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亿人民八台戏”的年代,记忆深刻的有这两台


《红灯记》的火红岁月。1965年第9期《人民画报》封面是京剧《红灯记》中的人物李铁梅。《红灯记》取材于电影《自有后来人》,是一部歌颂抗战时期,中国人民与日寇不屈不挠斗争的现代京剧。该戏被选入全国“八个革命样板戏”,当时各地京剧团纷纷排演。剧中人物李玉和、李铁梅、李奶奶的唱腔,通过舞台、广播,传遍大街小巷、边塞村庄,成为当时最为普及的“流行歌曲”。

作为中国京剧院的优秀保留剧目,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高玉倩、钱浩梁、刘长瑜等众多艺术家都曾先后参加演出,其中钱浩梁扮演的李玉和、刘长瑜扮演的李铁梅、高玉倩扮演的李奶奶是最为经典和耳熟能详的版本。摄影 常素琴/人民画报

李铁梅的扮演者刘长瑜为解放军某部炊事班演唱《红灯记》片段。

文革期间,中国京剧院在延安演出《红灯记》选场“痛说革命家史”。

《智取威虎山》:特殊年代的文化大餐。1970年第2期《人民画报》的封面人物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童祥苓扮演的杨子荣。“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40多岁的人对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这首经典唱段几乎都会哼上几句。作为第一部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可谓娱乐了整整一个时代。

《智取威虎山》取材于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最初由上海京剧院一团创演于1958年夏。1963年,为繁荣现代京剧创作,中宣部、文化部决定在北京举办“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全国各大京剧团体为此掀起了一股排演新剧目的热潮。文革时期这部戏被列为“八部革命样板戏”之一,并拍成了第一部样板戏电影。特定时代的众多英雄已逐渐被人淡忘,但杨子荣却依旧清晰地活在人们心中,这不能不说有《智取威虎山》的功劳。

1970年10月1日,电影《智取威虎山》在全国公映,并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那个特殊年代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道不可多得的大餐。“文革”时期的革命样板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是南京小红花艺术团的小演员正在学唱《智取威虎山》中小常宝的唱段。


上海京剧团《智取威虎山》剧组组成了一个巡回演出团,为工人们演出《智取威虎山》中的片段,很受欢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