,儘可能地將達人收入自己門下,寄希望形成壟斷,“壟斷了以後,一方面可能有議價的話語權;一方面對於企業來講品牌價值、融資優勢就都體現出來了,一旦微視平臺火了,擁有海量達人的公會一定不少賺。”

大量微視達人被拖欠工資,30億補貼都去哪兒了?

然而,叱吒互聯網多年的騰訊可不是好糊弄的,他們開始在原有的基礎上制定更加嚴格的標準,或規定明確的點贊數/閱讀數達標時間,或提高了評級標準,收人一時爽的機構,在結算的時候並未按照預期的那樣拿到高額補貼,於是就掉鏈子了。

“我走過最長的路是微視的套路”

補貼政策反覆修改,結算週期格外冗長,傳說中的“微視30億補貼”並不好拿。

一家為微視提供PGC內容的從業者從4月初就已經開始和騰訊方洽談合作,由於自己屬於垂直領域PGC,水準較高,內容審核很快就通過了,他帶著自己的50個賬號正式開始微視運營,並在5月初敲定正式合作。

“騰訊跟我們說試用期一個月以後籤合同,但是時間過了好久也沒見到合同的影子”。

“(結算4月收入時)我們6月3日才收到了他們的結算單,但是後臺提款窗口期卻是2-4日,需要大量的身份驗證、證件審核,就錯過了,之後還涉及到與對方財務確認往來結算郵件,如果中間對於結算內容有什麼爭議,來回來去得3個月了。”

而結算內容的核定也存在不少“黑箱”。據微視達人介紹,微視有兩種結算核定的標準。

一套以流量與數據為依據,根據騰訊4月補貼規則,內容結算依據72小時內,單條小視頻在微視有效播放量及點贊數進行補貼激勵。但達人通常不會準確計算自己每一條視頻是否在72小時之內達標並截圖,而有效播放量的真實數據也無法從後臺查閱,這些信息基本上都是騰訊擁有絕對的解釋權,“到時候結算人家要不然說你的數據在72小時內不達標,要不說你刷量,要不說不夠有效播放時長,都是他們說了算,”一位PGC生產者很無奈,“如果我4月的內容他們5月才分發全平臺使用呢?這樣結算的時候是不是又不算了?”

另一套則是根據人工審核,在4月規則中,“凡是達到B級點贊數達到50個的結算300元”,而B級如何評定微視並未對外公佈。一位業內人士透露,“B級也叫‘入庫’,意味著你可以拿保底工資,這個主要取決於微視的內部審核,企鵝號達人生產的內容,只要過了企鵝號二審不管點贊數夠不夠都按300一條。”但在實際操作中他卻發現並沒有這麼簡單,“沒有明確規則,沒有過審反饋,有的內容被騰訊分發到各個平臺,但卻並沒有‘入庫’,分發是不是屬於入庫?其他平臺的播放是否計算?其實都不是很清楚。”

大量微視達人被拖欠工資,30億補貼都去哪兒了?

由於微視上線時正值互聯網內容整頓,因此騰訊產品大概率使用編輯信息流推薦模式,不存在個性化推薦。業內人士分析稱,“信息流的內容編輯需要把控內容調性、方向,這也導致各機構達人的內容不可能大批量出現在信息流;且根據用戶訪問高峰,發佈者內容發佈的時間相對集中,而審核並非第一時間通過二審入庫,三審編輯在看到內容後已經產生延遲,即便推薦了流量高了,也過了72小時等條件。”

在微視6月最新規定中,小視頻內容流量的累計週期由原來72小時調整為90天。

大量微視達人被拖欠工資,30億補貼都去哪兒了?

為了迎戰抖音,騰訊上下為了微視復活可以說是傾盡全力了,從黃子韜到張傑再到許魏洲,短短兩個月微視光代言人就換了仨,再加上時下大熱節目《創造101》的深度合作,微視光在宣發費用上已經花費不少,同時,為提高日活,騰訊宣佈微視全面接入騰訊王卡免流,即騰訊網卡的用戶除了可以免流使用微視,更別提因此而間接引發了互聯網史詩級的“頭騰大戰”,為了微視,騰訊失血不少。

少爺身子,阿斗的命,微視還是扶不起來。據洋蔥智庫統計,從艾瑞App指數數據可發現,2018年4月微視月獨立設備迎來86.4%的增幅,可總規模相比快手、抖音等App仍相差60倍有餘。若以月度總有效時長的數據來看,微視相比快手、抖音的差距更大,僅是抖音的千分之一,快手的855分之一。

大量微視達人被拖欠工資,30億補貼都去哪兒了?

這個成績對於如今“以投資見長”的騰訊來說,無疑很是難看,免不了要及時止損。於是,4月、5月再到如今的6月,騰訊幾乎每月都修改一次自己的補貼標準,不斷提高支付門檻,如今想要在微視賺30塊錢,需要上萬次有效播放量。

雖然騰訊表示這是由於6月內容分發打通了騰訊主要平臺,帶來百億流量的量變,但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藍鯨記者,這個打通的效應微乎其微,“用戶畫像不同,比如我們做垂直的內容,騰訊給我們發到天天快報、騰訊新聞上,也沒什麼人會點,”流量上不去,評級達不到,自然辛苦半天一場空。

據瞭解,隨著微視補貼的直降,百度Nani小視頻推出補貼誘惑行政:對於那些毫無經驗的“素人”來說,只要上傳3條小視頻並通過審核,也可以拿到保底3000元的月薪,達人保底月薪10000元,一大波達人正在醞釀“跳槽”。面臨如此險境,騰訊短視頻這局棋下一步該怎麼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